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浦县饭店的号码(乡饗069)

追饗(追飨),◆見“追享”,接下来我们就来聊聊关于漳浦县饭店的号码?以下内容大家不妨参考一二希望能帮到您!

漳浦县饭店的号码(乡饗069)

漳浦县饭店的号码

追饗(追飨),◆見“追享”。

致饗(致飨),◆1.古代諸侯朝聘,主國向來賓贈送酒食,並以幣帛勸侑。○《周禮‧秋官‧掌客》:“夫人致禮八壺、八豆、八籩,膳大牢,致饗大牢。”○[鄭玄]注:“夫人致禮,助君養賓也……饗有壺酒。”○《儀禮‧聘禮》:“致饗以酬幣。”○[鄭玄]注:“酬幣,饗禮酬賓勸酒之幣也。”◆2.舊時以酒食等物祭祀鬼神。○[南朝][梁][鍾嶸]《詩品‧總論》:“靈祇待之以致饗,幽微藉之以昭告,動天地,感鬼神,莫近于詩。”○《新唐書‧來瑱傳》:“既而為[瑱]立祠,四時致饗。”

贊饗(赞飨),◆祭神祝頌。○《史記‧封禪書》:“朝朝日,夕夕月,則揖;而見太一如[雍]郊禮。其贊饗曰:‘天始以寶鼎神策授皇帝,朔而又朔,終而復始,皇帝敬拜見焉。’”[司馬貞]索隱引[顧氏]曰:“饗,祀祠也。”○《舊唐書‧禮儀志三》:“贊饗已畢,然後登封。”

右饗(右飨),◆謂享受祭獻,佑助降福。○《詩‧周頌‧我將》:“維羊維牛,維天其右饗之。”○[鄭玄]箋:“言神饗其德而右助之。”○《漢書‧韋賢傳》:“唯[高皇帝]、[孝文皇帝]、[孝武皇帝]省察,右饗皇帝之孝,開賜皇帝眉壽亡疆。”○[顏師古]注:“右讀曰祐。”○[宋][秦觀]《代賀明堂禮畢表》:“徒欣右饗之成,莫預駿奔之列。”

幽饗(幽飨),◆祭獻鬼神。○[南朝][齊][謝超宗]《齊太廟樂歌肆夏樂》:“禮既升,樂以愉。昭序溢,幽饗餘。”

彝饗(彝飨),◆恒常的祭禮。○《新唐書‧王璵傳》:“若[三皇]、[五帝]、[道君]等,兩京及所都各有宮廟,春秋彝饗,此復營造,是謂瀆神。”

遺饗(遗飨),◆謂祭祀進獻祭品。○[宋][王珪]《內中御侍以下賀南郊禮畢詞》:“振前代之闊文,秩百神之遺饗。”

野饗(野飨),◆見“野享”。

燕饗(燕飨,◆亦作“燕享”。◆1.古代帝王飲宴群臣、國賓。○[漢][董仲舒]《春秋繁露‧服制》:“天子服有文章,不得以燕饗,以廟。”○[凌曙]注:“《漢書‧賈誼傳》:‘古者天子后服,所以廟而不宴者也。’[師古]曰:‘廟則服之,宴處則不著,蓋貴之也。’”[宋][蘇軾]《策略五》:“昔之有天下者,日夜淬厲其百官,撫摩其人民,為之朝聘會同燕享,以交諸侯之歡。”○[元][吳澄]《校定經詩序》:“朝廷之樂歌曰雅,宗廟之樂歌曰頌,于燕饗焉用之,于朝會焉用之,于享祀焉用之。”○[章炳麟]《辨詩》:“四夷之樂,用於朝會祭祀燕饗,自《周官》韎師、[鞮鞻氏]見其耑。”◆2.以酒食祭神。○[唐][韓愈]《南海神廟碑》:“燕享有時,賞與以節。”◆3.泛指以酒食款待人。○[唐][李貽孫]《<歐陽行周文集>序》:“會故相[常袞]來為[福]之觀察使……至之日,比君為芝英。每有一作,屢加賞進;遊娛燕饗,必召同席。”○[金][元好問]《東平行臺嚴公神道碑》:“公帑所積,盡於交聘燕享祭祀賓客之奉,而未嘗私貯之。”○[元][姚燧]《千戶所廳壁記》:“此先王維持太平之宏綱大經也。其法主賓有送迎之拜……燕饗有獻酬酢旅之節。”

