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洛宾在哪里作歌(我只是一个传歌人)

王洛宾在哪里作歌(我只是一个传歌人)(1)

王洛宾在哪里作歌(我只是一个传歌人)(2)

凡有华人的地方

都会有人传唱着他的西部情歌

……

王洛宾

王洛宾在哪里作歌(我只是一个传歌人)(3)


搜寻自己的记忆深处,

很难判断王洛宾这个词出现的年代,

记得儿时便会吟唱“在那遥远的地方”,

知道了无伴奏合唱“半个月亮爬上来”,

父辈口中总是唱着“康定情歌”,

“西北歌王”“民歌之父”王洛宾


王洛宾在哪里作歌(我只是一个传歌人)(4)

王洛宾的作品极为丰富,

光收集入册的创作歌曲就有741首。

此外他还创作了8部大型歌剧

及大量其他音乐作品,

出版歌集10本。

更为可贵、令人肃然起敬的是

他生命不息、创作不止的敬业精神。

在他发表的歌曲中,

有63首创作于他被囚禁的15年中,

有82首创作于他80岁高龄以后,

其最后两首歌曲创作于1996年1月6日

入住兰州军区乌鲁木齐总医院治疗以后。

1996年3月14日,

王洛宾因患胆囊癌医治无效去世,

享年83岁。

王洛宾在哪里作歌(我只是一个传歌人)(5)

为了新疆音乐,他没少吃苦。

在乌鲁木齐坐牢的15年里,

他每天都不吃饱,

每顿饭省下一个馒头去交换

少数民族狱友嘴里的民歌。

他儿子王海成每次去探狱,

总能收到父亲偷偷交给他的两封信,

一封信写的是对儿子的牵挂,

一封信写的却是他整理下来的新疆民歌。

《我不愿擦去鞋上的泥》

《撒阿黛》

《你的热泪把我的手背烫伤》

前前后后有二三十首。

而1975年王洛宾出狱的时候

随身携带的除了一本毛选,

便是厚厚的三大本民歌集子。

王洛宾在哪里作歌(我只是一个传歌人)(6)

王洛宾老人喜欢把自己叫做“传歌人”,

他的方式十分草根,

很多歌曲都是在小酒馆里、

联谊会上听了几遍就整理出来的,

然而他对这些歌曲的把握却十分准确。

王洛宾将歌词翻译得惟妙惟肖,

比如《青春舞曲》中有一句

“我的青春小鸟一去不回来,

别得那呦呦,别得那呦呦”,

原本的意思是

“我的青春小鸟一去不回来,

小鸟小鸟呦,小鸟小鸟呦”。

小鸟小鸟唱起来很不顺口,

王洛宾把小鸟变成英文bird的发音,

一下子就谐趣横生了。

王洛宾在哪里作歌(我只是一个传歌人)(7)

再如歌曲《阿拉木汗》,

“阿拉木汗什么样?身段不肥也不瘦。

她的眉毛像弯月,她的身腰像细柳,

她的小嘴很多情,眼睛能使你发抖。”

传神的歌词可以当作诗来读。

在曲子的整理上,

他同样考虑了汉族人的音乐特点,

《阿拉木汗》原先是2/4拍的快板,

汉族人很难连唱带跳地唱完它,

于是王洛宾就改编成了4/4的节拍。

从这种意义上,

王洛宾是把少数民族歌曲进行整理,

并进行汉族传唱音乐化的第一人。

王洛宾在哪里作歌(我只是一个传歌人)(8)

王洛宾通过在兰州学习西部民歌,

填了《掀起你的盖头来》

搜集、整理了《喀什科尔舞曲》

《青春舞曲》《流浪之歌》

《我等你到天明》等等歌曲。

那么,这些精彩绝伦的西部歌曲,

以独特的热情、奔放、粗犷、

热烈、坦率的这种音乐气质,

跟汉族民歌绝然是不一样的,

这样一种巨大的审美特点,

很快就受到了汉族人民的喜欢。

同时,它有一种特殊的音阶,

特殊的调式。

这个音阶、调式,

是七声音阶的,

特别很多民族音乐中

带有大、小调的这种风格,

非常独特,

以淳朴、热烈的音乐表达,

与巨大的审美力量,

王洛宾把这种音乐进行编谱化,

使其更利于乐器演奏。

而乐器演奏的标准化

则是音乐流传的重要基础。

从这种意义上说,

他为中国民族音乐宝库增添了一份异彩。

王洛宾在哪里作歌(我只是一个传歌人)(9)

王洛宾的音乐传达着

永恒的“真善美”主题,

他总是将自己的不幸与痛苦

深深埋藏在心底,

而用缠绵绯侧的爱之歌

去安抚别人的灵魂。

这是一种严肃音乐人的专业精神,

这也是一个真正的民间歌曲的挖掘者。

王洛宾在哪里作歌(我只是一个传歌人)(10)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