耀汉拍的电影(韩国的两部电影告诉我们啥)

《遗愿清单》是2007年的美国电影,讲的是两个拿到死亡计时器的老头儿,如何体面地走完生命的倒计时的故事。

耀汉拍的电影(韩国的两部电影告诉我们啥)(1)

《遗愿清单》的主题很明确——生命的意义是什么?当我们接近生命的终点,我们经历的是自己想要的生活吗?一辈子在汽车修理厂当技工的老卡特,内心的愿望是当个历史教授。老爱德华是替总统做咨询顾问的霸道总裁,强硬自大到甚至无视法律,但却有无法掌控的亲情之痛。这样风马牛不相及的两个人,走进了同一间病房,一起经历和迎接人生的终点。病痛让人失去尊严,癌症在摧毁一个人身体的时候,顺带着把生活方式也全毁掉了。两个人的生命之光即将终结,愿望之火却未熄灭。于是带着一张遗愿清单——跳伞、纹身、赛车、爬雪山……在一个多月的旅行中,不断审视生命的意义,寻找人生的真谛。就像剧中所说:他们在离世的时候合上了眼,却敞开了心灵。影片让人们在欢笑中面对死亡,也思考生之意义。

耀汉拍的电影(韩国的两部电影告诉我们啥)(2)

还有一部韩国电视剧叫《医生耀汉》:车耀汉是医院痛症科的教授,医术精湛,但自己却无法感受疼痛。我们常讲的一个词是“感同身受”,对于一位自己都不知道疼痛为何物的医生,能体会病患的痛苦吗?随着剧情的发展,车耀汉对死亡的看法、对痛苦的判断、对患者生命的捍卫、对自身疾病的研究等,逐渐引人深思。

我们处在影视时代,影视剧反映的,很多都是生活的主题。来自优秀影视剧的思考,往往是人生之问。我在文章开头就讲了,这两部剧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因为它们最终都指向同一事物——死亡。死亡,是现代医学无论如何发展都改变不了的事实。那么,面对死亡的降临,作为个体,我们的选择如何?作为医生,他们的职责所在?

看过一个这样的新闻,说的是一名患有癫痫症的高中生,为了控制癫痫发作,每天要吃4种药,这样可以把癫痫控制在每3到4个月发作一次,但由于用药剂量大,产生了明显的不良反应,如果一直按照这样的治疗方案,孩子最终很可能无法完成学业。于是,医生提议减少药物种类。虽然因此患者的发作频率会变成1到2个月发作一次,但患者会保持较好的精神状态,能够正常上学。最终,这名患者在医生的指导下,一直攻读到了博士学位。作为北京大学医学部儿科学系主任的姜玉武,经常拿这个患者的例子告诉学生,如果当时只是一味盯着减少癫痫发作,而不考虑患者的生活质量,那孩子肯定是连大学都上不了。减药后,他的疾病貌似略重了一些,比如癫痫发作的频率高了一点,但是这种选择带来的是患者完全不一样的生活质量。所以治疗疾病的最终目的是什么?——是患者的生活质量,而不是疾病本身。如同车耀汉医生的答案一样:“医生的终极目标是尽量减少病人的痛苦,让患者尽可能有尊严地度过一生。”

耀汉拍的电影(韩国的两部电影告诉我们啥)(3)

过去,我们大部分人都处在解决温饱的阶段,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不高,所以不会在意死亡的质量。现在,随着大家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生活质量有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也希望更好地离开世界。所以,有尊严的死和有尊严的活,正日渐成为人们讨论的话题,卡特和爱德华的选择,已经越来越为很多人向往。如果一直在医院治疗,虽然能一定程度地延缓病情加重,但是最终会一直在病房里度过余生,而选择完成心愿,度过快乐的最后时光,最大程度地获得尊严和幸福,或许是对生命最后的尊重。

耀汉拍的电影(韩国的两部电影告诉我们啥)(4)

据报道,世界卫生组织已经提出了“缓和医疗”的概念,“缓和医疗”包括:重视生命并承认死亡是一种正常过程;既不加速,也不延后死亡;提供解除临终痛苦和不适的办法。“缓和医疗”就是要告诉我们,健康是所有幸福的载体。当我们明白现代医学能治愈的疾病非常有限时,就会更加注重预防,这是有“尊严的活”的意义,同时,承认、面对、不延后、提供办法,是“有尊严的死”的最后的微笑。

(作者:张晓萍)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