宴饗(宴飨),◆亦作“宴享”。◆1.古代帝王飲宴群臣、國賓。○《國語‧周語中》:“親戚宴饗,則有餚烝。”○《後漢書‧禮儀志中》:“每月朔歲首,為大朝受賀……百官受賜宴饗,大作樂。”○《新唐書‧百官志二》:“朝會宴享,則節其等差。”○[宋][秦觀]《韋元成論》:“宮室宴享,非禮則置而不議;宗廟祭祀,非禮則議而毀之。”◆2.指設宴饗客。○[葉聖陶]《倪煥之》十八:“推銷員成群地向各處出發,豐盛的筵席宴饗生涯寒儉的教師們,樣本同說明書慷慨地分送。”◆3.謂鬼神受享祭祀的酒食。○《漢書‧禮樂志》:“嘉籩列陳,庶幾宴享。”○《後漢書‧班固傳》:“上帝宴饗,五位時序。”

孝饗(孝飨),◆同“孝享”。◆《樂府詩集‧郊廟歌辭十‧太和舞》:“廣樂既備,嘉薦既新,述先惟德,孝饗惟親。”○《北史‧隋紀下‧煬帝》:“聿追孝饗,德莫至焉。”○《宋史‧樂志十》:“配天作極,孝饗是將。”

饗昭(飨昭),◆聲響明晰。饗,通“響”。○《漢書‧禮樂志》:“五音六律,依韋饗昭。”○[顏師古]注:“饗讀曰響,昭,明,言聲響之明也。”

饗飲(飨饮),◆猶宴飲。○《漢書‧元后傳》:“冬饗飲[飛羽],校獵[上蘭]。”○《後漢書‧呂布傳》:“[布]屯[沛城]外,遣人招[備],并請[靈]等與共饗飲。”

饗燕(飨燕),◆1.饗禮和燕禮。○《周禮‧春官‧大宗伯》:“以饗燕之禮,親四方之賓客。”◆2.泛指宴饗。○[宋][曾鞏]《庫部員外郎知臨江軍范君墓志銘》:“交四方之賓客者,又往往向意於卑辭貌,煩饗燕、贈送之禮。”

饗宴(飨宴),◆宴飲。○《三國志‧蜀志‧張嶷傳》:“[嶷]殺牛饗宴。”○《晉書‧明帝紀》:“﹝[太寧]元年﹞三月戊寅朔,改元,臨軒,停饗宴之禮。”○[魯迅]《書信集‧致王堯之》:“闊人恭迎,維恐或後,則電影上亦有酋長饗宴等事跡也。”

饗象(飨象),◆比喻難以捉摸,無可明辨的事物。饗,通“響”。

饗祀(飨祀),◆1.祭祀。饗,通“享”。○[漢][張衡]《東京賦》:“咸用紀宗存主,饗祀不輟。”○[清][唐甄]《潛書‧有歸》:“縗麻饗祀,事死也。”○[郭沫若]《<屈原賦>今譯‧天問》:“[夏桀]用鴻鵠的糞,玉鉉的鼎,來饗祀上皇。”◆2.享受祭祀。饗,通“享”。○[清][侯方域]《太常公家傳》:“竊謂刑餘不宜近至尊,而況天神饗祀之地乎?”

饗士(飨士),◆以酒食款待士兵;犒勞士卒。○《尉繚子‧踵軍令》:“踵軍饗士,使為之戰勢,是謂趨戰者也。”○《史記‧田單列傳》:“與士卒分功,妻妾編於行伍之閒,盡散飲食饗士。”○《後漢書‧王霸傳》:“賊復聚眾挑戰,[霸]堅臥不出,方饗士作倡樂。”

饗食(飨食),◆1.饗禮和食禮。○《周禮‧地官‧牛人》:“饗食、賓射,共其膳羞之牛。”○《荀子‧王制》:“序官:宰爵知賓客祭祀饗食犧牲之牢數。”◆2.舉行饗食之禮。○[三國][魏][曹植]《陳審舉表》:“近者[漢氏]廣建藩王,豐則連城數十,約則饗食祖祭而已。”

