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古典音乐之旅(聆赏经典)

《聆赏经典》——

“青春德意志”交响音乐会

中国交响乐团2018-2019音乐季

德国古典音乐之旅(聆赏经典)(1)

演出单位:中国交响乐团

演出地点:北京音乐厅

演出时间:2019年4月18日

星期四 19:30

指挥:李心草

小提琴:陈怡

乐队首席:赵坤宇

曲 目

门德尔松 《芬格尔山洞》序曲

作品26 号

布鲁赫 《苏格兰幻想曲》

作品46 号

第一乐章 引子:庄重的,转如歌的柔板

第二乐章 快板

第三乐章 柔板,转稍慢的行板

第四乐章 终曲:果断有力的快板

---- 中场休息 ----

贝多芬 D 大调第二交响曲

作品36 号

第一乐章 柔板,转活泼的快板

第二乐章 小广板

第三乐章 谐谑曲:快板

第四乐章 极快的快板

中国交响乐团首席指挥 李心草

德国古典音乐之旅(聆赏经典)(2)

中国交响乐团首席指挥,第十三届全国政协委员。1999年以来,李心草指挥中国交响乐团在国内外成功进行了多场演出,赢得了海内外知名媒体的广泛赞誉。在与大提琴巨匠罗斯特·罗伯维奇合作演出后,得到了其高度评价:“一位才华横溢的年轻指挥大师”。2008年,指挥维也纳国家歌剧院在欧洲首演了中国歌剧“木兰诗篇”。2009年,出任韩国釜山爱乐乐团音乐总监兼首席指挥。2011年初,率领国家大剧院管弦乐团进行了历史性的首次出访任务,在首尔艺术中心成功地上演了普契尼“图兰朵”。李心草多次在国家重要外事文艺演出中担任指挥,如2016年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十一次杭州峰会文艺晚会“最忆是杭州”、2017金砖国家领导人厦门会晤“扬帆未来”文艺演出等。李心草还成功指挥了三十余部中外经典歌剧,同时兼任中央音乐学院及中国音乐学院指挥系教授/硕士生导师。

小提琴演奏家 陈怡

德国古典音乐之旅(聆赏经典)(3)

小提琴演奏家陈怡是当今乐坛引人注目的音乐家。她极具个性的演奏赋予她强大而四溢的舞台魅力。欧洲古典音乐杂志评价陈怡的演奏为“她独特的声音有着难以言表的魅力,无法抗拒的沁入到现场每个听众的内心”。著名指挥家李心草称:“她打动人的不只是娴熟的技术,其细腻的音乐及浑厚诗意的音色更让她的演奏具有一种与众不同的光彩”。当代小提琴大师马克西姆·文格洛夫称陈怡为“满载天赋和音乐使命的小提琴演奏家”。

陈怡自幼随父陈永刚学习小提琴,曾师从黄小韶、隋克强、王振山及我国著名小提琴教育家林耀基教授。曾获得多个奖项,包括第三届中央音乐学院小提琴比赛铜牌、中法国际小提琴比赛银牌、中国第二届华人演奏家大赛铜牌、中国第六届金钟奖小提琴比赛银牌,以及第二届中国国际小提琴比赛金牌,成为迄今第一位也是唯一一位获得此赛事金牌的中国演奏家,同时也成为林耀基教授生前弟子们为他夺得的最后一枚金牌。

作为小提琴演奏家,陈怡的艺术足迹遍布世界各地,包括中国、日本、意大利、芬兰、美国、瑞士、摩纳哥等国家和地区,曾合作过的指挥家包括Giordano Bellincampi、YAMASHITA Kazufumi、 Ludovic Morlot、 陈佐湟、胡咏言、夏小汤、张国勇、吕嘉、俞峰、李心草等众多艺术家。

值得一提的是,本场演出所使用小提琴是一把来自18世纪出自制琴大师安东尼奥·斯特拉迪瓦里之手的世界名琴——杜庞将军,由“喻基金”鼎力赞助;服饰由旅美设计师“徐辛迪工作室”出品。

德国古典音乐之旅(聆赏经典)(4)

德国古典音乐之旅(聆赏经典)(5)

曲目介绍

德国古典音乐之旅(聆赏经典)(6)

门德尔松 《芬格尔山洞》序曲 作品26号

门德尔松(Felix Mendelssohn,1809-1847)德国作曲家。欧洲历史上有许多音乐神童,门德尔松也是其中之一。他一生好运、性格平和,在幸福的生涯中创作出许多幸福的音乐。他9 岁时即公开演奏钢琴。如果以作品被演出为准,那么他的作曲生涯从10 岁就开始了。17 岁时创作了著名的《仲夏夜之梦》序曲。门德尔松的音乐创作包括器乐和人声的几乎所有体裁,成为19 世纪名声显赫的伟大作曲家之一。门德尔松有着非凡的艺术才华。他工于丹青,且长于写作、文笔瑰丽。

他是一位出类拔萃的钢琴家、优秀的中提琴家、超群的管风琴家和善于启发人的指挥家。作为一位作曲家,他更是才具过人,被称为“莫扎特之后最完美的曲式大师”,舒曼称他是“十九世纪的莫扎特”。在他身上古典主义的教育与浪漫主义的志趣结合在一起,从而赋予他的作品以甘美的情趣和诗意的风雅。

