7-8岁成语故事(按部就班成语故事)

  按部就班是一则汉语成语,最早出自于晋·陆机《文赋》。

  按部就班的意思是按照一定的步骤、顺序进行;也指按老规矩办事,缺乏创新精神;该成语构词方式是联合式;在句中作谓语、状语、定语。 中文名 按部就班 拼 音 àn bù jiù bān 近义词循序渐进、墨守成规 反义词勇往直前、闻风而动 注 音 ㄢˋ ㄅㄨˋ ㄐㄧㄨˋ ㄅㄢ 出 处 《文赋》 用 法 作谓语、状语、定语

  晋·陆机《文赋》:“然后选义案部,考辞就班。”

  后人由此提炼出成语“按部就班”。

  陆机出身名门,是三国时期吴国丞相陆逊的孙子。他擅长写作,是西晋的作家,他深知创作的甘苦,为此创作了《文赋》,目的就在于“沦作文之利害所由”。陆机根据自己的创作实践,并总结前人的经验,在中国文学批评史上第一次较系统地论述了文学作品的创作过程。他对于文学创作构思过程中的想象问题和感性问题的论述尤为精辟。

  他认为构思的阶段便要考虑结构、布局、剪裁、修辞等表现手段。这是一个复杂的过程。 [2]

  第一,“选义按部,考辞就班”。一方面要注意权衡去留,做到辞意双美;另一方面要“立片言而居要,乃一篇之警策”,同时还要防止意兴偏枯,唱而靡应;妍蚩相匹,应而不和;情寡词浮,和而不悲;绝曲高声,悲而不雅;古调质词,雅而不艳等毛病。

  第二,正确处理内容与形式的关系。作者虽强调辞藻,但仍认为内容是主要的。他说:“理扶质以立干,文垂条而结繁”,他认为轻视内容而仅追求形式,则成了“徒寻虚而逐微”,结果必然是“言寡情而鲜爱,辞浮漂而不归”。

  第三,要在众多的形象中去进行选择和概括;有时要先树要领,有时要后点主题;有时从晦到明,逐步阐述,有时又求易得难,须要层层深入;有时文章枝节虽具而根本未安,有时文章的根本已立而枝节未妥;有时感到招来即得,有时又感到煞费经营。总之,必须“罄澄心以凝思,眇众虑而为言”,以期达到“笼天地于形内,挫万物于笔端”。

  写文章时结构安排得当,选词、选句合乎规范。做事也一样,要按照一定的条理,遵循一定的顺序。然而现在有时按老规矩办事,却又缺乏闯劲。

  为人处世都要平稳,待人接物都应该以诚相待,处处从大局着眼,以社会利益为已任,办事认真负责,讲究方式和方法,以求得成效。“按部就班”既要求稳重处事又有别于拖沓,在稳中求速便可达到这种要求。

  该成语构词方式是联合式;在句中作谓语、状语、定语;形容按照老规矩办事。成语示例

  清·石玉昆《三侠五义》第九十四回:“只好是按部就班慢慢叙下去,自然有个归结。”

  清·李绿园《歧路灯·第九九回》:“我一发劳动小相公大笔,写个书名签儿,按部就班,以便观书者指名以求,售书者认签而给。”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四十回》:“他那个儿子,只按部就班的,也就作到公卿,正用不著到那等地方去名外图利。”

7-8岁成语故事(按部就班成语故事)(1)

  郑振铎《黄公俊之最后》:“但黄公俊的祖父,他开始读了书,象一般读书人似的,他按部就班的要将八股型的才学,‘货与帝王家’。”

  按步就班——按部就班

  ‘‘步”与“部”同音,“按部就班”又确有办事要按照一定步骤的意思,其中的“部”就易被误写作“步”。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