饗射(飨射),◆古禮。宴飲賓客並舉行射箭之禮。○《周禮‧春官‧司服》:“享先公、饗射,則鷩冕。”○[鄭玄]注:“饗射,饗食賓客與諸侯射也。”○《後漢書‧循吏傳‧秦彭》:“每春秋饗射,輒修升降揖讓之儀。”○[宋][歐陽修]《書梅聖俞稿後》:“至於投壺饗射,必使工歌,以達其意而為賓樂。”

饗日(飨日),◆1.宴請之日。○《左傳‧昭公二十七年》:“及饗日,帷諸門左。”◆2.祭祀太陽。饗,通“享”。○《舊唐書‧音樂志三》:“惟聖格天,惟明饗日。”

饗年(飨年),◆享有國家之年,指統治國家的時間。饗,通“享”。○[三國][魏][何晏]《景福殿賦》:“惟饗年之豐寡,思《無逸》之所歎。”○《魏書‧李彪傳》:“逮[嬴氏]之君於[秦]也,殆棄德政,坑焚儒典,弗以義方教厥冢子,於是習成凶德,肆虐以臨黔首,是以饗年不永,二世而亡。”

饗廟(飨庙),◆帝王祭祖廟。饗,通“享”。○《管子‧立政》:“天子服文有章,而夫人不敢以燕以饗廟。”○[郭沫若]等集校引[劉師培]曰:“饗廟猶言廟享。謂不得以燕服而用為祭祀之服也。”○《新唐書‧文藝傳上‧杜甫》:“[天寶]十三載,[玄宗]朝獻[太清宮],饗廟及郊,[甫]奏賦三篇。”○《清史稿‧禮志五》:“除夕饗廟,實始[太宗],[世祖]本之,著為祭典。”

饗禮(飨礼),◆古代一種隆重的宴飲賓客之禮。○《周禮‧秋官‧大行人》:“饗禮九獻。”○《呂氏春秋‧長攻》:“於是與[蔡侯]以饗禮入於[息]。”○《後漢書‧儒林傳下‧伏恭》:“[建初]二年冬,[肅宗]行饗禮,以[恭]為三老。”○[清][王鳴盛]《蛾術編‧說制七‧<伐木>詩兼饗食燕禮》:“[何氏][楷]﹝《<詩經>世本古義》﹞曰:‘禮有饗,有食,有燕。饗禮烹太牢以飲賓,體薦而不食,爵盈而不飲。’”

饗勞(飨劳),◆以酒食慰勞;犒勞。○《魏書‧太宗紀》:“至于[屋竇城],饗勞將士,大酺二日,班禽獸以賜之。”

饗薦(飨荐),◆祭獻。饗,通“享”。○《梁書‧文學傳下‧劉勰》:“時七廟饗薦已用蔬果。”○[北魏][酈道元]《水經注‧江水一》:“[瞿塘灘]上有神廟,尤至靈驗……商旅上水,恐觸石有聲,乃以布裹篙足,今則不能爾,猶饗薦不輟。”

饗會(飨会),◆1.宴會。○《後漢書‧李章傳》:“[章]到,乃設饗會。”○[明][馮夢龍]《智囊補‧察智‧虞詡》:“及到官,設三科以募壯士……收得百餘人。○[詡]為饗會,悉貰其罪。”◆2.猶會合。饗,通“嚮”。○[南朝][陳][沈炯]《歸魂賦》:“既而天道禍淫,否終斯泰,靈聖奮發,風雲饗會,埽欃槍之星,斬[蚩尤]之旆。”

饗賀(飨贺),◆謂送禮祝賀。

饗國(飨国),◆享國。饗,通“享”。○《國語‧晉語四》:“[商]之饗國三十一王。”○《三國志‧吳志‧顧譚傳》:“故[淮南]親弟,不終饗國,失之於勢重也;[吳芮]疏臣,傳祚[長沙],得之於勢輕也。”

