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梁漱溟的认识(面对梁漱溟的激烈争吵)

作为近代以来最著名的哲学家和国学大师,梁漱溟的名气即便现如今依然很大。而且,由于他思维活跃,涉猎颇广,所以,他还有许多名头,除了哲学家和国学大师之外,还有思想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学者、中国最后一位儒家等等称号。

对梁漱溟的认识(面对梁漱溟的激烈争吵)(1)

梁漱溟

而且,许多人可能并不知道,这个才华横溢的学者,还有着十分狂傲的性情。虽然梁漱溟坚持茹素数十年之久,但是,这丝毫不影响他的狂傲。

他曾经号称:“为往圣继绝学,为来世开太平,这正是我一生的使命”。1942年,面对日寇的轰炸侥幸逃生的梁漱溟在给儿子的信中这样写道:我不能死,我若死,天地将为之变色,历史将为之改辙。

所以,梁漱溟的狂傲不仅仅是基于自身才华的自信,其实也有相当一部分是他本身的性格。他谁都不服,也谁都不怕。大概也正是因为这样天不怕地不怕的性格,导致1953年他与毛主席当众顶撞,并造成了相当不小的影响。

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1953年9月8日,中国政协全国委员会常委会扩大会议在北京召开,在这场会议上,政协副主席周恩来做了党的关于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报告。

对梁漱溟的认识(面对梁漱溟的激烈争吵)(2)

周恩来

在报告中,周恩来信心百倍地说道,要在一个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基本实现国家工业化,和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这也意味着,在抗美援朝战争接近尾声,中国人民取得抗美援朝战争胜利之后,终于有时间、有精力去建设新中国。而总路线的公布也向世界宣告,中国共产党不但善于破坏一个旧世界,也有能力有信心建设一个新世界。

所以,总路线是极为重要的,它直接规划好了新中国在以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的行动方针。

周恩来副主席做完报告之后的第2天,各小组开始召集会议,请大家畅所欲言,发表意见。第3天,各小组人员开始纷纷在大会上做统一汇报,也正是在这次大会上,梁漱溟也发表了自己的观点。

对梁漱溟的认识(面对梁漱溟的激烈争吵)(3)

梁漱溟

梁漱溟的发言中讲了三个问题。前两个分别是各行业的计划性问题和乡村干部的作风问题,并没有什么多么令人意外。但是,他说到第3个问题也就是农民问题时,却引起了与会者的哗然,在谈到这个问题时梁漱溟说道:

过去中国将近30年的革命中,中共都是依靠农民而以乡村为根据地的。但此进入城市之后,工作中心转移于城市,从农民成长起来的干部亦都转入城市,乡村便不免空虚。特别是近几年,城里的工人生活提高得快,而乡村农民生活却依旧很苦,所以,各地乡下人都往城里跑,城里不能容,又赶他们回去,形成矛盾。有人说如今工人的生活在九天,农民的生活在九地,有“九天九地”之差。这话值得引起注意,我们的建国运动,如果忽略或遗漏了中国人民的大多数农民,那是不相适宜的。

1953年时,一穷二白的新中国刚刚进行第1个五年计划,由于当时中国没有任何根基,完全几乎是白手起家,也没有任何经验,所以,为了尽快的发展,在苏联的帮助下,不得不开始优先发展重工业,有限的建设资金大都投在了重工业方面。

而重工业显然大多数都在城市。所以,梁漱溟所提的问题,其实正是如何处理工业建设和农民之间的问题。

梁漱溟发言后的第2天,在中央人民政府扩大会议上,毛主席发表了讲话,毛主席说道:

有人不同意我们的总路线,认为农民生活太苦,要求照顾农民,这大概是孔孟之徒施仁政的意思吧。然须知有大仁政,小仁政者,照顾农民是小仁政,发展重工业打美帝是大仁政,施小仁政而不施大仁政便是帮助了美国人。有人竟班门弄斧,似乎我们共产党搞了几十年农民运动,还不了解农民,笑话!我们今天的政权基础工人农民,在根本利益上是一致的,这一基础是不容分裂不容破坏的!

