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耐庵水浒传结局改变(施耐庵为何说和尚最好色)

熟读《水浒传》的,会发现除了极少数得道高僧外,和尚的整体形象在书中并不佳,而多与淫乱联系在一起。鲁智深火烧瓦罐寺,即是因为和尚崔道成与道人丘小乙两人无恶不作,既霸占寺庙、欺凌众僧,又奸淫妇女而起。

施耐庵水浒传结局改变(施耐庵为何说和尚最好色)(1)

而在和尚裴如海与杨雄之妻潘巧云私会偷欢的章节中,更是将和尚描述得极其不堪。书中写道:...原来但凡世上的人,惟有和尚色情最紧,为何说这句话?且如俗人出家人,都是一般父精母血所生,缘何见得和尚家色情最紧?这上三卷书中所说潘驴,邓小闲,惟有和尚家第一闲。...和尚们一心闲静,专一理会这等勾当。...因此苏东坡学士道:“不秃不毒,不毒不秃;转秃转毒,转毒转秃。”和尚们还有四句言语,道是:一个字便是,两个字是和尚,三个字鬼乐官,四字色中饿鬼

施耐庵水浒传结局改变(施耐庵为何说和尚最好色)(2)

施耐庵将和尚描述得如此不堪,这当然不是出于对和尚的偏见。《水浒传》是一部世俗化小说,而并不像《三国演义》。读《三国演义》,你会觉得那种生活离我们很遥远,仿佛都是一群富二代、官二代在打高尔夫球。偶尔有一位编草鞋的,也还是“中山靖王”之后。这种的生活其实离普通人很远,而且书中也没有啥人物心理描写,所以给人的感觉也就不很真切。

施耐庵水浒传结局改变(施耐庵为何说和尚最好色)(3)

而《水浒传》更侧重普通人生活状态的刻画,也运用了大量的人物心理描述,其实就是作者所处年代真实生活状态的反应。《水浒传》中,有些人名是假的,但事情却都是真的,“裴如海与潘巧云”的这种事情在现实生活中也并不足为奇。在著名的治家格言《朱子家训》中就有一句:“三姑六婆,实淫盗之媒。”,三姑即指道姑、尼姑、卦姑。

施耐庵水浒传结局改变(施耐庵为何说和尚最好色)(4)

而过去也有一种流传的说法,说单身女子不能去寺庙,去了寺庙之后会大肚子。所以,和尚在现实中的形象也都不是很好,以致在很多的明清小说中,都出现过恶僧们强留进庙烧香的良家妇女以供其淫乐的章节。其实,这也都不是出于对和尚们的成见或诋毁,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对真实生活状态中的现象的一种反应。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