饗孤(飨孤),◆指受人款待、被人尊崇的師傅。○[王闓運]《祭常都尉文》:“人或睨君,是何老儒,我獨加敬,邦之饗孤。”參見“三孤”、“孤卿”。

饗告(飨告),◆祭獻而祝告。饗,通“享”。○《新唐書‧殷盈孫傳》:“按[至德]時作神主[長安殿],饗告如宗廟,廟成乃祔。”○《書‧顧命》“上宗曰饗”[宋][蔡沈]集傳:“宗伯曰饗者,傳神命以饗告也。”

饗福(飨福),◆受福;享福。謂生活得安樂美好。饗,通“享”。○《晉書‧郭璞傳》:“夫寅畏者所以饗福,怠傲者所以招患。”○[宋][梅堯臣]《歐陽郡太君輓歌》之二:“暮年終饗福,陰騭不應欺。”

饗殿(飨殿),◆祭殿。饗,通“享”。○《清史稿‧禮志五》:“﹝[順治]﹞十五年,移[東京陵]改祔[興京],罷[積慶山]祀。明年,尊稱為[永陵],饗殿、暖閣如制。”○《清史稿‧禮志十一》:“[雍正]初元,﹝[聖祖]梓宮﹞將奉移[景陵]饗殿。”

饗帝(飨帝),◆祭祀天帝。饗,通“享”。○《禮記‧禮器》:“是故因天事天,因地事地,因名山升中于天,因吉土以饗帝于效。”○《禮記‧禮器》:“[孔子]曰:‘誦《詩》三百,不足以一獻……大旅具矣,不足以饗帝。毋輕議禮!’”

饗德(飨德),◆向慕有德者。饗,通“嚮”。○《禮記‧禮器》:“故君子有禮,則外諧而內無怨。故物無不懷仁,鬼神饗德。”○[孔穎達]疏:“鬼神聰明正直,依人而行,物既懷仁,故神亦饗德也。”○[陳澔]集說:“惟其有此禮也,故外人之疏遠者無不諧協,內人之親近者無所怨憾。人歸其仁,神歆其德也。”

饗賜(飨赐),◆宴饗賓客,賞賜屬下。○[漢][班固]《西都賦》:“饗賜畢,勞逸齊。”○《後漢書‧臧宮傳》:“[宮]陳兵大會,擊牛釃酒,饗賜慰納之。”

饗辭(飨辞),◆古代祭死者時,向代表死者受祭之尸的祝告之辭。饗,通“享”。○《儀禮‧士虞禮》:“饗辭曰:‘哀子某,圭為而哀薦之饗。’”[鄭玄]注:“饗辭,勸強尸之辭也。”

饗報(飨报),◆為報功德而祭祀。饗,通“享”。○《晉書‧禮志上》:“昭告神祇,饗報功德,是以災厲不作,而風雨寒暑以時。”○[清][紀昀]《閱微草堂筆記‧如是我聞一》:“觀子衣冠,當為文士,試傳吾語,使儒者知聖人饗報之由。”

獻饗(献飨),◆犒賞;獻酒食款待人。○《史記‧高祖本紀》:“[秦]人大喜,爭持牛羊酒食獻饗軍士。”

息饗(息飨),◆謂年終農事既畢,舉行蠟祭,飲宴老人,祭享神明。○《文選‧顏延之<應詔觀北湖田收>詩》:“息饗報嘉歲,通急戒無年。”○[李善]注:“《禮記》曰:蠟者,索也。歲十二月合聚萬物而索饗之,黃衣黃冠,息田夫也。”

索饗(索飨),◆謂求索所有的神而盡祭之。○《禮記‧郊特牲》:“[伊耆氏]始為蠟。蠟也者,索也。歲十二月,合聚萬物而索響之也。”○[鄭玄]注:“索,謂求索也。”○[陳澔]集說:“索,求索其神也。”

示饗(示飨),◆示意祭獻。○《漢書‧終軍傳》:“今郊祀未見於神祇,而獲獸以饋,此天之所以示饗,而上通之符合也。”○[顏師古]注:“以饋謂充祭俎也。”

時饗(时飨),◆見“時享”。

食饗(食飨),◆謂以酒食宴請賓客或祭祀宗廟。○《禮記‧樂記》:“食饗之禮,非致味也。”○[孔穎達]疏:“食饗,謂宗廟祫祭。”○《孔子家語‧論禮》:“食饗之禮,所以仁賓客也。”

