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卦损己益人图解 损卦讲惩忿窒欲

第三瞳易经详解系列内容第89篇。

解卦之后是损卦和益卦,关于损益,有些耳熟能详的老话,一讲出来大家都知道。“满招损谦受益”、“物或损之而益,或益之而损”、“为学日益,为道日损”、“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损不足以奉有余”、“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这些都是损益的智慧。《易经》里有很多智慧我们每天都在用,只是平常没太注意,这种情况也叫:“百姓日用而不知”。那么到底什么是损,什么是益呢?《说文解字》:“损,减也。益,饶也。”这是最简单的理解,使之减少就叫损,使之丰饶就叫益。

益卦损己益人图解 损卦讲惩忿窒欲(1)

水满则溢

从字形来看,“益”字下面是“皿”,上半部分,在篆体字里是个坎卦的形状,上面是水,下面是器,器盛装着水,不让水溢出来,就叫“益”。一旦溢出来,就变成三点水的溢了。有三个办法可以不让水溢出来,一是定时清空,这叫“损”,当前的损是为了后面的益。二是把器做大,这样可以不轻易溢出来,但最终也还是会满的。第三个办法是不要太贪,别装那么多。

“损”字左边提手旁右边是“员”,“员”除了指人员,也当量词用,人为动手减“员”,就叫“损”。损是为了益。典型的比如做生意,大部分生意开始都是亏的,得先投资,对投资人来说,他为什么愿意先损?那是为了后面的益,先损才能后益。不过也并不绝对,损需要有通盘的考虑,否则有些损,会变成追不回来的损失。损和益得放在一起看,益的时候想着损,益才能长久;损的时候着眼未来的益,才损有所值。

损益是很实用的智慧,应用范围很广,也可以用来预测。这话不是我说的,是孔子说的。原文出自《论语》。

子张问:“十世可知也?”子曰:“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其或继周者,虽百世可知也。”

古人称三十年为一世,“世”也指朝代。子张名颛[zhuān]孙师,是孔子的学生,孔门十二哲之一,子张是他的字。子张问孔子:“今后十代的礼制可以预知吗?”孔子说:“殷朝承袭了夏朝的礼制,废除和增加的内容是可以知道的。周朝承袭了殷朝的礼制,废除和增加的内容也是可以知道的。以后如果有承袭周朝的朝代,就是承袭了一百代,后面的事也可以知道。”

历史上各朝代的礼法,基本都是基于前朝基础的损益变化。增加一些,减去一些,保留一些,就这么一代代沿袭下来了。比如现代的行政区划,跟秦朝的郡县制,是差不太多的,核心是划分梯度的行政管辖;特区和自治区,跟分封制也差不多,核心是基于地方特色给予一定的自治权。一国两制在汉朝就有,汉朝初期沿用了秦朝的郡县制和周朝的分封制。这都多少年了,不管怎么损益,没变的东西还是不会变。

考察历史,从中找到历史发展的规律,确实可以预测以后的情况。在孔子看来,代代相传的礼法制度,在每个当下不管怎么增减,只要礼制的核心不变,具体细节再怎么变,都是可以预见的。礼的核心是什么?是分别。礼莫大于分,分莫大于名。至今也还是如此。为什么学生看到老师要打招呼,而不是老师给学生打招呼?因为礼,也就是身份的不同。不止是礼,其他社会运转的模式也是一样,等我们搞明白了,也可以像孔子一样,气势十足地说:“虽百世可知也”。

《道德经》里有好几处谈到了损益的辩证法,比较有代表性的是第四十八章。

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取天下常以无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

益卦损己益人图解 损卦讲惩忿窒欲(2)

《道德经》第四十八章

“为学”是修习知识(专业),“为道”是修习智慧,这两者的区别有时候不那么明显,知识里有智慧,智慧里也有知识。知识越多越好,所谓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就是有再高的智慧,不懂天文地理的知识,也是没法做到“上知下知”的。了解天文地理的知识后,能“上知下知”吗?也不见得,得有智慧才行,否则知识是死的。另外还有一点,知识会过期,智慧不会。所以人既要修学,也要修道。道是智慧,高明的智慧往往很简单,以《易经》来说,宇宙间所有的智慧,一句话就讲完了,叫做:“一阴一阳之谓道。”类似的表达,在《阴符经》里也有,《阴符经》开篇第一句话:“观天之道,执天之行,尽矣。”观察天道运行的规律,根据天道规律行事,“尽矣”,没了,这就是最高深的智慧。