《芬格尔山洞》序曲又称为《赫布里底群岛》序曲,作于1829-1830 年,后又经反复修改,于1832 年在伦敦由门德尔松指挥首演。此曲是作曲家游览了苏格兰后,受其景色感动而作。芬格尔山洞是位于赫布里底群岛中一座小岛上的奇特而著名的洞穴景观。洞内林立着暖色的玄岩石柱和白色的钟乳石,碧绿的海水涌入山洞,游人泛舟其中,隆隆的涛声不绝于耳,高庐人称之为“音乐之洞”。序曲开始的主题就是作者游览此洞时灵感所得,经多次反复,以表现洞内海浪回鸣。木管奏出第二主题,旋律悠扬,犹如大海风声。两次较为尖锐的高潮使人联想到翱翔的海鸥。最后,乐曲在第一主题的反复中轻轻结束,既出人意料又令人神往。瓦格纳就此曲称赞门德尔松为“第一流的风景画家”。

布鲁赫 《苏格兰幻想曲》作品46 号

马克斯·布鲁赫(Max Bruch,1838-1920),作为一位德国作曲家,却被其他国家的民间音乐深深吸引。他感到自豪的是,他在《苏格兰幻想曲》中运用的几首苏格兰民歌并不是从书上抄来的,而是他自己在苏格兰旅行时亲自听到的。布鲁赫的音乐被认为更接近门德尔松的传统,这一点在他们对苏格兰的感情及其创作的作品上也有所体现。门德尔松1829 年在苏格兰的旅行使他写出了美妙的《芬格尔山洞》序曲,而布鲁赫在苏格兰的生活(他曾担任利物浦爱乐协会指挥)则使他写出了这部《苏格兰幻想曲》。作品创作于1879 至1880 年,题献给伟大的西班牙小提琴家萨拉萨蒂,并由他首演。

由于不受古典协奏曲形式的束缚, 布鲁赫的音乐想象力在这部作品中得以尽情驰骋。 作品共分为四个乐章,第一乐章开头有一段庄严的引子,似乎要为全曲确立一种深沉而久远的传奇色彩。几个乐章中相继引入了几首苏格兰民歌,如第一乐章中的《老罗宾·莫里斯》, 第二乐章中的《嘿,满身灰尘的磨坊主》,第三乐章中的《我为失去乔尼而忧伤》以及末乐章中的《胜利的苏格兰人》,这些民间曲调或充满思乡之情,或饱含怀旧的无边惆怅,或洋溢着勇武和活力,赋予作品以浓郁的民族色彩,而竖琴则始终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也是为了突出苏格兰民间因素。 独奏小提琴既有机会展示高难度的技巧, 同时更能以深情的歌唱打动人心。

贝多芬 D 大调第二交响曲 作品36 号

路德维希·范· 贝多芬 (Ludwig van Beethoven, 1770-1827) 德国作曲家。在贝多芬的众多惊世杰作之中,所作九部交响曲被誉为不朽之作。这些作品表现了贝多芬毕生追求“自由、平等、博爱”的理想。他继承和发展了海顿、莫扎特的传统,开浪漫乐派的先河。他的和声语言充满动力,节奏空前活跃,旋律的表现力极其丰富,空前强化了管弦乐曲的交响性和戏剧性。其创作成就对后世音乐的发展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贝多芬的第二交响曲是从1801 年开始写作的,作品的大部分完成于1802 年夏天和初秋,10月最终完成。正是在此前不久,贝多芬写下他的“海利根施塔特遗嘱”,表达了他因听力逐渐恶化而产生的深刻绝望,同时也赞美了艺术的伟大和力量:“是艺术,只是艺术,才挽救了我的生命,因为在我没有创造出我感到是天意要我创造的一切之前,我是不能离开这个世界的。”实际上贝多芬正是通过艺术的雄浑和美超越了个人的不幸。

传统观点认为,贝多芬在交响乐创作上的第一个里程碑是第三交响曲“英雄”,“英雄”的问世标志着真正的贝多芬风格的确立。这种看法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人们对第二交响曲的艺术创新和价值的充分认识。这部作品在许多方面已大大超越了古典交响曲创作的规范,如末乐章的尾声长达150 小节,末乐章在份量及内涵更接近第一乐章等。当这部交响曲1803 年4 月5 日在维也纳首演时,评论家称它是一部充满精神内涵和新颖的杰作。

第一乐章 有一个长长的引子,它令人想到莫扎特同样以D 大调写成的第三十八交响曲“布拉格”的引子。这一乐章的主部主题由中提琴和大提琴呈示,它充满不可遏制的动力,这种性格也体现在第二主题及整个乐章中。第二乐章 充满优美的歌唱性旋律,它们具有民歌式的质朴和感染力。第三乐章 是一首活泼可爱的谐谑曲,这是贝多芬首次将交响曲中的小步舞曲乐章改为谐谑曲。末乐章 开头的音型曾被形象地比喻为“一个令人惊奇的筋斗”,这个筋斗起初是作为这个乐章主要主题的头两个音,到乐章结尾时,它反复出现,像是兴高采烈的巨人在无法抑制的生命力推动下嬉戏狂欢。莱比锡的一位评论家将这个乐章中的充沛活力比喻为“一头粗野的怪物,一头被刺伤了的龙……”

德国古典音乐之旅(聆赏经典)(7)

购票请扫描上方二维码

welcome

转自中国交响乐团CNSO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