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怪前世未积缘青灯古佛度流年(人生只合扬州死)

“人生只合扬州死,禅智山光好墓田”——叶落归根归何处?

文/硬核老李


只怪前世未积缘青灯古佛度流年(人生只合扬州死)(1)

晚唐张祜(hù),河北邢台人,家世显赫,时人称作张公子。张祜颇有诗才,一句"故国三千里,深宫二十年"让他享誉文坛。

张祜年轻时游历山水,中年时宦海沉浮,晚年则凄凉隐居,他是一位狂浪才子,也是一个失意官宦,还是一位隐者处士。

杜牧曾作诗《酬张祜处士》评价这位富家公子哥:

七子论诗谁似公,曹刘须在指挥中。

荐衡昔日知文举,乞火无人作蒯通。

北极楼台长挂梦,西江波浪远吞空,

可怜故国三千里,虚唱歌词满六宫。

只怪前世未积缘青灯古佛度流年(人生只合扬州死)(2)

杜张二人是深交好友,杜牧这首诗可以说客观又全面的评价了张祜的一生。

张祜好游名山大川,尤其是佛寺,比如苏州的灵岩寺、楞伽寺,常州的惠山寺、善权寺,杭州的灵隐寺、天竺寺,润州的甘露寺、招隐寺.....每到一处他便题诗作赋,以文会友,才华横溢又为人清高的张祜因而结识了不少名流雅士,比如令狐楚、杜牧、李绅。

只怪前世未积缘青灯古佛度流年(人生只合扬州死)(3)

张祜路过广陵时,有诗作《纵游淮南》一首:

十里长街市井连,

月明桥上看神仙。

人生只合扬州死,

禅智山光好墓田。

此时的张祜,洒脱豁达随意性情,在描写称赞扬州风光之美时,蹦出了一句精妙绝伦天下无人再出其右的诗句——“人生只合扬州死,禅智山光好墓田”!

只怪前世未积缘青灯古佛度流年(人生只合扬州死)(4)

古人对“生死”的话题是极其敏感和忌讳的,只是此诗一语成谶,唐宣宗大中年间,仕途不畅的张祜死在隐居之地丹阳。这句“搭上性命”的“人生只合扬州死,禅智山光好墓田”也成为千古名句。

只怪前世未积缘青灯古佛度流年(人生只合扬州死)(5)

老李之所以想起这个典故,是因为这场突如其来又持续整年的疫情,夺走了很多人的生命,其中就有那些移民海外的炎黄子孙。

从古至今,国人都讲究落叶归根,唐朝的张祜“根”不在扬州,他的“墓田”应该在邢台,但他写下千古名句传诵至今死亦瞑目;今时的移民“根”都在华夏九洲,他们的“墓田”却在异域他乡,临终前是否会有一个“魂归故里”的遗愿?

叶落归根归何处?

时也?命也?

只怪前世未积缘青灯古佛度流年(人生只合扬州死)(6)

至于那些数典忘祖之辈,忘根忘本之徒,即便是所谓的“公知”抑或“名人”,死后就是永远游荡在外的孤魂,因为他们已没有“根”。

只怪前世未积缘青灯古佛度流年(人生只合扬州死)(7)


【完】


相关推荐:

唐高宗李治开拓唐朝最大版图,为什么在李唐二十一帝中存在感极弱

这两首唐诗都通俗易懂,却能让飘泊异乡的游子情不自禁泪湿衣襟

都往大城市跑,恬静悠闲的农村生活可还记得?读这首词,回忆满满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