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教学二元一次不等式 初中数学一元一次不等式与不等式组知识拓展与提高

本节要点:

1、一元一次不等式(组)及其相关概念;

2、不等式的性质、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法及其解集的几何表示;

3、利用一元一次不等式分析,解决实际问题;

4、一元一次不等式与不等式组知识拓展与提高 .

考点链接:

本章内容是中考必考内容,主要考查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法,利用一元一次方程(组)解决实际问题,单独命题较简单,常以填空、选择题的形式出现,有时与方程(组),函数知识等综合命题 .

知识巩固:

一、不等式:

1、定义:利用不等号表示大小关系的式子;

2、含有一个未知数,未知数的次数为 1 的不等式,叫做一元一次不等式;

3、在列不等式时,要注意理解文字中的一些关键词的含义;

4、解不等式时,注意确定运算顺序;

5、不等式解集:一般地,一个含未知数的不等式的所有解,组成这个不等式的解集;

6、用数轴(通常取向右为正方向)表示不等式解集,应注意:大于向右画,小于向左画,有等号画实心点,无等号画空心点 .

二、不等式的性质:

1、性质1:

不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相等的数或式子,不等号方向不变 ;

若 a > b 那么有 a ± c > b ± c;

2、性质2:

等式两边同时乘(或除)同一个正数,不等号方向不变;

若 a > b,c > 0 那么有 a·c > b·c 或 a÷c > b÷c;

3、性质3:

等式两边同时乘(或除)同一个负数,不等号方向改变;

若 a > b,c < 0 那么有 a·c < b·c 或 a÷c < b÷c;

注:

(1)在运用不等式性质时,等式两边都要参加运算,且是同一种运算;

(2)不等式两边同加或减,乘或除以的数或式子一定是同一个数或同一个式子;

(3)注意性质3,区别于等式,不等式在进行乘除运算时需注意,乘或除以的数或式子的正负问题;

三、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类比一元一次方程解法步骤)

1、移项与合并同类项:

(1)把不等式的一边某项变号后移到另一边的过程叫做移项;

(2)移项的依据: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3)移项的作用:通过移项使含未知数的项和常数项分别位于等式左右两边,

使不等式更接近 x > 或 < a(a为常数)的形式;

(4)合并同类项的依据:乘法分配律;

(5)合并同类项的作用:是一种恒等变形,起到“化简”的作用,使不等式变的更简单 .

2、去括号与去分母:

(1)去分母:在不等式两边各乘以分母的最小公倍数(防止漏乘,注意整数项)

(2)去括号:先小后中再大(指括号),

(括号前面是 号,直接去,括号前是 -,括号里面每一项都要变号)

3、化系数为1:不等式两边同时除以未知数前面的系数,注意不等号是否要变化 .

四、一元一次不等式(组)与实际问题:

1、步骤:

审题——设未知数——找不等关系——列不等式(组)——解不等式(组)——检验——答;

2、解决实际问题时,求出不等式的解集后,要结合问题的实际背景,从解集中找出符合题意的答案 .

知识拓展与提高:

一、三角形中的不等式

(一)三角形三边之间的不等式

1、探求第三边长度的可能值

【例题1】若一个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 3 和 7,则第三边长可能是(  )

A.6 B.3 C.2 D.11

分析:三角形的三边满足两个基本不等式:

(1)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2)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 .

设三角形 ABC 的三边长分别为 a,b,c,则有 |a-c|<b<a c .

把第三边的长度设为 x,这样就得到 x 的取值范围,从而确定需要的答案 .

:设第三边的长度 x,根据题意,得 7-3<x<3 7,整理,得 4<x<10,

只有 6 满足条件,所以选择 A .

点评:确定第三边的取值范围是解题的关键.

2、寻找存在的三角形

【例题2】下列每组数分别是三根木棒的长度,能用它们摆成三角形的(  )

A.3cm,4cm,8cm

B.8cm,7cm,15cm

C.5cm,5cm,11cm

D.13cm,12cm,20cm

分析

3 4<8,不满足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所以 A 不正确;

8 7=15,不满足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所以 B 不正确;

5 5<11,不满足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所以 C 不正确 .

