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的食物文化(端午节的饮食文化)

本期话题在中国人的饮食文化中,每一个民俗节日都有着独特的饮食文化,如中秋节要吃月饼、元宵节要吃汤圆,而端午节要吃粽子、喝雄黄酒在中国这个地域辽阔的国家,不同的地方习俗有着明显的差异,各地自有独特的饮食习惯,从而使端午节的饮食文化更加丰富那么,除了吃粽子、喝雄黄酒,你还知道哪些地方的端午节美食和习俗?让我们一起来聊聊那些端午节的美食吧,接下来我们就来聊聊关于端午节的食物文化?以下内容大家不妨参考一二希望能帮到您!

端午节的食物文化(端午节的饮食文化)

端午节的食物文化

本期话题

在中国人的饮食文化中,每一个民俗节日都有着独特的饮食文化,如中秋节要吃月饼、元宵节要吃汤圆,而端午节要吃粽子、喝雄黄酒。在中国这个地域辽阔的国家,不同的地方习俗有着明显的差异,各地自有独特的饮食习惯,从而使端午节的饮食文化更加丰富。那么,除了吃粽子、喝雄黄酒,你还知道哪些地方的端午节美食和习俗?让我们一起来聊聊那些端午节的美食吧!

儿时端午节吃蛋

■梁诗韵

小时候,过端午节的感受是实实在在的,也是丰富多彩的。

端午节的前一天,已经看到大人忙忙碌碌在准备包粽子的糯米、红枣和粽叶,以及孩子平时难得吃到的鸡蛋。这时,我的心里只盼望着明天早一点到来,梦想着醒来时被子里有一大堆热乎乎的新煮好的鸡蛋。

那时,鸡蛋都是自家鸡下的。心细的外婆,从初春鸡刚刚开始下蛋,就已经着手准备了。尽管她不识字,可是,凭借她在鸡蛋上面画的红色的、蓝色的记号,她就能告诉你每个鸡蛋是什么时间、哪只鸡下的。她还会用五彩线为我编织一个漂亮的“手链”。外婆说,等到下雨时,把“手链”剪掉,日后小虫子就不会爬到身上了。此时,屋里挂满了花花绿绿折叠好的葫芦,一阵风吹来,相互摆动着,非常好看。

尽管家里兄弟四个,我排行老二,可是,我却是家里最受宠的一个。每年,端午节分鸡蛋时,我得到的最多。大哥非常爱吃鸡蛋,每次都要拿着他仅有的几个鸡蛋与我的鸡蛋“磕儿”,可每次我都输给他,然后,他就心安理得地吃掉被他“磕儿”坏的鸡蛋。不一会儿,我的鸡蛋就都变成了大哥的美味食品。当我明白过来后,就开始放声大哭……每每此时,外婆不知道又从哪儿给我拿来一些,她小声地说:“不许再到他面前显摆啦。”过不了一会儿,我还是不由自主地捧着怀里的鸡蛋来到我哥面前……

想一想,时间已经过去50多年了,可是每当过端午节,我都会记起儿时难以忘怀的趣事。虽然外婆早已过世,但是,每当想到这些,她那疼爱我的音容笑貌就会浮现在眼前,随之,一阵阵温暖的感觉从心底涌出。小时候,端午节是一个吃好吃的节日;长大了,端午节是一个让我常常感觉温暖的节日。

舌尖上的端午

■炜子

俗话说得好,“民以食为天”。我国的传统节日里,都与“食”息息相关。如,元宵节吃元宵,中秋节吃月饼,端午节吃粽子。其实,说到端午节,不光是吃粽子,好吃的东西还多着呢。端午节的餐桌上,还有流油的咸鸭蛋、酥脆的炸麻叶、金黄诱人的炸菜角、软糯香甜的糖糕……美美地品尝着,大快朵颐。

记得小时候,每到端午节前夕,母亲都会赶早市去买粽叶。粽叶买回来后,先煮上几分钟,这样粽叶柔软一些,容易上手。粽叶经这么一煮,满屋飘的都是粽叶的清香气,嗅着那股味道,神清气爽。母亲早已备好糯米、红枣、花生等食材,便可以包粽子了。我在一旁打下手,给母亲递着粽叶、线绳。粽子包好后,放在大锅里煮。不消一个时辰,粽子的香气飘散开来,迫不及待想要品尝了。那时,亲戚朋友、邻里之间,总乐于交换着吃,你家给我几个,我家送你一盆,无论多少,是一份心意。这样还能够享受到各家不同风味的粽子。我们北方多爱吃甜粽子,而南方的朋友,包的还有咸蛋肉粽子,别有风味,每每闻到,就让人不由垂涎三尺。

母亲在煮粽子时,会放入一些咸鸭蛋一起煮。母亲告诉我,端午节吃咸鸭蛋也是一种习俗。俗话说:“要吃咸蛋粽,才把寒意送。”因为端午节过后预示着炎热的夏天来临,生命活动进入旺盛阶段,再加上天气潮湿,病虫细菌活跃,容易引发众多疾病。咸鸭蛋咸而微寒,能滋阴、清肺,端午节吃咸鸭蛋,可以祛毒,有利于身体健康。

炸麻叶是我比较偏爱的一种小吃。这是一种油炸的面食制品,由面粉、鸡蛋、芝麻、盐、香料油炸而成,酥脆可口。端午节的餐桌上,麻叶儿可以当主食,看电视时,旅途中,它又能当零食吃,那种香脆的感觉根本停不下来。在我们老家开封,与麻叶最搭配的莫过于烙馍。酸辣土豆丝、酸辣绿豆芽、炒鸡蛋、京酱肉丝等配菜,与麻叶一起卷进一张烙馍中,想想就是惬意。会吃的人才会生活啊!