“为学日益”是说知识越多越好,“为道日损”不是说智慧越少越好,是说智慧得经过提炼和减损,因为最高明的智慧一定是最简单的。“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提炼到不能再提炼、减到不能再减,看起来好像什么都没了,就叫“无为”。无为不是躺平,是万千智慧和知识都融入己身后的返璞归真,看起来好像什么都没有、好像什么都不知道,实际都有、都知道,只不过外面看不出来,自己也不轻易表现。“无为而无不为”,“无为”是“损之又损”的结果,到了“无为”的境界之后,就可以“无不为”,什么都能干,什么都能干好,“无不为”是益。

“取天下常以无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取”是治理的意思,“无事”就是无为,“有事”是无为的反面,“及”是如果,“不足以”是不能够、不够格。这段话的意思是说,治理天下得遵循物性,因而不为,顺而不施,也就是用无为的方式来治理。如果好[hào]有事,搞一堆繁复的政令出来,不足以治理好天下。

最后这句话的解释有些争议,如果展开谈,是个篇幅蛮长的话题,这里不是《道德经》的主题,先不展开了,我也有计划详解道德经,将来再说。这一章由损益之道推及到了治理天下之道,什么意思呢?损得其度,益得其适,治理天下都不在话下。连圣人都这么推崇损益的智慧,我们又有什么理由不重视呢?

《序卦传》:

解,缓也。缓必有所失,故受之以损。损而不已,必益,故受之以益。

“缓”是缓解和恢复的意思。“缓必有所失”,这句话的解释有些争议。有地方是这么解的:解卦花了很多时间和精力在蹇卦上,难免浪费不少资源,浪费的资源就叫“有所失”。这个解释不好说错还是对,至少不够深刻。

由蹇卦到解卦,问题已经解决了,解决之后恢复正常,恢复正常慢慢就满了、富了。富了满了之后如果不及时清空,是会溢出来的,聪明人会主动控制,适时减损一些,不让它盈满。主动减损的东西,就叫“有所失”。“故受之以损”,所以解卦后面是损卦。像很多富人,财富积累到一定程度最后都做慈善去了,原因就在这里。任何积累都有度的,到那个度了,如果不收,一定会溢出来,这是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损而不已,必益,故受之以益。”“已”是算了、罢了的意思。减损之后不能就这么算了,损就像投资,投到一定程度是要收益的,“必益”,得加回来,像老子说的无为,就算无为还得无不为呢。“故受之以益”,“益”,是无为后的无不为。

益卦损己益人图解 损卦讲惩忿窒欲(3)

止损

什么时候该损,损到什么程度该收,很考验人。比如企业的损益表,金融市场的平仓线,那些都是损的底线。对个体来讲,每个人的止损线都不一样,不管一不一样,一定得有,否则就只有损没有益了。

《杂卦传》:“损益,盛衰之始也。”损益两卦是一个彼此转化的循环系统,这两个卦相综,互为彼此的另一面。《杂卦传》没有说哪个是盛哪个是衰,益的时候盛,损的时候可能衰;损的时候盛,益的时候可能衰。就像太极图一样,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分不开也切不断。

来看卦辞。

损:有孚,元吉,无咎,可贞,利有攸往。曷[hé]之用?二簋[guǐ]可用享。

中国有句老话,叫“吃亏是福”。什么意思呢?吃亏就是损,福就是益,意思是说损就是益、有损才有益。这么解释当然没有问题,不过可能没有得精髓。其实吃亏不一定是福,至少不等于。如果在吃亏的时候眼睛盯着那个福,大概率得不到。所以损,需要“有孚”,也就是心得诚。损可以得益,但如果一开始就是以得益为目的的损,可能不会得益。

“元吉,无咎,可贞,利有攸往。”是“有孚”产生的结果。“元吉”是至善之吉,表示最佳的恰当。“无咎者,善补过也”,就算有点小问题也可以修复掉,就叫无咎。“可贞”,“可”是能够,“贞”是正。坤卦六三“含章可贞”,无妄卦九四“可贞无咎”,再加这里,三个地方的“可贞”,都是可正、可以守得住的意思。“利有攸往”就是利有所往、利于行动。

卦辞的第一句话,是以“有孚”为前提的,换句话说,没有孚,后面的“元吉,无咎,可贞,利有攸往”都不存在。“利有攸往”实际回答了一个问题,那就是损后面会不会有益,有的。益卦卦辞不止“利有攸往”,还“利涉大川”。

益卦损己益人图解 损卦讲惩忿窒欲(4)

“曷之用?二簋可用享。”“曷”是疑问代词,相当于“何”。曷之用?这是自问问答。减损之道怎么应用?“二簋可用享”。“簋”,是古代盛食物的器具,类似现在那种两边有把手方便端起来的盘子。“享”是祭祀。“二簋”,这在祭礼中属于最简单的贡品。这是拿祭祀来比喻。在祭祀的时候,只要内心至诚,哪怕只是用“二簋”这样规格的祭品也没关系。损也不见得真的要减损多少东西,重要的是真诚,不是外在形式。另外,“享”和“亨”,是通用的,“二簋可用享”的意思是“二簋可用享”并且亨通。

