饿了心发慌手抖是糖尿病前兆吗(一饿就心慌乏力)

饮食(又称“膳食”)是指我们通常所吃的食物和饮料。

人们通过饮食获得所需要的各种营养素和能量,维护自身健康,基本前提是,营养的满足应该主要通过饮食来完成,食物能够提供对身体有益的一系统营养物质和其他合成物质。

在某些特定情况下,强化食品和膳食补充物可能会帮助增加一种或多种仅靠一般饮食而摄入量不足的营养物质,然而,尽管在某些情况下会推荐膳食补充物,但它仍然不能代替健康的饮食。

通过合理平衡的膳食和身体锻炼可以改善人们的健康状况,减少主要慢性疾病的发病危险。

饿了心发慌手抖是糖尿病前兆吗(一饿就心慌乏力)(1)

许多癌症的发生与环境因素密切相关,而饮食是与外环境接触最密切的方面,所以,食物和癌症的发生是密切相关的。

大量的实验表明:长期不合理的饮食习惯 是导致癌症的最直接因素,所以,合理调整膳食结构,平衡营养,对防癌抗癌有积极的意义。

01

一饿就心慌、乏力,还伴着手抖?是低血糖吗?

低血糖一般指低血糖症,血糖是机体的宝贵能源,正常人血糖在体内会维持在相对正常的范围,血糖过高、过低都属于病理状态,空腹血糖正常值为3.9-6.0mmol/L,餐后2小时血糖数值<7.7mmol/L,如果血糖值<2.8mmol/L称为低血糖症。

饿了心发慌手抖是糖尿病前兆吗(一饿就心慌乏力)(2)

患低血糖症时有以下两种反应:

1、交感神经兴奋:患者出现心慌、出汗(冷汗为主)、饥饿感、四肢软瘫,部分患者可以出现精神症状,如谵妄、癫痫;

2、中枢神经系统受损、低血糖昏迷:出现此类情况十分危险,如果低血糖昏迷持续6个小时没有得到纠正,可能造成患者大脑神经系统不可逆的损伤,轻者造成植物人,重者危及患者的生命。

如果低血糖症患者神志清晰,应立刻给予葡萄糖水、蜂蜜水、小饼干、点心摄入,缓解低血糖症状。

如果低血糖症患者已经出现意识障碍,这时应该到医院静脉输注葡萄糖,尽量缓解低血糖,使患者从低血糖的状态转向正常。

饿了心发慌手抖是糖尿病前兆吗(一饿就心慌乏力)(3)

02

除此以外,还需注意这3个原因

——甲亢

表现为乏力、心慌、手抖,除了低血糖,也可能是甲状腺疾病引起的。

作为内分泌器官的甲状腺,维持其正常功能可以使甲状腺激素分泌稳定,但是,当甲状腺发生病变时,人体需要过量分泌甲状腺激素。

交感神经兴奋,人体代谢速度过快时,也有同样的特点,表现为怕热出汗,情绪不稳,体重减轻,心跳加快,手抖。

甲状腺疾病主要包括甲状腺癌和甲亢,其中甲状腺癌发病率最高,占所有恶性肿瘤的80%以上。

饿了心发慌手抖是糖尿病前兆吗(一饿就心慌乏力)(4)

甲状腺疾病属于中医“瘿病”范畴,多为情志失衡导致气血运行不畅所致,如果明确了这个原因,就要进行针对性的治疗,采取甲亢控制、指标稳定恢复等措施,保持健康。

——营养不良

经常心慌、手抖、乏力,应判断为营养不良所致。为了增进健康,应满足基本的营养需求。

三餐定时补充营养,荤素搭配得当,就能满足需要,持之以恒不仅能维持正常的器官功能,增强抵抗力,还能保持各项指标稳定。

对于肥胖人群,要均衡饮食,多吃粗粮和蔬菜,避免暴饮暴食,适当补充蛋白质等营养物质。

肥胖容易导致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冠心病、中风、癌症等疾病,对体型有严格的要求。

饿了心发慌手抖是糖尿病前兆吗(一饿就心慌乏力)(5)

想控制体重的人要采取适当的减肥方法,他们不应该长期吃素或过度饮食,否则营养物质和能量得不到充分供给,身体也可能出现不良反应。

——药物使用不当

有的人一饿就心慌手抖,也是用药不当,随着基础疾病的发展,糖尿病的发生主要在于合理用药,控制降糖药物和胰岛素的用量,通过药物作用的正常发挥平稳控制血糖。

很多人认为只要多吃就越好,其实这是一种误解。长期摄入高糖高脂食物对人体健康有害,有些药物本身没什么问题,但使用不当会引起不良反应。

如果用药不规律,剂量过大,血糖一次性明显下降,也可能诱发不良症状,能改善的疾病并不多。

饿了心发慌手抖是糖尿病前兆吗(一饿就心慌乏力)(6)

03

我们应该怎么处理?

一饿就心慌手抖的人,首先要观察自己的症状是否频繁出现,是否严重,如果只是偶尔出现一次,或者出现的时间很短,也不要太紧张。平时可以准备一些零食,饿的时候及时补充能量,缓解这些症状。

如果饿的时候心慌手抖的症状加重,而且长期失控,经常发生,一定要小心是疾病引起的,要及时去医院找原因,让医生对症下药。

对于一些没有低血糖或身体疾病的老年人来说,这种情况可能是身体虚弱造成的,应加强营养补充,保证营养均衡,从而减缓症状。

为了自己的健康,即使是身体上最小的异常情况也不应该忽视,例如,当一个人饿的时候,就会心慌,手抖,如果一个人不重视,任其发展,很可能会耽误病情。

所以医生建议大家保持定期体检、早发现、早治疗的好习惯。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