对梁漱溟的认识(面对梁漱溟的激烈争吵)(4)

毛主席

毛主席的这番发言显然是十分严厉的,虽然这番发言并没有点梁漱溟的名字,但是,由于在前一天梁漱溟刚刚表达了类似的观点,很显然,毛主席批评的正是梁漱溟。

梁漱溟也参加了这个会,因此,在会上听到毛主席这番讲话的时候,他感到十分意外,当然意外之余,更多的却是不服气。他认为,我从来没有反对过总路线,我也是拥护总路线的,只不过是说了点心里话,想提醒党和政府某些问题。

所以,心里十分不服的梁漱溟给毛主席写了一封信,表达了自己的观点,他写到:

你说的一些话是说我,你说我反对总路线破坏工农联盟,我没有这个意思,你说得不对,请你收回这个话,我要看看你有没有这个雅量。

第2天再次开会时,梁漱溟亲手将自己写的这封信交给了毛主席,由于时间很紧,晚上时毛主席专门找到梁漱溟,进行了谈话。

但是,谈话时间只有20多分钟,梁漱溟没能完全复述自己之前发言的内容,只说了个大概,他要求主席“解除对他的误会”,但是,毛主席显然不认为自己的批评是错的。两个人在言语之间频频冲突,最终不欢而散。

对梁漱溟的认识(面对梁漱溟的激烈争吵)(5)

梁漱溟

当然到此为止,虽然有冲突,但仅限于私下。但是,倔强且狂傲的梁漱溟坚持认为自己被冤枉了,所以,在接下来的会议中,梁漱溟再次登台发言,除了复述自己在大会上的言论之外,还表达了自己不反对总路线的观点。

然而,在接下来的会议中,周总理做了长篇的发言,并对梁漱溟的观点进行了严厉的批评。他表示,梁漱溟所说的工农生活相差九天九地的说法,“好像他代表的是农民,实际上代表的是地主,是挑拨工农联盟的”,并且表示“梁漱溟的这套主张不能接受”。

而在周总理的发言之中,毛主席也多次插话,而且发言十分严厉,例如,毛主席对梁漱溟说:“说老实话,蒋介石是用枪杆子杀人,你梁漱溟是用笔杆子杀人”。而且表示他“伪装得最巧妙,杀人不见血,是用笔杀人”。

而对于梁漱溟的观点,“工人在9天之上,农民在9天之下”,“工人有工会可靠,农民却靠不住,党团妇联等也靠不住,质量都不行,比工商联也差,因此无信心。”毛主席认为,“梁漱溟的这些观点根本就不是合理化建议,而是完全的彻底的反动思想”。

对梁漱溟的认识(面对梁漱溟的激烈争吵)(6)

毛主席

所以,梁漱溟的一番辩解不但没有解开毛主席的疑惑和批评,反而加固了毛主席的观点,毛主席坚持认为,梁漱溟的观点就是错误的,反动的。

梁漱溟在听到这样的回复之后,他更加震惊了,他知道,因为自己错误的发言反而造成了更深的误会。但是,因为自己的一贯倔强好胜,再加上固执,梁漱溟再次要求当场发言作答。而周总理则表示明天再讲,让他先做准备。

第2天会议照常召开。梁漱溟如愿上台演讲,他表示:

“昨天会上中共领导人的讲话很出乎我的意料,当局认为我在政协的发言是恶意的,特别是主席的口气很重,很肯定我是恶意,但是,当一次发言就判断我是恶意,论据尚不充足”。

梁漱溟发言刚刚开头,便有人要求他不要再讲下去,但是,梁漱溟的倔劲儿也上来,他坚持要讲清楚。所以,梁漱溟直接脱稿,面对坐在主席台上的毛主席说道:

现在我唯一要求的是给我充分的讲话时间,我觉得昨天的会上各位都说了,那么,今天不给我充分的时间是不公平的。……同时我也直言,我还想考验一下领导党,看看毛主席有无雅量。

什么雅量呢?就是等我把事情的来龙去脉都说清楚之后,毛主席能点点头说:好,你原来没有恶意,误会了。

对梁漱溟的认识(面对梁漱溟的激烈争吵)(7)