:选 D .

点评:熟记三角形存在的条件是解题的关键 .

3、确定差的最大值

【例题3】三角形 ABC 中,三边长分别为 a,b,c,且 b=12,a,c 都是正整数,

设 t = a - c,求 t 的最值 .

分析:解答时,需要分 a<c 和 a>c 两种情况加以求解 .

:因为三角形的第三边长为12,根据三角形三边关系定理,得12>|a-c|,

当 a>c 时,12>a-c , 因为 a,c 都是正整数,所以 a-c ≤ 11,所以 t 有最大值 , 且为11;

当 a<c 时,12>-(a-c),因为a,c都是正整数,所以 a-c ≥ -11,所以 t 有最小值 , 且为 -11.

点评:学会分类的思想是解题的关键 .

4、确定周长为定值的三角形个数

【例题4】三角形 ABC 中,三边长分别为 a,b,c,且 a>b>c,若 a, b, c 都是正整数,

三角形 ABC 的周长为 18,求符合条件的三角形个数 .

分析:解答时,要注意三角形三边关系定理应用,及不等式性质的应用和简单枚举法的应用.

因为三角形 ABC 的周长为18,且 a>b>c,

所以 a b c=18 , a b c>3c,

所以 c<6,因为 c 是正整数,

所以 c=1 或 c=2 或 c=3 或 c=4 或 c=5,

因为 a b=18-c, a>b,

所以 a b>2b , 所以18-c>2b,所以 b<9 - c/2 ,

因为 a - b<c , 所以18 - c - b - b<c , 所以 b>9 - c,

所以 b 的取值范围是:9 - c<b<9 - c/2 ,

当 c=1 时,8<b<8.5,因为 b 是正整数,此时无解;

当 c=2 时,7<b<8,因为 b 是正整数,此时无解;

当 c=3 时,6<b<7.5,因为 b 是正整数,所以 b=7 , 此时 a=8;

当 c=4 时,5<b<7, 因为 b 是正整数,所以 b=6 , 此时 a=8;

当 c=5 时,4<b<6.5,因为 b 是正整数,所以 b=5 , a=8 或 b=6,a=7,

所以符合条件的三角形一共有 4 个.

点评:准确建立不等式是解题的关键 .

(二)三角形中线段之间的不等式

1、根据垂线段最短确定不等式

【例题5】 如图1,AB⊥AC,AD⊥BC,垂足分别为 A,D,则下列结论不正确的是(  )

A.AB>AD

B.AC>CD

C.BC>AC

D.AD BD>DC

初中数学教学二元一次不等式 初中数学一元一次不等式与不等式组知识拓展与提高(1)

分析:根据直角三角形中,斜边大于任何直角边进行判断.

:选 D .

点评:熟记直角三角形中,斜边大于任何直角边是解题的关键 .

2、根据三角形的面积是定值确定不等式

【例题6】在 △ABC 中,三边长分别为 a , b , c,且 a > b > c,

若 a, b, c 上的高分别是 h1,h2,h3,则 h1,h2 , h3 之间的大小关系是 .

分析:不妨设三角形 ABC 的面积为 S,根据题意,得

初中数学教学二元一次不等式 初中数学一元一次不等式与不等式组知识拓展与提高(2)

用 S,a , b , c 分别表示 h1,h2,h3,利用 a > b > c,进行推理即可.

:设三角形 ABC 的面积为 S,根据题意,得

初中数学教学二元一次不等式 初中数学一元一次不等式与不等式组知识拓展与提高(3)

所以 h1 = 2S/a , h2 = 2S/b , h3 = 2S/c ,

因为 a > b , ab > 0 ,

初中数学教学二元一次不等式 初中数学一元一次不等式与不等式组知识拓展与提高(4)

同理可证 h2 < h3,所以 h1,h2,h3 之间的大小关系是 h1 <h2 < h3 .

