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战抗德主力(如何更不讲武德)

纵观一战初期毒气战的技术要领,同盟国和协约国两方相差无几,但两大阵营对毒气战术的运用则各有特色。

一战抗德主力(如何更不讲武德)(1)

在毒气的威胁下连狗都得戴着防毒面具

德军早在毒攻初期,就已集中放毒,以高密度毒云奇袭协约国军,其精髓在于无论对方是否有所防备,都会因为高浓度毒气云而措手不及。针对防护较为先进的英军,德军则更注重突然性,力求将毒云迅速散布到英军阵地。在西线,尤其是在1916年2月21日的索姆河战场和当年5月19日的香槟战场上,德军的毒攻皆有不错的战果;而在东线,德军的毒攻针对防护不佳的俄军则更为有效,并多次在毒气的辅助下突破俄军防线。

一战抗德主力(如何更不讲武德)(2)

飞艇侦察敌军,在观测敌军火炮时十分有用

协约国则更喜欢利用多个毒气攻击波来扰乱德军,常制造较小密度的局部毒云,因此效果总体上不如德军。但实际上,英军在毒气战术上的进步与德军相比并不逊色。1916年,英军在索姆河北部至海岸的战线上频频放毒,但大都由于规模小和保密不良而没有达到预期的战果。

一战抗德主力(如何更不讲武德)(3)

狗都戴了,马这么重要的战略资源能不戴个防毒面具。德军在1917年首次配发部队,并有三个尺码

随着同盟国和协约国两大阵营毒气防御装备的不断进步,双方对毒气攻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具体做法是继续增大毒气的浓度(增加毒气瓶数量),并缩短毒气施放的时间。德军仍旧使用浓度较大的毒云,在同一地点以三次以上的攻击波急袭协约国军;协约国军则以更多的毒气攻击波(四次以上)攻击德军。其中,俄军曾使用八至十个攻击波(1916年10月下旬在巴诺维契),英军曾使用11个攻击波(1916年10月在索姆河),次数远远多于德军。但同时,协约国的毒气施放时间也变得越来越长。在西线上,一小时乃至一天以上的毒气施放攻击都有,协约国军企图借此消耗德军防毒面具的吸收剂,使之最终无效。然而,从效果来看,还是德军的急袭更为出色,协约国军持续性分散放毒对防护技术先进的德军来说并无多大作用。

一战抗德主力(如何更不讲武德)(4)

放哨的时候悄悄滴,打枪的不要。1917年英军交通壕中的观测点,毒气云来了就吹号

下面以第一次世界大战初期的技术程度为基础,综合战史对毒气战术的特性做以下总结。

首先,毒气施放受天候及地形的影响非常大。故而当风向和地形有利时,断然采取行动是非常有必要的,若拖延攻击时间,敌军很可能有所警觉,使战果锐减;还可能因为天气的急剧变化令攻击化为泡影。因此,进攻之前侦察环境直接影响放毒的成败。

1916年的德国第1军在毒气施放方面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它在报告中有如下叙述:

“毒气工兵,除了化工人员之外,还应该配备气象学者,或者至少拥有专业气象知识,并具备战术眼光且处事果决。事实上,发动攻击之前常常会数次徒劳无功。有时只能将布设好的毒气瓶重新挖出来,改运到其它地方,这些问题会损害指挥官的威信。毒气工兵的行动也受制于敌军炮火。在放毒时,处于战线后方等待出击的部队极易混乱。除了这些因素外,假使毒气施放的正面过窄,则敌人很容易转移到其它阵地布防;如要扩大放毒正面,则需增大毒气量,同时延长放毒时间,毒气攻击波次数也需相应增加。甚至在某个局部区域,容易因风向变化导致毒气逆流误伤友军。”

1916年10月至11月,在佩伦到阿尔伯特之间,德国第一军发动了毒气攻击,其报告如下:

“英法两军,由于西风和西南风的有利因素,率先发动毒攻。我军若在地形、天气良好的情况下可随时发动毒攻,但也有遭到敌人攻击的危险。因此,随着技术进步,放毒这种手段的价值逐渐降低。而且在准备施放毒气的过程中,有时要等待数星期天气才能好转。这就很容易被敌人察觉,然后挨炮炸,以至于辛辛苦苦准备的毒气全喂了自己人,这是放毒的最大缺点。此外,大雨和太阳暴晒也能减弱毒气的效能,阻碍毒气进一步发挥杀力。”

由此可见,第一次世界大战初期,各国将毒气施放的时间不约而同地选在风向稳定且无太阳直射的夜间或拂晓,绝非偶然。地形方面,毒气瓶置于地势较高的地方,使毒气流经敌军谷地最为有利,因此德军在西线战场发动毒气攻击最多的战线是在理姆斯东西两翼——协约国军队驻守在理姆斯东部谷地。值得注意的是,毒气云在飘向敌军阵地的时候,中途不能经过深谷、庄稼地、森林或沼泽,这些都会严重影响毒气的效果。至于对敌军据守的山丘高地,一战初期的毒气攻击只能达到围困效果,因为到了高处,毒气云的浓度会变得稀薄,无法发挥战斗力,攻击高地的敌人只能仰仗技术水平的进步,也就是大规模采用毒气弹射击。

一战抗德主力(如何更不讲武德)(5)

农用喷雾器用来消毒

1916年5月,德军在奥伯里夫以东对俄军阵地(处于谷地)发动毒气攻击,收到了奇效,但同时对驻守在博伊斯·拉谢斯高地的法军发起的毒气攻击效果却不尽如人意。

其次,毒气施放的准备工作耗时长、难度系数高。放毒表面上看很简单,然而在准备过程中,需要耗费大量人力、物力和时间,而且很容易被敌人察觉。一战初期,德军发动一次毒气攻击的平均准备时间需要七到十一个夜晚。英军曾在报告中总结道:

