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对学生的十条忠告(孔子教学生只看一个标准)

编者按:我们的民族性里面,为什么温柔敦厚的部分常常不见了?在没有读书之前,一个人应该做到什么?你对生命状态与生活方式的看法是否通透?当我们在生活中经受不同的困惑与迷茫,面对生命里或宏大或细碎的命题,儒学可以成为我们赖以汲取力量与信念的重要源泉吗?耕读传家久,诗书继世长,我们在现代社会寒耕暑耘,反刍古代中国的传统经典与思想,又能否在绵长的时间里得到一份安身立命的生活态度和正见思维呢?

孔子对学生的十条忠告(孔子教学生只看一个标准)(1)

中国在孔子的时代,人口比现在要少得太多太多了,可能全中国大概也只有几千万人,而这个上千万人,散居在整个大陆,这么大一块版土。我们今天一个人要成名,只要有媒体、报章杂志、电视,很容易出名;或者出书,也很容易。孔子那个时候,没有电视、没有报纸、没有杂志、没有网络、没有手机、没有计算机,所以各位知道,在那个两千五百年前,孔子在鲁国讲学,居然有从中国各个国家、各个地点来的人,骑着马或者是坐着牛车,跑来上课的,这样是多么不容易。

要聚集三千弟子,就算三千弟子不是他亲手教的,也许有很多是孔子的弟子的弟子所教的,但是在那个年代,在孔门门下有三千弟子是多么不容易,所以孔子是中国当时名满天下的学者。

孔子对学生的十条忠告(孔子教学生只看一个标准)(2)

《论语·述而篇》 

互乡难与言,童子见,门人惑。

子曰:与其进也,不与其退也,唯何甚!

人洁己以进,与其洁也,不保其往也。

有一天却来了一个名声很不好的、一个小乡村里的一个小孩子,所以叫"互乡难与言",就是说有这么一个乡,叫做"互乡",这里的人跟外面不接触,那究竟是什么样的"难与言"呢?我们不知道,一种可能是这里的人很野蛮、很粗鲁,没有受过教育,跟外面没有接触。也可能是这个地方是风气很不好,很多流氓,总之就是"互乡难与言"。

所以孔子有一次遇到一个小孩子,"童子见,门人惑"。孔子不仅见了他,而且还教了他,所以"门人惑",他的门人、弟子就很疑惑。当时孔门的这些有名的弟子,像子贡、子游、子夏这些人,对孔子接见一个名声很不好的、一个乡下的孩子,大家都不以为然。为什么?因为这样会败坏孔子的名声。

所以孔子就说,"与其进也,不与其退也"。"与"这个字就是赞许的意思,所以在论语里面,如果说"吾与汝"这个我与你的"与",念"yu"(第四声)的时候,就当做我赞同你,我鼓励你的意思。所以与这个字,如果下面加一个"言",就是荣誉的"誉",经过孔子赞许的言语,当然是一种荣誉。

孔子说,"与其进也,不与其退也",他说我是做老师的人,只能帮助人进步,不能帮助人退步,所以孔子下面有一点感叹,"唯何甚,人洁己以进,与其洁也,不保其往也"。这个"唯"这个字,在这里就当做"这件事情",唯就是这件事情,"何甚"即"你们做得太过分了"!从这里可以看得出来,当时的弟子一定非常不赞同孔子接见这个互乡来的小孩子,所以孔子有一点责怪他们。

从这章你可以看出来,孔子是一个有教无类的一个大学者,学生所担心的是孔子的名声,而孔子所担心的是,希望从污泥里面出来的一个小孩子,不要再回到污泥,或者被污染,那么这个就是一个伟大的教育家的心理。

孔子对学生的十条忠告(孔子教学生只看一个标准)(3)

这里面有几个字,我稍微解释一下,这章里面提到一个进步的"进",跟一个退步的"退",这两个字"进"跟"退",左边都有一个"辵"字,这个"辵"字边就是指"在走路、往前走"。那么造字的原理是什么?它是爬山的意思,走路往山上走,所以我们一个之字形,我们说走山路是之字形,那两个之,就是一个辵字。

那"进"这个字,右边是一个"隹",那"退"这个字,右边是一个"艮"。"隹"是什么?"隹"就是"鸟"!我们看小鸟怎么走呢?小鸟一种是跳的,比如麻雀是跳着走,一种像鸽子,鸽子前后走,两个爪前后走,所以鸟往前叫"进"。那么人往前叫"步",所以叫"进步"。那我们再看这个退步的"退"字怎么写呢?右边是一个"艮",左边是一个"辵"字,我们有一句成语叫"不进则退",所以"退"这个字的右边是"艮",艮就是"不动也"。就是说,树根的"根",是一个"木"、一个"艮",就是树木不动的地方叫树根。那牙龈的"龈",左边一个牙齿的"齿",右边一个"艮",就是牙齿不动的地方叫牙龈。那金银的"银"怎么写呢?左边一个黄金的"金",右边一个"艮",所以我们用银子做银根。那银子是什么东西?也是金属,黄金的"金"是所有金属的头,所以黄金写在左边、不动。

孔子对学生的十条忠告(孔子教学生只看一个标准)(4)

还有一个就是"洁"这个字,我们看洁这个字怎么写?左边一个三点水、右边一个是"丰",上面写个丰,简写的丰,然后再一个"刀",下面一个"纟",就是到了秋收了以后,丰收了,用刀把它割下来,割下来以后,用水洗干净就叫"洁"。我刚刚讲的是三个楷字造字的原理,有了造字的原理以后,然后再谈应用,所以应用是在造字之后。

"互乡难与言"这个故事,孔子不在乎一个弟子的出身,名声很不好,他也不怕玷污了他的名誉。他鼓励这么一个小孩子,即使是一个小孩子,孔子也鼓励他,"与其进也,不与其退也",赞许他洁身自爱,这个是非常了不起的一种胸襟。

孔子对学生的十条忠告(孔子教学生只看一个标准)(5)

来源:凤凰网国学

【免责声明】文章来源为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删除内容或协商版权问题!特别说明,本站分享的文章不属于商业类别宣传。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