我家附近有处菜市场,因为那片的房子是红色的,大家都亲切地称作“红房子”。市场里有家“吉祥三宝”小店,就经营三样美食:炸麻叶、炸菜角、糖糕,他家是二十多年的老店了。每到端午节,他家生意火爆,店门外都要排起长队,老板从早忙到晚,忙得不亦乐乎。虽然忙碌,老板却始终乐呵呵的,与老主顾说说笑笑。他家的菜角用料讲究,除了韭菜鸡蛋、粉条、豆腐,还有虾米,鲜香味美。过往的食客都是大兜小包往家买。母亲喜欢吃带馅的,我就给她捎菜角,父亲喜欢吃甜食,我就给他带糖糕,当然,麻叶儿,老少皆宜,也要来上一大包。“吉祥三宝”,一个也不能少。

端午节的餐桌,图的就是一个丰盛,吃的就是一个健康,一切都是幸福的模样。

端午美食乡味浓

■孙邦明

农历五月初五的端午节,乃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中医理论认为,这一天阳气为一年中最盛,于是端午便成了人们运用各种仪式感驱邪防病的最佳时机。

在老家江北丘陵地带,人们过端午节有很多习俗,除了家家户户门前挂艾草、吃粽子和必不可少的热烈的赛龙舟外,美食也很具有地域特色。

老辈人曾有“早端午、晚中秋”的说法,即端午节一般是早上过,中秋节一般是晚上过。端午节那天,清早起来一定要吃粽子和绿豆糕。节前渠塘边割几把健硕的芦苇叶,或早市买之,农村人取自产的糯米,依口味与喜好不同,添进些枣子、绿豆、豌豆等各类杂粮,用生菜籽油伴匀作料,粽子被裹成立体三角形或扁平状,土灶大铁锅搁水烀透,开锅,熟透的粽子,像一个个绿玛瑙,散发着浓烈粽叶的清香。吃绿豆糕也有讲究,江北入梅时分,气温湿热,而绿豆性味甘寒,正好用来清热解毒。吃绿豆糕除了满足人们的口福外,还有防病健身,迎接盛夏酷热酷暑的现实选择。

在老家关于端午中午的食俗,有两种说法。在家设午宴,要吃鳝鳖,叫“箭杆黄鳝马蹄鳖”,说的黄鳝和鳖之形状。夏至,万物始动,至端午阳气旺盛,黄鳝和土鳖从幼年已初长成,不大不小,刚可食用。拿一把短柄铁铲,背一篾笼,捉鳖逮鳝之人赤脚穿行在原野之中,一会儿工夫,从沟渠涵洞里捉来,它们便自然成了端午农家人家宴餐桌上的珍馐,其肉道精美,营养厚醇。

另传说端午正午,家家户户不举火,带着粽子等食品到野外进食,女儿嫁出去的,要回娘家过节,流行“躲午”习俗。据古籍记载,在楚国故地,包粽子是为了纪念屈原;另传说有一凶兽(实际是血吸虫、疟疾之类传染病的代称),到五月初五正午出来觅食,闻到哪家有炊灶香气,就来扑食,连带吃人。同时,厨灶之事,多为女子所为,媳妇回娘家“躲午”。所以每到端午,接女儿、女婿回家过节便成了老家一道乡间的美丽风景。岳父买草帽、毛巾送给女婿,送太阳伞给女儿,表达长辈心意,其乐融融,和睦祥和。

在老家,还有一种古老食俗,吃“端午粑”。“端午粑”是用精面粉和酒酿,放青桐叶或荷叶上,经过发酵后蒸熟,吃起来味道甜美清香。蒿子粑粑也名列其中,蒿子粑粑,主要以蒿子、米粉、腊肉为原料精制而成。另外,端午节这一天还要吃花糕和苋菜,花糕是用发面加糖蒸制,形似元宝、蝴蝶,表面以红色花点缀,为儿童爱吃的应时点心。苋菜也是不可缺少的应时菜,俗谓饮雄黄酒可防生疥疮,吃苋菜可净腹,土话叫“打浪肠子”。吃水果也有来头,民谚曰:“端午吃个杏,到老不害病;端午吃个桃,到老不用愁。”这些习俗食俗都很具有当地的端午特色,其中蕴含着当地人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形成和积淀起来的既纯朴又厚重的地方文化。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