設饗(设飨),◆猶設宴。○《東周列國志》第二七回:“﹝[申生]﹞入宮參見[驪姬],[驪姬]設饗待之,言語甚歡。”

尚饗(尚飨),◆亦作“尚享”。◆舊時用作祭文的結語,表示希望死者來享用祭品的意思。○《儀禮‧士虞禮》:“卒辭曰:哀子某,來日某隮祔爾于爾皇祖某甫。尚饗!”[鄭玄]注:“尚,庶幾也。”○[唐][李翱]《陵廟時日朔祭議》:“敬修時享,以申追慕。尚享!”[宋][蘇軾]《祭歐陽文忠公文》:“蓋上以為天下慟,而下以哭其私,嗚呼哀哉,尚享!”[清][方苞]《祭王昆繩文》:“行與心違,蹉跎竟老;遺書在篋,其半惟草。臨風灑泣,氣盡心孤;子止於此,況於吾徒。嗚呼哀哉,尚饗!”

親饗(亲飨),◆謂帝王祭獻於祖廟。○[宋][趙昇]《朝野類要‧典禮》:“親饗,車駕朝饗太廟也。其典禮類郊祀。”

配饗(配飨),◆見“配享”。

臨饗(临飨),◆1.親臨祭典。○《漢書‧禮樂志》:“天門開,詄蕩蕩,穆並騁,以臨饗。”○[顏師古]注:“言眾神穆然方駕馳騁而臨祠祭。”○《後漢書‧明帝紀》:“[光武皇帝]建三朝之禮,而未及臨饗。”○《三國志‧吳志‧孫瑜傳》:“遂立學官,臨饗講肄。”◆2.親以酒食犒勞。○《漢書‧王尊傳》:“又正月行幸[曲臺],臨饗罷衛士。”○[顏師古]注引[如淳]曰:“諸衛士更盡得代去,故天子自臨而饗之。”○《三國志‧魏志‧高貴鄉公髦傳》:“今遣使者犒賜將士,大會臨饗,飲宴終日,稱朕意焉。”

禮饗(礼飨),◆以禮宴飲賓客。○《後漢書‧竇融傳》:“帝見[鈞]歡甚,禮饗畢,乃遣令還。”○《後漢書‧馬援傳》:“[述]鸞旗旄騎,警蹕就車,磬折而入,禮饗官屬甚盛。”

勞饗(劳飨),◆慰勞犒賞。○《後漢書‧明帝紀》:“﹝帝﹞幸[南頓],勞饗三老、官屬。”○《後漢書‧烏桓傳》:“是時四夷朝賀,絡驛而至,天子乃命大會勞饗,賜以珍寶。”○[宋][陳善]《捫虱新話‧鮑永誅彭豐等》:“﹝[鮑永]﹞乃會眾人修鄉射之禮,請[豐]等共觀,因此擒之。○[豐]乃持牛酒勞饗,[永]手格殺[豐],因擒破黨與。”

來饗(来飨),◆見“來享”。

臘饗(腊飨),◆猶臘祭。○《資治通鑒‧唐文宗開成三年》:“其臘饗太廟及饗太清宮,元日受朝奏祥瑞,皆停。”

蜡饗(蜡飨),◆見“蜡享”。

進饗(进飨),◆謂用酒食招待以資鼓勵。○《吳子‧勵士》:“君舉有功而進饗之,無功而勵之。”

郊饗(郊飨),◆猶郊享。饗,通“享”。○[宋][蘇轍]《龍川別志》卷下:“會[文公]([文彥博])入助郊饗,[神宗]訪之,公具奏所以,[神宗]悅焉。”○[宋][文瑩]《玉壺清話》卷五:“[太祖]天性悟音律,末年郊饗,覺雅樂聲高。”○[清][姚鼐]《萬柳堂分韻得房字》:“平生眩視[魯]郊饗,日思埋跡[蟻丘]漿。”參見“郊享”。

薦饗(荐飨),◆祭獻。○《史記‧封禪書》:“皇帝始郊見[太一雲陽],有司奉瑄玉嘉牲薦饗。”○《新五代史‧雜傳十八‧盧質》:“因其故壟,稍廣其封,以時薦饗而已。”○《續資治通鑒‧宋仁宗明道二年》:“宜於太廟外別立新廟,奉安二后神主,同殿異室,歲時薦饗,用太廟儀。”