点评:用三角形的面积搭桥,借助不等式的基本性质变形,比较大小是解题的核心要领 .

(三)三角形中角之间的不等式

1、根据外角和内角的关系,确定不等式

【例题7】 如图2,在 △ABC 中,∠A =78°,∠ACD= x°,则 x 不可能的值是( )

A. 77° B. 100° C. 80° D. 120°

初中数学教学二元一次不等式 初中数学一元一次不等式与不等式组知识拓展与提高(5)

分析:根据三角形的外角大于任何不相邻的内角,建立起 x>78 的不等式,接下来的判断就轻松了.

:选 A .

点评:根据三角形的外角大于任何不相邻的内角,建立不等式是解题的关键 .

2、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求角的最大值

【例题8】 在 △ABC 中,已知 ∠A <∠B<∠C,且 ∠A ,∠B,∠C 的度数都是正整数,

则 ∠A 的最大值为 .

分析:通过消元法,把不等式转化为一个角的不等式是求解的关键 .

因为 ∠A <∠B<∠C,且 ∠A ,∠B,∠C 的度数都是正整数,

所以 ∠B ≥ ∠A 1,∠C ≥ ∠B 1,

所以 ∠C ≥ ∠A 2,

因为 ∠A ∠B ∠C = 180°,

所以180° ≥ ∠A ∠A 1 ∠A 2,

所以 ∠A ≤ 59°,

所以 ∠A 的最大值为 59°.

点评:注意正整数这个条件的意义是解题的关键 .

二、不等式中的数学思想

1、转化思想

【例题1】 直线 y = kx 3 经过点 A(2,1),则不等式 kx 3 ≥ 0 的解集是(  )

A.x ≤ 3 B.x ≥ 3 C.x ≥ ﹣3 D.x ≤ 0

分析:解答时,我们的基本思路是:

根据点与直线解析式的关系确定 k 的值

把点 A(2,1)代入y = kx 3 中,转化成关于 k 的一元一次方程,解方程可得 k 的值;

确定一元一次不等式:

把 k 值代入不等式 kx 3 ≥ 0,把抽象的不等式转化为具体的一元一次不等式;

正确求解,可得解集 .

因为 y = kx 3 经过点 A(2,1),

所以 1 = 2k 3,

解得:k =﹣1,

所以一次函数解析式为:y =﹣x 3,

所以不等式 kx 3 ≥ 0 变形为 ﹣x 3 ≥ 0,

解得:x ≤ 3.

所以选 A.

点评:熟练掌握转化的思想是解题的关键 .

2、数形结合思想

【例题2】如图1,直线 y=x+b 与直线 y=kx+6 交于点 P(3,5),

则关于 x 的不等式 x+b>kx+6 的解集是_____________.

初中数学教学二元一次不等式 初中数学一元一次不等式与不等式组知识拓展与提高(6)

分析:不等式的解集实质就是函数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当 x+b = kx+6 时,自变量的值就是交点坐标横坐标,然后根据解析式确定的不等式,确定自变量取值是从交点开始向右变化取值,还是向左变化取值,从而确定不等式的解集,这里数形结合的思想是要熟练掌握的.

:因为交点坐标的横坐标为 3,所以不等式 x+b>kx+6 的解集是 x>3 .

点评:利用数形结合的思想,判断图形的位置,是确定解集的关键 .

【例题3】如图2,将函数 y=2x+b(b为常数)的图象位于 x 轴下方的部分沿 x 轴翻折至其上方后,

所得的折线是函数 y=|2x+b|(b为常数)的图象.

若该图象在直线 y=2 下方的点的横坐标 x 满足 0<x<3,则 b 的取值范围为_________.

初中数学教学二元一次不等式 初中数学一元一次不等式与不等式组知识拓展与提高(7)

分析:解答时,把握问题的全面,找到所有的界点,确保所得到的范围全面准确.

