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止于至善 全文(大学之道在明明德)

网上司老师对联想事件的连发七问,内容直指其国资流失,资不抵债,天价高薪,信息安全,股权变迁及金融帝国,引发全网大讨论,究其源头应该是来自一位叫明德先生的文章,司老师多次在视频里提到他,视频是按其逻辑结构,分析数据,验算方法等,目前联想事件越炒越热,但仔细分析视频里出示的明德先生提供的逻辑分析和判断等,发现很多都站不住脚,甚至出现很多的低级错误,特别是在财务数据分析方面。明德先生使用数据不当,计算方法出现偏差,必然会导致错误的结论,从而误导了网友并把司老师也带进了大坑,司马光砸缸变成了司马光砸缸。下面就分析探讨一下部分明德先生的论据。

第一个误导:在中科院在转让联想控股股权时国有资产流失问题上,国有资产流失是其质疑的最重要最根本的问题,其他问题都是由此衍生的,解决此问题其他问题就迎刃而解了。视频显示明德先生是根据如下表里的数据来进行计算的: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止于至善 全文(大学之道在明明德)(1)

视频截图

明德先生直接采用了的表里所有者权益(含少数股东权益)139.73亿元作为中科院拥有的净资产来进行计算,计算结果是国有资产流失,其错误在于没有剔除里面的少数股东权益,若剔除进行计算的话,则结果完全相反,此乃明德先生不懂基础会计知识犯的低级错误。详细分析见《联想控股股权转让出现国有资产流失?都是“少数股东权益”惹的祸》一文。

明德先生还从另一个侧面想来证明其正确性,并出示了一张逻辑图,如下: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止于至善 全文(大学之道在明明德)(2)

视频截图

明德先生是想从另一个侧面来证明中科院拥有的联想控股的股权价值,我们看文章里的数据,文中显示,明德先生是用目前两家上市公司的市值来对联想控股的价值做一个估算去衡联想控股转让股份的金额,得出的结论是至少国有资产流失了10个亿。此事是发生在2009年,为何不用2009年时的这两家上市公司的市值去进行计算,而用目前的市值来进行计算呢?令人百思不得其解,当年的股价只有目前股价的一半,用这样的数据来计算那自然就会得出完全相反的结果了,真想问其用心和目的究竟何在?是真缺乏基础的会计常识,犯了低价错误还是别有用心地去误导结论?

第二个误导:是关于联想集团资不抵债的问题,因为联想集团的报表显示资产负债率是90.5%,见下图: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止于至善 全文(大学之道在明明德)(3)

视频截图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止于至善 全文(大学之道在明明德)(4)

视频截图

并根据其欠供应商货款余额1800亿(此时绝不提联想一年有4000多亿的销售额),从而盲目肯定地下结论说联想集团已经资不抵债了。意思是说:如果现在发生中小供应商前来追货款及银行收紧银根要求还贷,那么联想集团就会破产清算,所以联想集团资不抵债了。可以用这样的如果来推算吗?可以的话,我也如果一下,目前国内四大银行及其他商业银行的平均资产负债率全部超过91%,都大过联想集团,如果全部储户都去挤提,是不是立马所有银行都会破产清算?同样可以得出所有银行都资不抵债的结论?再有,衡量其资产负债率情况也要跟行业内对标企业来比较,经过对比,联想集团的资产负债率还是相对小的,是在安全范围内的。关于资产负债率与资不抵债的分析详细另见《惊闻联想集团资不抵债?原来是资产负债率在作怪》一文。

由此可见,明德先生已经多次显示出其财务知识的薄弱,可偏偏又以此来进行分析和作出耸人惊闻的判断,这样的结论只会出现误导行为,误导了司老师也误导了广大网友,明德先生真是不明明德。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