彖曰:损,损下益上,其道上行。损而有孚,元吉,无咎,可贞,利有攸往。曷之用?二簋可用享。二簋应有时,损刚益柔有时。损益盈虚,与时偕行。

益卦损己益人图解 损卦讲惩忿窒欲(5)

损下益上,其道上行

损卦的卦象上艮下泽,把六三跟上九换个位置,就是地天泰卦。站在泰卦的角度,把泰卦九三这个阳爻减损掉,加到上面增益上卦,把上卦的上六换下来,就叫“损下益上”,也叫“损刚益柔”,这种做法,上面得益,就叫“其道上行”。

跟损相关的词很多,比如:损人利己、损失殆尽、损公肥私,还有形容一个人很刻薄、恶毒,我们会说这个人很损。好像损,是很不好的事情,这是误解。损没有不好,看怎么用、看谁用。从财政税收的角度,公民纳税,就是“损下益上”,这有什么问题?完全没问题。但,如果过度,就变苛捐杂税了,那有问题,是大问题。所以要“损而有孚”,心怀至诚,损下的时候才会有度。损下看起来是益了上,实际并不是,由损而得的益,最终得“取之于民用之于民”,这样才能长久、才能真正得益、才能“元吉,无咎,可贞,利有攸往。”历史上很多皇帝,在位期间把百姓的赋税都收到几十年后了。这样谈什么“有孚”呢?也不可能“由损得益”。

“曷之用?二簋可用享。二簋应有时,损刚益柔有时。损益盈虚,与时偕行。”第一句是引用的卦辞原文,直接看后面。“二簋应有时”,是说“二簋”也不适用于所有场景,得看当下的人和环境来定。对那些特别在意表面功夫的人,表面功夫还得做。比如当下办的是个很隆重的活动,有重要人物出席,“二簋”显然也不合适,会失礼。“二簋可用享”,在大部分情况下可行,在有些情况下行不通,什么时候用“二簋”,什么时候用“八簋”,得懂得变通。

“损刚益柔有时”。“损刚益柔”就是《道德经》里讲的“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是常道;可是“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是非常道。对损卦来说,一般情况下是损刚益柔,但到具体爻辞的时候会发现,有的刚不去益柔,并且没问题,就像“天之道”和“人之道”的区别一样。怎么去把握?原则是:“损益盈虚,与时偕行。”不管是损还是益、是盈还是虚,都是因时制宜的。损益两卦是最典型的动态调整的太极图,完全是活的,怎么做到恰到好处,需要长期的修习和参悟。

象曰:山下有泽,损。君子以惩忿窒欲。

“山下有泽”,这是损卦的卦象。损卦的错卦是咸卦,咸卦的《大象传》是“山上有泽”。有什么区别?山上的泽水没有污染,山下的泽水容易被污染。这样很自然就引出来了后面的话:“君子以惩忿窒欲”。遭到污染之后得下损的功夫,把变脏的物欲和那些不好的习染减损掉,“惩忿窒欲”就是这么来的。

“君子以惩忿窒欲”。君子:指看懂卦象揭示的规则并知道怎么做的人。以:是能够。惩:警戒,克制。忿:同“愤”,愤怒。窒:堵塞,抑止。欲:欲望。意思是说,君子要能够克制住内心的愤怒情绪和抑止住内心的非分欲望。可以把人看成一汪泽水,要保持这汪水的清洁,得具备自我净化的能力,还得把污染的源头清理掉,“忿”象征污染的源头,“欲”是自我净化的能力。惩忿窒欲,就是把自身和外部不妥的东西都减损掉。

损卦下卦是兑,兑是少女情怀、是不加雕琢的自然情感欲望的流露。这在象征真挚情感的咸卦里是没问题的,感情就是要表达出来,但在损卦里不行,主题和场景不一样。损卦可以概括为四个字,叫:损以修己。感情有很多种,除了亲情友情爱情等正面的还有贪嗔痴慢疑等反的一面。内心的忿和欲一旦爆发,如果不加制止,就会泛滥,泛滥会成灾。损卦的上卦是艮,这座大山压着,就是要把内心的忿和欲都止住。兑卦好比是自然性情的“要”,艮卦是止住那些不合宜的欲望的蔓延,是“不要”。

老子说:“善战者,不怒”,这是兵法,也是“惩忿”。林则徐有副对联:“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无欲则刚,既是修行,也是窒欲。惩忿窒欲做起来很难,这是一条没有止境的路。所有的智慧修到最后,都是自己跟自己作战。

下一篇分析损卦六爻。

往期内容,欢迎点击头像,到个人主页查看。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