首先要确保自变量的范围,令 y = 0 即得到 x = -b/2,根据 x 满足 0 < x < 3 ,

可建立不等式 0<-b/2 <3;

其次要考虑到 x = 0 和 x = 3 时,所对应的函数值的要求,都必须满足大于等于 2,

这样才能保证图象在直线 y = 2 下方的点的横坐标 x 满足 0 < x < 3 ,

这样有建立不等式组,求解不等式组即可.

:根据题意:列出不等式

初中数学教学二元一次不等式 初中数学一元一次不等式与不等式组知识拓展与提高(8)

所以 b 的范围是 -4 ≤ b ≤ -2 .

点评:充分发挥数形结合思想的威力,结合题意建立不等式组是解题的关键 .

3、一般与特殊思想中,渗透方程思想

【例题4】任取不等式组

初中数学教学二元一次不等式 初中数学一元一次不等式与不等式组知识拓展与提高(9)

的一个整数解,则能使关于 x 的方程:2x+k = -1 的解为非负数的概率为______.

分析:不等式的特解问题,充分体现了数学中一般与特殊的思想,同时渗透了方程的思想,

是问题显得更丰富多彩,展示了数学的魅力.

初中数学教学二元一次不等式 初中数学一元一次不等式与不等式组知识拓展与提高(10)

其整数解为 k= -2,-1,0,1,2,3.

其中,当 k = -2,-1 时,方程 2x+k= -1 的解为非负数.

所以所求概率为 P = 2/6 = 1/3 .

点评:利用数学思想确定不等式的特解是解题的一个关键点,

其次利用方程的思想,确定符合题意的方程的解是解题的第二个关键点 .

4、建模思想中,渗透分类思想

【例题5】某商店购买 60 件 A 商品和 30 件 B 商品共用了 1080 元,

购买 50 件 A 商品和 20 件 B 商品共用了 880 元.

(1)A、B 两种商品的单价分别是多少元?

(2)已知该商店购买B商品的件数比购买 A 商品的件数的 2 倍少 4 件,如果需要购买 A、B 两种商品的总件数不少于 32 件,且该商店购买的 A、B 两种商品的总费用不超过 296 元,那么该商店有哪几种购买方案?

分析

第一问:解答时,需要同学们利用方程组的建模思想来完成求解 .

设 A 种商品的单价为 x 元、B 种商品的单价为 y 元,根据等量关系:

① 购买 60 件 A 商品的钱数 30 件 B 商品的钱数 =1080元,

② 购买 50 件 A 商品的钱数 20 件 B 商品的钱数 = 880 元分别列出方程,联立求解即可 .

第二问:解答时,需要利用不等式组的建模思想来求解,方案数量,取决于不等式组的整数解的个数.具体思路如下:

设购买 A 商品的件数为 m 件,则购买 B 商品的件数为(2m﹣4)件,根据不等关系:

① 购买 A、B 两种商品的总件数不少于 32 件,

② 购买的 A、B 两种商品的总费用不超过 296 元可分别列出不等式,联立求解可得出m的取值范围,进而确定不等式组的整数解,借助分类讨论的方法,自然就确定方案.

(1)设 A 种商品的单价为 x 元、B 种商品的单价为 y 元,由题意得:

初中数学教学二元一次不等式 初中数学一元一次不等式与不等式组知识拓展与提高(11)

答:A 种商品的单价为 16 元、B 种商品的单价为 4 元.

(2)设购买 A 商品的件数为 m 件,则购买 B 商品的件数为(2m﹣4)件,

由题意得:

初中数学教学二元一次不等式 初中数学一元一次不等式与不等式组知识拓展与提高(12)

因为 m 是整数,所以 m = 12 或 13,所以有如下两种方案:

方案一:m=12,2m﹣4=20 即购买 A 商品的件数为 12 件,则购买 B 商品的件数为 20 件;

方案二:m=13,2m﹣4=22 即购买 A 商品的件数为 13 件,则购买 B 商品的件数为 22 件.

点评:对于方案问题,同学们可以牢固建立起这样的一个链接:

方案不等式组的整数解,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建立不等式组模型将是解题的关键 .

三、用基本不等式巧求生活中的最值问题

不等式是初中数学学习的重要内容,也是中考重要考点之一,它在探求最值领域也有不凡的表现 .

