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教师系列职称(高校教师职称之我见)

高校教师最关心的话题,就是职称,尤其是那些还没有解决正高职称的朋友们。毕竟职称是个人的大事,事关收入、荣誉、研究生指导名额等,可谓和个人利益事关重大。

高校教师职称评审,越早评上越好

纵观高校职称评审的条件,大家发现没有,基本上隔上两年就要修订一次,标准越来越高,而修订一次就意味着很多人要不达标,原本对照职称评审条件感觉明年就要可以参评了,可评审办法一修改你却参评不了。评审办法只是资格条件,也就是你具备了参评的条件,具备了报名条件,至于你能否评上,这是说不准的,所以很多人评了几次都上不了,干脆就放弃申报职称。毕竟职称评审是竞争性的,谁的条件更好谁就优先评上。

高校教师系列职称(高校教师职称之我见)(1)

小年轻评上了,你快50岁了,什么滋味

我想每个单位应该都有一些这样的老讲师,年龄四五十岁,个别是干到退休还是讲师。而很多小年轻却30岁左右,至多35岁就把副高职称解决了,你年龄一大把,四五十岁了,作何感想。这些小年轻往往精力旺盛,头脑活跃,接受新事物的速度快,文章出的也快,人家职称升的快也是正常的。一些年龄大的讲师,这论文和课题上很难和年轻博士竞争,但不得不说一些年龄大的讲师是为单位发展做出很大贡献的。基本上是早些年招生扩招速度快,安排的课时多,主要精力都放在教学上了,科研再捡起来就很难的,课时多、科研没时间做,不做科研就更没课题和论文了,形成恶性循环。年纪轻轻的人指挥“老资格”,有些人心里有点不接受的。

高校教师系列职称(高校教师职称之我见)(2)

任何时候不要放弃科研,尤其在你教职生涯的早期

“任何时候不要放弃科研,尤其在你教职生涯的早期,前15年都要认真做,尤其是评上教授之前”,这是我对我的一个研究生的忠告。既然你选择了科研,而且还是在研究型高校中任教,任何时候都不要对科研放松,更不要说放弃。干一行爱一行,科研的乐趣是只有沉浸在里面才会体会的。我慢慢了 就理解了,为什么对很多知识分子而言,收入并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他做这份工作有乐趣,做科研有意思,很快乐。在正式解决正高之前,我们发文章或许要还是有一定的职称导向,就是为了能顺利地评上职称,我们的论文和课题方面有一定的功利性。正高解决之后就做的研究更多的是出于兴趣,为了推进某个研究而研究,是发自内心的喜欢,是为了培养学生的科研素养。

高校教师系列职称(高校教师职称之我见)(3)

教师的天职是教书育人,科研和教学两手都要抓

教师这个职业就是教书育人,但这里教书不是仅仅上课,而是包含科研、实验、实训、调研等活动的“教学”。科研做得好可以进一步的通过课堂来向学生更深入的传播知识,这样教学的深度就更更好的 体现出来,同时教学也可以进一步启发科研,两者是相互促进的,不是割裂的。这样我们把教学和科研都做起来,职称评审也才能更快。其实很多人是把科研和教学对立起来看的,认为教学挤占了科研的时间,教学没办法量化,你上45个课时,我也上45个课时,你比我上的好,你投入的精力更多,结果有差异吗?即使有差异,又有多大的差异呢?其实现在导向有变化,对教学确实更加看重,教育部强调要“以本为本”,以本科生为根本,同时在职称评审上也强化教学方面的要求。

高校教师系列职称(高校教师职称之我见)(4)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环境宜人

总结

高校教师都很重视职称,毕竟职称能带来很大的收益。做好教学的同时,更要做好科研,不要有放弃科研的想法。在教职生涯早期,在精力最好的时候,争取早日把职称问题解决了。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