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说中有哪些问题(马说中的三种悲剧)

马说中有哪些问题(马说中的三种悲剧)(1)

连着上了两次公开课,就开始瞎琢磨了,越来越觉得公开课如果讲不出什么新东西,没有什么亮点,绝对是在谋财害命。

仔细想来,亮点要么就是在内容上出奇,要么就在形式上求新,这当然因人而异。就我个人而言,我觉得在形式上求新求变实在是太难,我还是愿意在内容上多做文章。

最近重温王国维的《人间词话》,他说过这样一段话:

“由叔本华之说,悲剧之中又有三种之别, 第一种之悲剧,由极恶之人,极其所有之能力以交构之者。第二种,由于盲目的运命者。第三种之悲剧,由于剧中之人物之位置及关系而不得不然者;非必有蛇蝎之性质与意外之变故也,但由普通之人物、普通之境遇,逼之不得不如是;彼等明知其害,交施之而交受之,各加以力而各不任其咎。”

简单点说,第一种悲剧是小人作祟,第二种悲剧是无情的命运,第三种最难也是最深刻,就是悲剧双方都在做合情合理的事,但这两件事碰到一起,就立刻成了悲剧,在第三种悲剧中既没有蛇蝎恶人作祟,也没有无情残酷的命运,只是在当时当刻的环境、人物和情节的交织等等综合作用下,造成的悲剧,这种悲剧最让人无奈。

读完之后,我蓦地想到了《马说》,去年讲公开课的时候,已然涉及到了悲剧的三种境界,只可惜碍于时间关系没有深挖。

教参上关于《马说》的分析大多止步于封建统治者摧残、埋没人才。这当然是正确的,但大家有没有想过,华夏古国自古重视人才,要不然也不会有“三顾茅庐”、“千金埋骨”的故事了。好端端的人才摆在前面,统治者为什么要去埋没,为什么要去摧残。这里面一定大有文章可做。

马说中有哪些问题(马说中的三种悲剧)(2)

现在回过头来看《马说》,原文开篇就千里马,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千里马有才能,命里却碰不到伯乐,只能和驽马们在奴隶和槽枥中碌碌无为的了此残生,这算的上是无情盲目命运的使然。其次,不仅仅有无情的命运,他还碰到了瞎眼的食马者,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

这可以算是小人作祟了。就是“由极恶之人,极其所有之能力以交构之者。”

下面就要分析到悲剧了,原文中说,“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平心而论,韩愈也算是为食马者说了句公道话,他们也许不是恶人,但瞎眼可是真真切切的。也正是因为他们瞎眼,才引出了悲剧的第三种境界:

“悲剧双方都在做合情合理的事,但这两件事碰到一起,就立刻成了悲剧。”

千里马不平则鸣实在是人之常情,但食马者呢,喂马人的主要工作任务就是维持马厩的秩序,只需让马厩的秩序井然,就显得他管理能力高超。就比如孙猴子当弼马温,他的职责就是管好马,把马喂的膘肥体壮,即使不能每匹马都肥,至少也的百分之九十以上的马肥,至于能不能发现千里马,就不再他的职责范围了,

可是千里马呢,“一食或尽粟一石”,千里马食量大,食马者的草料有限,这势必会产生矛盾,千里马食不饱,必然会抢其他马的草料,马厩的秩序必然混乱,食马者当然会惩罚千里马,这就是“策之不以其道。”假设他每天忙忙碌碌的,哪有什么闲暇时间听千里马鸣叫,自然就“鸣之而不能通其意”。分析到这里很清楚了,食马者也是干着本分的工作,他的管理也无可厚非。“千里马”和“食马者”都在做着正确的事,但在这种特殊的环境下,两件事碰到一起就成了悲剧。韩愈的《马说》深刻就深刻在这里。

而且,《马说》还揭露了人的一种劣根性,就是无包容异端之心,从众心理严重,对不合群甚至看起来有些怪异的边缘人极端排斥,我以为这才是造成千里马悲剧的根本原因。

如果能分析到这里,既点出了千里马的悲剧,又道出造成这种悲剧的根本原因。找到《马说》中的三种悲剧,公开课的亮点就足够了。公开课也就有效了。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