毛主席

然而,毛主席显然没有改变自己的观点。毛主席回复道:你要的这个雅量,我大概不会有。但是,梁漱溟并没有放弃辩解,他紧接着说:主席您有这个雅量,我就更加敬重您,若您真没有这个雅量,我将失掉对您的尊敬。

毛主席回复是:

这一点雅量还是有的,那就是你的政协委员还可以当下去。

然而,梁漱溟却说:这一点倒无关紧要。听到梁漱溟的这个回答,毛主席也生气了:

无关重要?如果你认为无关重要,那就是另一回事了,如果有关重要,等到第2届政协开会,我还准备提名你当政协委员,至于你的那些思想观点,那肯定是不对头的。

但是,梁漱溟却依然固执己见,他继续说道:

我现在的意思是考验一下领导党,因为领导党常常告诉我自我批评,我倒要看看自我批评是真是假。

毛主席则接话说:批评有两条,一条是自我批评,一条是批评,对于你实行哪一条?是实行自我批评吗?不是,是批评。但是梁漱溟还坚持说:我是说主席有无自我批评的雅量。

众目睽睽之下,大会上梁漱溟就与毛主席争执起来,这也是政协会议召开以来的第1次。这让许多与会者目瞪口呆,也让大家对梁漱溟的固执和狡辩变得愤怒起来,他们开始高呼,让梁漱溟不要胡言乱语,滚下台来。

对梁漱溟的认识(面对梁漱溟的激烈争吵)(8)

毛主席

但是梁漱溟也犟了起来,他只是一再要求“给我一个公平的待遇”。然而,与会者却更加激愤,纷纷要求他结束,为此,毛主席说道:梁先生你今天不要讲长了,给你10分钟,讲一讲要点好不好?

梁漱溟却认为,10分钟时间根本不够,要求更长的时间,并一再要求给一个公平的待遇。会上更加激愤。毛主席最终不得不说:

你这个人呵,就是只听自己的,不听大家的,不让你讲长话,你说我没有雅量,可大家都不让你讲,难道说大家都没有雅量吗?你又说不给你充分的时间讲话是不公平的,可现在大家又都不赞成,也不想听你讲话,那么什么是公平呢?

最终,在别人的建议下,毛主席决定少数服从多数,举手表决梁漱溟是否继续讲下去。在投票时,毛主席带头举手赞成梁漱溟继续讲下去,然而,会场上早已群情激奋,大多数人并不赞同梁漱溟继续讲下去,最终,这场争吵就这样结束了。

应该说,梁漱溟对于这场争吵虽然始料未及,但是,他内心却是十分不服气的。回到家以后心情在郁闷的同时也觉得无法理解,他认为自己明明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所提的9天9地的意见,也只是出于善意的一点建议,并无恶意,为什么毛主席会如此愤怒和批评他呢?

两天之后,梁漱溟的两个儿子最终帮他解开了他的疑虑。梁漱溟的长子梁培宽为父亲分析道:

这件事有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只是你自己还没有认识到而已。……你三年来,还在某些会上有过一些发言,或与毛泽东谈话,或与毛泽东写信,自曾听说差不多亦与此相类似,都好像有一种监督政府的神气,这在心理上存在一种偏差的。今天的这件事,正是从这种偏差发展而来。你总说自己是善意的,是爱护党爱政府,但一言一行需看其所起的作用如何,所发生的影响如何?不能单从动机上看而不顾他的客观作用和影响。

梁漱溟的长子进一步分析道:“即便是动机恐也有问题”。他认为,父亲在这几年来,“好像总是站在政府的外面”。

长子的一番分析令梁漱溟终于恍然大悟,在欣慰儿子看得透彻的同时,也终于真正认识到自己的自认为善意的发言,为什么会招来如此大的批评,为什么与毛主席争论之后依然没有得到毛主席的认可。因为,他的这番话从根本上就是错误的。

关于农民待遇不如工人待遇的说法,乍一看是没有什么问题的,也并非不符合事实。但是,他却从未在新中国全局发展的角度上看问题,而只是单纯片面的追究具体问题。

梁漱溟的这个观点,其实与中国该不该抗日,新中国该不该勒紧裤腰带发展核武器十分类似。

对梁漱溟的认识(面对梁漱溟的激烈争吵)(9)