“德军在战争中期就很少采用施放毒气这种有效的攻击方式了,因于这要消耗极大的人力、物力。视其预定攻击的阵地大小和地形之难易等,准备的时间需要两到六个夜晚……现在仅以将两千个毒气瓶部署到两英里长的战线上所需劳动量为例:这些毒气瓶不得不预先布置到战线后方的数条道路与交通壕的交叉点上,这种地方只能在入夜后乃至拂晓时采取行动,且不能集中大量马匹和汽车进行搬运——共计需要五千部以上脚踏式装卸车和九十辆以上常用的四轮马车。

“在搬运的过程中还要随时注意防御敌军炮弹的袭击,因为装卸毒气瓶的场地通常是堆放补给物资和建筑材料的集散地,这些普通物资与毒气瓶经常需要同时装卸(非常危险)。将毒气瓶从后方运送至前沿战壕,以最常见的战壕结构来说,要走1~1.6英里,途中每个毒气瓶至少要配置四名士兵,也就是说两千个毒气瓶同时搬运需要八千名官兵。运抵前线后,要在堑壕这么狭窄的地方于深夜布置这些毒气瓶,需要专门训练的特种连,但即使是他们也需要克服极大的困难……德军要想布置12000个毒气瓶发动毒气攻击,至少需要一个团连续工作3~5昼夜。”

吸取战争初期德军毒气攻击的经验和教训,英美军队于战争末期将毒气瓶用铁道小车运送至靠近战线的地方,还发明了一种可以由单兵携带的毒气圆筒,以解决毒气瓶运输的问题,但准备时间仍然比较长,且步骤烦琐,尤其在发动大规模进攻的时候。

另外,德军于伊普尔战场发动的首次毒气攻击,是由货运列车装载毒气瓶在黑夜的掩护下从德国内地出发,利用发达的铁道网将其运送至战场附近的。德军频繁发动毒气攻击的地区,都没有离交通枢纽太远。而且,即便当时的德国化学工业居世界第一,依然需要没收工业家平时储藏的液态氯总量的一半以作军用。德军在首次毒气攻击中共计消耗液氯18吨,至1916年秋,其在毒气攻击上的消耗仍能达到每月四五百吨。美军在西线发动反攻的时候,也是准备了长达半年的时间才能发起毒气攻击。

最后,必须设法隐藏己方的目标。在攻击之前如何巧妙掩饰同样是个难题,必须隐藏的要素包括:其一,施放阵地及其他特种设备,例如习惯将毒气瓶部署在一线阵地的英军,将铁道小车藏起来不让敌人侦察到是非常重要的;其二,施放毒气时发出的特殊声音和臭味,这些在毒云流速缓慢时,很容易被敌军查知,从而有针对性地完成防护准备。因此,德军在发起毒气攻击前,一方面想方设法隐蔽自己的企图,另一方面则以最大密度的毒云迅速遮蔽协约国军,且不断实施欺骗性战术,从而瓦解对方的抵抗。法国珀尔勃罗少校曾报告:

“当天气和地形适于敌军毒攻时,我军就得高度警戒。敌人毒攻的前兆通常是白天静默,夜里准备好放毒器械。一般可以侦察到敌军动向包括:新的土工作业或配置沙袋等。从空中侦察照片来看,敌散兵壕通往后方的地域上出现大量新的车辙印,或出现新的工事,均应特别警惕,尤其是直线形的新工事,这是敌人惯用的毒攻阵地。另一个明显特征是,在毒气施放点附近常有测定风向风速的烟尘出现。毒气瓶在搬运部署时,互相碰撞会发出连续的金属撞击声……敌人毒攻前夕,昼夜常有小团毒云飘荡或闻到氯气的臭味……敌人放毒初期,气瓶会发出尖利的声音,这是最明显的预警信号,而且这也是夜间敌军放毒的唯一破绽。此外,敌军在布置毒气瓶时有数以百万计的老鼠窜过无人区,这也算种警报。”

防御的一方若能迅速发出毒袭警报,且官兵立刻采取完善的防护措施,就能将毒气的威力降到最低,其涉及范围了就限制在第一线。为了减少敌军预警时间,各国纷纷将后方的毒气瓶装在货车或小船上,在距离敌人最近的地方突然施放。德军更是将毒气的奇袭作为第一要务,力求连续发动多次毒气攻击波,这比分散使用的协约国军队的攻击更具威力。比如在第一次毒气战的舞台伊普尔,德军主攻方向即为混有加拿大和阿尔及利亚士兵的英法军结合部,并收到了奇效。

1917年,德军开始使用一种新型化学武器,其威力之大使得以往一切化学武器相形见绌。不过正是由于研制出毒气炮弹才使这种毒气的使用成为可能,这种毒气就是二氯二乙硫醚,即我们熟知的毒气之王——芥子气,这标志着毒气战迈入了一个新阶段,从第二次伊普尔战役开始,已经关不上的潘多拉魔盒将释放出前所未有的恶魔……而随着美军参战,两大阵营的毒气战也将迎来高潮。

—————这里是正文分割线——————

奈见识所限,文中谬误在所难免,若慧眼察之,还请不吝朱笔,指摘文后,幸何如之。

译名多查证于原文,与国内现行译名可能多有不协。笔者所取原则为达意、近音、国语化,为免误解,特列表如下:

Peroun

佩伦

Albert

阿尔伯特

Auberive

奥伯里夫

Bois la Chaise

博伊斯·拉谢斯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