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为什么会成为文明古国(印度既无文明也不)

古代印度的地域范围包括今印度、巴基斯坦等国,它和古代中国、古代巴比伦、古代埃及并称为世界四大文明古国。

实际上它们对应的是印度河流域、黄河流域、尼罗河流域和两河流域这四个大型人类文明最早诞生的地区。

现如今印度自然也是宣传自己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但和中国这个传承有序的文明古国相比,印度自古以来其实算不上一个文明体,也谈不上古国,而是更加类似于一个地理概念。

印度为什么会成为文明古国(印度既无文明也不)(1)

在印度从来不存在同质化或者接近同质的单一种族、单一宗教、单一文明和单一国家。

它是一个文化的大熔炉,包含了从远古到现代、从西方到东方、从亚洲到欧洲等多种文化潮流,是一个充满了复杂性和多样性的被称为印度的一块区域。

这块区域由100多个民族构成,有十大种族。

其中印度斯坦族是印度主体民族,至今为止人口不足印度人口总数的一半,主要生活在恒河流域。

此外还有信佛的玛拉地族、信锡克教的旁遮普族、吃辣的泰卢固族、爱喝茶的阿萨姆族、说孟加拉语的孟加拉族、讲古吉拉特语的古吉拉特族、说加拿达语的加拿达族、位于印度教圣地的奥里萨族和说马拉雅拉姆语的马拉雅拉姆族。

因此印度无论是从文明还是从族群和国家来讲,都和单一体的中国不同。

它更像是由一盘散沙构成的组合体。

千百年来之所以都是这种局面,有一个重要原因:

缺乏强大的国家扫六合、大一统。

印度为什么会成为文明古国(印度既无文明也不)(2)

在印度的历史上也曾出现过一些大的帝国王朝,比如十六雄国之后的孔雀王朝、笈多王朝、莫沃尔王朝等。

但一方面这些王朝的统治都是通过间接统治的方式来维持表面上的统一。

这是一种极其羸弱的统治体系,完全无法和中国那些高度专制的大一统政权相比。

另一方面,印度也从未出现过发达的官僚体系来治理国家

印度是通过公元前1500年确立的种姓制度维系统治,而位于种姓制度顶端的婆罗门就是治理国家的精英阶层。

别看婆罗门处于印度鄙视链顶端,掌控着宗教和祭神大权,但这些神棍大多数都是文盲,他们依靠的是口口相传、父子相继的法子进行统治。

这也是为什么印度建国前连本史书都没有的原因,毕竟文盲治国。

反观中国古代的精英官僚,没读过书都不好意思出来面试,基本都是通过统一的经典读物和后期的科举读物来培养的精英人才,要么出自名门正统,要么是科班出身。

婆罗门的文盲如何能与中国古代的精英官僚相提并论。

印度为什么会成为文明古国(印度既无文明也不)(3)

不说古代就近代而言,当日不落帝国的余辉洒在印度这片热土上时,英国人成了这片土地的扛把子,牛气哄哄的婆罗门在他们面前也得点头哈腰,于是英国人想要在这里推行法律。

他们天真地认为有了婆罗门阶层的推动,可以让印度的习俗和法律相结合来统治印度人。

然而,百十年来他们发现,这些文盲僧侣其实是各家念各家的经,根本无法形成统一的规则。

这也是印度和中国最大的区别,那就是印度教和种姓制度无法像儒教在中国一样拥有绝对的支配地位。

儒家思想促进了中国古代王朝的大一统,而印度的宗教和种姓制度在本质上阻碍了大一统国家的形成。

这种阻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其一是过度的强调宗教生活而贬低了政治生活;

其二是种姓制度抑制了王权。

印度古代的王朝依靠的就是婆罗门来管理国家,印度人只识婆罗门而不认君王,君王的命令甚至没有一个小邦主的话管用。

这就导致了印度难以产生强大的中央集权的大一统国家,与中国古代那些为抵抗外族侵略而形成的强大王朝不同,印度的王朝反而是外族入侵的产物。

印度为什么会成为文明古国(印度既无文明也不)(4)

比如「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大帝侵入印度后打垮了摩揭陀的「难陀王室」,待其撤出后月护王「旃陀罗笈多」推翻了难陀王室,建立了印度历史上第一个帝国式政权「孔雀王朝」。

此后的「笈多王朝」则是最初「大月氏人」侵入印度建立的「贵霜帝国」分裂后的产物。

但印度人有一个强大且神奇的能力,随着时间的流逝,他们总能把这些强大外族政权同化的如同印度本土国家一样神棍与虚弱。

原本有声有色的帝国王朝逐渐拉胯,下一次外族来入侵就会瞬间崩盘。

正如马克思所说:「印度根本没有自己的历史,至少没有为人熟知的历史。我们通常所说的印度历史不过是一个接一个的征服者入侵的历史,这些征服者就在这个一无抵抗、二无变化的消极社会上建立他们的帝国。」

印度为什么会成为文明古国(印度既无文明也不)(5)

这就是印度,你说它有自己的文明吗?有文明的传承和记载吗?有强大统一的国家吗?

没有,什么都没有。

有的只是外族入侵的历史,有的只是传承3000多年的种姓制度,有的只是各自信奉的神明和宗教,有的只是停滞的社会和麻木的人民。

一个既无「文明」,也不是「古国」的国家,配得上文明古国之称吗?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