1、最省钱的购买方式

【例题1】一家游泳馆的游泳收费标准为 30 元/次,若购买会员年卡,可享受如下优惠:

初中数学教学二元一次不等式 初中数学一元一次不等式与不等式组知识拓展与提高(13)

例如,购买 A 类会员年卡,一年内游泳 20 次,消费 50 25 × 20 = 550 元,

若一年内在该游泳馆游泳的次数介于 45~55 次之间,则最省钱的方式为 ( )

A. 购买 A 类会员年卡

B. 购买 B 类会员年卡

C. 购买 C 类会员年卡

D. 不购买会员年卡

分析:假设游泳的次数为 x,分别表示四种购买方式的费用,

然后根据次数的特殊解:45 ≤ x ≤ 55,通过作差比较的方式确定出最省钱的购买方式 .

:设游泳的次数为 x,则不购买会员卡要支付的费用为 30x 元,

购买 A 类会员卡需要支付的费用为 ( 25x 50 ) 元,

购买 B 类会员卡需要支付的费用为 ( 20x 200 ) 元,

购买 C 类会员卡需要支付的费用为 ( 15x 400 ) 元,

因为会员卡一定是优惠的,所以不购买会员卡一定是支付费用最多的;

因为 ( 25x 50 ) - ( 20x 200 ) = 5x - 150 , 45 ≤ x ≤ 55,

所以 225 ≤ 5x ≤ 275,

所以 225 - 150 ≤ 5x - 150 ≤ 275 - 150 即 75 ≤ 5x - 150 ≤ 125,

所以 5x - 150>0,所以 ( 25x 50 ) > ( 20x 200 ),

所以 A 类费用比 B 类的高;

因为 ( 20x 200 ) - ( 15x 400 ) = 5x - 200 , 45 ≤ x ≤ 55,

所以 225 ≤ 5x ≤ 275,

所以 225 - 200 ≤ 5x - 200 ≤ 275 - 200 即 25 ≤ 5x - 15 ≤ 75,

所以 5x - 200>0,所以 ( 20x 200 ) > (15x 400 ),

所以 B 类费用比 C 类的高;

所以最省钱的是购买 C 类,所以选 C .

点评:利用不等式的性质,确定差值的属性是解题的关键 .

2、最高的收视率

【例题2】 电视台为某个广告公司特约播放甲、乙两部连续剧.经调查 , 播放甲连续剧平均每集有收视

观众 20 万人次 , 播放乙连续剧平均每集有收视观众 15 万人次 , 公司要求电视台每周共播放 7 集.

已知电视台每周只能为该公司提供不超过 300 分钟的播放时间 , 并且播放甲连续剧每集需 50 分钟 ,

播放乙连续剧每集需 35 分钟 , 设一周内甲连续剧播 x 集 , 请你用所学知识求电视台每周应播放甲、乙

两部连续剧各多少集 , 才能使得每周收看甲、乙连续剧的观众的人次总和最大 , 并求出这个最大值.

分析:解答时的思路:

① 先用未知数x表示每周甲、乙两种电视剧收看的人数和;

② 根据播放时间建立起不等式;

③ 依据不等式确定人数和的范围,从而确定最值 .

:设甲连续剧一周内播 x 集 , 则乙连续剧播(7-x)集,

由题意得 50x+35(7-x)≤ 300,

解得 x ≤ 11/3 ,

因为 x 是整数,

所以 x = 0 , 1 , 2 , 3.

甲,乙两种电视剧的收看人数和为:

20x 15(7-x) = 5x+105 ,

显然当 x = 3 时,y 有最大值,且为 3×5+105=120(万人次).

答:电视台每周应播放甲连续剧 3 集 , 播放乙连续剧 4 集 , 才能使每周收视观众的人次总和最大 ,

这个最大值是 120 万人次.

点评:注意电视剧的集数是整数,也就是说用不等式的整数解来确定最值,这是解题的关键,

同时必要的生活经验也是解题的基础 .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