核武器

抗日战争爆发之后,面对日寇的侵略,中国该不该奋起抵抗呢?毫无疑问,我们就该血战到底,赶走消灭侵略者。

然而,当时有许多投降派却认为,抵抗日本的入侵势必会造成许多人的伤亡,许多的妻子会失去丈夫,儿女会失去父亲,再加上日本是工业化国家,远比中国更强,所以他们认为,中国没有胜利的希望,反而徒劳遭遇许多损失,许多伤亡,所以便不该抵抗。

抗日战争当然会有伤亡,而且由于敌强我弱,这种伤亡还要高于日寇,但是,这绝不意味着我们就该放弃抵抗,这种观点完全是以偏概全,是汉奸言论。

而在新中国建立之后,面对新中国十分困难的经济,毛主席为什么依然勒紧裤腰带建设自己的核武器?因为只有有了核武器,我们在国际上才有大声说不的底气,才有与英美等列强平等对话的权利。

然而,许多人却对此不理解或别有用心,他们认为,原子弹既不能吃也不能喝,当时许多国人甚至连饭都吃不饱,应该首先解决吃饱饭的问题,而不是去研制不能吃不能喝的核武器。

对梁漱溟的认识(面对梁漱溟的激烈争吵)(10)

原子弹

然而,这种观点其实是大错特错的,他们不知道,如果新中国没有核武器,我们连最起码的发展环境都没有,我们必然会遭遇列强进一步的打压封锁,甚至公然武装侵略。

在这种情况之下,国家连最起码的和平无法保持,又何来民众的温饱呢?

梁漱溟的观点其实也是十分类似,他的话当然没有多大问题。但是,在新中国刚刚建立,在抗美援朝即将胜利之际,当中国准备勒紧裤腰带,将有限的资源放在工业建设上来时,梁漱溟认为应该增加农民的待遇,这显然是本末倒置的。

当时的农民确实很苦,但是,如果不能集中资源发展工业,我们的农民就只能永远这么苦。这是全国发展一盘棋的问题。

更何况,如果像梁漱溟说的那样,将新中国那点有限的资源如撒芝麻一样撒在各行各业,那么,建设新中国不但遥遥无期,而且,那点芝麻撒在数以亿计的农民身上,也根本不可能有多大的效果。

对梁漱溟的认识(面对梁漱溟的激烈争吵)(11)

毛主席宣布新中国成立

所以,梁漱溟的观点从一开始就是错误的。而毛主席在会议上批评梁漱溟的观点,也绝不是因为对于梁漱溟本人有什么意见。

事实恰恰相反,毛主席与梁漱溟同岁,而且两个人相交已久,早在1917年,毛主席还在北大当图书管理员时,他就曾结识梁漱溟,两人还谈论许久,十分投缘。

而此后,无论是在抗日战争时期还是解放战争时期,梁漱溟与毛泽东都曾多次会面详谈。尤其在新中国成立之后,梁漱溟与毛主席的交往更加密切,两个人一年要见上10多次,谈论的范围更是无所不包。

所以,毛主席对梁漱溟本人是从来没有任何意见的,他批评梁漱溟只是就事论事,针对梁漱溟的错误观点。事实上,梁漱溟自被批评闭门读书之后,他也并没有遭遇任何不公,他的工资一直到账,政协委员照当,也没有任何处分。

对梁漱溟的认识(面对梁漱溟的激烈争吵)(12)

梁漱溟

而梁漱溟被毛主席批评的30年后,1983年,此时毛主席已经去世,而90岁高龄的梁漱溟再一次来到毛主席的故乡湖南韶山。在参观完毛主席的故居之后,他突然醒悟到:

自己在会议上与毛主席一再争论顶撞,其实自己的问题最大,他自己首先就没有了让别人批评的雅量,更没有站在国家一穷二白的高度上全盘布局的雅量,而且一再在公开场合逼迫毛主席自我批评,显然也太过目中无人。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