嘉饗(嘉飨),◆見“嘉享”。

祭饗(祭飨),◆同“祭享”。◆《晉書‧慕容俊載記》:“祭饗朝慶,宜正服袞衣九文,冠冕九旒。”○《清史稿‧禮志二》:“舊制,祭饗用生牢,頒百官胙肉。”

供饗(供飨),◆見“供享”。

共饗(共飨),◆共同享受。○《漢書‧疏廣傳》:“樂與鄉黨宗族共饗其賜,以盡吾餘日,不亦可乎!”

告饗(告飨),◆祝告、供享。○[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祝盟》:“若乃禮之祭祀,事止告饗。”○《續資治通鑒‧宋太宗端拱元年》:“著作局撰告饗宗廟及諸祠祭祝文稱尊號,[唐]惟《開元禮》有之,稽古者以為非禮。”

福饗(福飨),◆亦作“福嚮”。◆謂神明受祭饗而賜福。○《漢書‧敘傳上》:“然後精誠通乎神明,流澤加於生民,故能為鬼神所福饗,天下所歸往。”○[晉][袁宏]《後漢紀‧光武帝紀五》作“福向”。○《三國志‧魏志‧劉曄傳》:“潛修德讓,行動神明,乃乾坤所福饗,光靈所從來也。”○《隋書‧經籍志一》:“然則聖人之受命也……澤被生人,萬物之所歸往,神明之所福饗,則有天命之應。”

服饗(服飨),◆食用,品嘗。○[晉][向秀]《難<養生論>》:“服饗滋味,以宣五情。”

大饗(大飨),◆1.合祀先王的祭禮。○《禮記‧禮器》:“大饗其王事與?”[鄭玄]注:“謂祫祭先王。”○《荀子‧禮論》:“大饗尚玄尊,俎生魚,先大羹,貴食飲之本也。”○[楊倞]注:“大饗,祫祭先王也。”◆2.遍祭五方天帝。○《禮記‧月令》:“﹝季秋之月﹞是月也,大饗帝。”○[鄭玄]注:“言大饗者,遍祭五帝也。○《曲禮》曰‘大饗不問卜’,謂此也。”◆3.謂天子宴飲諸侯來朝者。○《周禮‧春官‧大司樂》:“大饗不入牲。”○[鄭玄]注:“大饗,饗賓客也。”○《禮記‧仲尼燕居》:“大饗有四焉。”○[鄭玄]注:“大饗,謂饗諸侯來朝者也。”◆4.指上級以酒食慰勞下級。○《後漢書‧光武帝紀下》:“夏四月,大司馬[吳漢]自[蜀]還京師,於是大饗將士,班勞策勳。”○《新唐書‧忠義傳中‧張巡》:“[巡]出愛妾曰:‘諸君經年乏食,而忠義不少衰,吾恨不割肌以啗眾,寧惜一妾而坐觀士飢?’乃殺以大饗。坐者皆泣,[巡]彊令食之。”

從饗(从飨),◆跟隨參加宴會。○[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才略》:“[趙衰]以文勝從饗,[國僑]以修辭扞[鄭]。”○[范文瀾]注引《左傳‧僖公二十三年》:“[秦穆]享公子[重耳]。○[子犯]曰:‘吾不如[衰]之文也,請使[衰]從。’”

朝饗(朝飨),◆1.見“朝享”。◆2.朝會宴饗。○[晉][葛洪]《抱樸子‧省煩》:“朝饗賓主之儀,祭奠殯葬之變,郊祀禘祫之法,社稷山川之禮,皆可減省,務令約儉。”

賓饗(宾飨),◆謂以賓禮款待。○《國語‧周語上》:“賓饗贈餞,如公命侯伯之禮,而加之以宴好。”○[韋昭]注:“賓者,主人所以接賓、致餐饔之屬也。饗,饗食之禮也。”

飽饗老拳(饱飨老拳),◆謂挨一頓痛打。○《歧路燈》第六七回:“﹝[杜氏]﹞怒將起來,幾乎要打,這[張類村]只得學[劉寄奴]飽饗老拳的本領。”參見“飽以老拳”。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