撤县设区有什么利与弊(撤县设区的脚步)

“县”在中国区划中,千百年来非常稳定,早在秦朝期间,就开郡立县,反倒“市”作为行政概念,出现的很晚,市的作用主要是以经济比较发达的中心城市作为一级政权来管辖周边的一部分县区,1949年底,就有无锡、徐州、兰州等实行市管县。

从1958年开始,我国实行市领导县的体制范围迅速扩大,主要是为了打破城乡割裂、解决多头领导问题, 1983年地方政府改革时,市管县体制在全国范围推行,形成了普遍的“市管县”的格局,市作为一级行政概念,正式成为了中央、省、地级市、县、乡的五层政权体制中的一层。

撤县设区有什么利与弊(撤县设区的脚步)(1)

在过去十多年里,各地撤县设市和撤县设区是十分频繁,从2009年至2022年7月30日,全国共完成了117个县市撤县设区任务,其中2015年有23个县市撤县设区,2016年就多达27个县市撤县设区。但这一动作在2022年却戛然而止,中央明显收紧了政策,各地撤县设区的脚步也停了下来。

撤县设区有什么利与弊(撤县设区的脚步)(2)

撤县设区的背后,可以说是省市县三级政府的权力博弈。

对于省一级而言,对自身影响并不是很大,如果撤县设区,那就相当于把权力下放到了市一级,对自己而言影响最大的无非就是税收方面。

对于市一级而言,明显是最大的受益方,直接增加了城区的土地、人口、财政收入等, 比如:GDP数字上去了,首位度上去了,在省里说话分量重了;可以搞更多基建,扩充了土地储备,就等于充实了财政;各项统计指标上去了,例如地铁,以前人口不够,并县后,修地铁要求的门槛达标了,以前只能修两条,地盘大了可以再多修几条等等,总之,会提升市一级综合实力和竞争力,这也是市级最热衷撤县设区的原因所在。

对于县一级而言,虽然可以享受市级的医疗、教育等资源的好处,但会丧失更多的自主权,尤其是财权和事权,比如财政独立性将更弱,税收留存比例或较低,再就是现在的土地出让收入,市辖区的全部是由市一级进行统筹分配,辖区自主权较弱,撤县设区后税收和土地出让收入留存比例总体少于之前县(市),尤其是一些不发达的地级市,在撤县设区后会整合全市的资源,聚集于主城区的建设,对新设立的区并可能不友好。

在过去的十多年里,各地省、市两级为什么还热衷于推动撤县设区,归根结底就是要推动区域中心城市的建设,提高省域内大城市在全国的的竞争能力。

撤县设区有什么利与弊(撤县设区的脚步)(3)

在城市建设发展的过程中,撤县设区作为推动城镇化建设的最有效手段,弊端也日益显现,比如区域内资源过度集中,本来想靠大城市的发展来带动周边小城市,结果却是虹吸效应,导致中小城市增长乏力;再有就是快速的城镇化也是导致投资结构失衡、地方债务负担沉重的根源之一,为了加快推进城镇化进程,一些地方政府利用各种融资平台大肆举债,在当前土地和房地产政策不断紧缩的情况下,地方政府债务负担日渐沉重,成为影响经济健康稳定发展的重大问题。

由于这些弊端有的已经到了非常严重的地步,所以及时踩下刹车,也是非常有必要的,什么时候撤县设区的脚步可以重启?估计最近五年不会有什么实质的动作。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