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代海报对比花木兰(花木兰到底如何)

来源:紫金山新闻

由刘亦菲主演的迪士尼大片《花木兰》上映后,有一段“对镜帖花黄”的场景引发热议。国外网友纷纷效仿片中花木兰的妆容,晒在社交平台,掀起一股热潮。但在不少中国网友看来,这种妆容有点丑,不符合历史。花木兰所在的朝代,到底怎么化妆?南京服饰史学家、江苏理工学院人文学院客座教授黄强接受记者专访,解读电影《花木兰》的妆容。他认为,影片中呈现的妆容有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特点,也借用了唐代妆容的元素。

历代海报对比花木兰(花木兰到底如何)(1)

国外网友效仿电影《花木兰》妆容,晒在社交平台。

历代海报对比花木兰(花木兰到底如何)(2)

国外网友效仿电影《花木兰》妆容,晒在社交平台。

酒晕妆、桃花妆、飞霞妆……南北朝时期女性妆容很丰富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花木兰所处的时代为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北朝,著名的乐府诗歌《木兰辞》讲述了花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的传奇人生。

历史上,那个时代的女性,妆容已经很丰富了。黄强介绍,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女性脸部妆饰有酒晕妆、桃花妆、飞霞妆、晓霞妆、面靥妆、半面妆、斜红妆、啼妆、红妆、紫妆、点妆、额黄、花钿等多种。“南北朝之前,中国女性妆饰并不多,集中在头部发式、珠宝装饰上,脸部妆饰很简单。那时胭脂没有进入中原地区前,可以用来勾勒脸部的材料太少,只有淡淡的白粉黛色,黑白两色怎么把脸庞勾画的妩媚?鲜艳的胭脂有了,与白粉、黛色一搭配,就变化出姿采,修饰出靓丽。”

胭脂古时又称作“燕支”,出自中国西北地区匈奴人居住地,那里有燕支山,生长着燕支花。匈奴女性使用燕支花的汁来妆饰。燕支加入牛髓、猪脂等物质,成为脂膏,燕支就演变成了胭脂。制作胭脂的技术,在东晋已经成熟,以菊科植物红蓝(即红花)来制作,去掉黄汁,制成红的液体,蘸丝绵,花片等阴干即成胭脂。“胭脂的制作成功,为南北朝时期的妆饰创造了物质条件,孕育了丰富多彩的妆饰。”黄强说。

当时女性化妆,先在脸上傅粉,再将胭脂放在手心调匀,涂抹在两颊上,白里透红,与众不同。“颜色浓的是酒晕妆,颜色浅的是桃花妆。若在脸上先抹了一层薄薄的胭脂,再以白粉扑在上面,粉里透着白,就是飞霞妆。”

历代海报对比花木兰(花木兰到底如何)(3)

图源:视觉中国

妆容不仅艳丽花俏,运动时候还会散发微微香气

“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木兰辞》中提到的红妆,主要就是靠胭脂完成。

黄强告诉记者,红妆在魏晋南北朝时期颇为流行,这一时期的诗歌中有关于红妆的反映,比如南朝齐谢朓《赠王主薄》云:“日落窗中坐,红妆好颜色。”女性着红妆也符合其性别身份,才能展现出女性的妖娆。梁简文帝《美人晨妆》亦云:“娇羞不肯出,犹言妆未成。青黛随眉广,胭脂逐脸生。”施了胭脂红妆的女性更加妩媚动人。

“红妆的涂抹方式有两种:一种先施白粉,然后再敷以胭脂;一种先用胭脂打底,然后再罩以白粉。尽管妆饰手法不一,但胭脂的地位多集中在腮部,故双颊均呈红色,而额头、鼻梁及下颔部分则露出白色。中国传统人物画在描绘仕女脸面时有留‘三白’之法,即从这种面妆发展而来。”黄强说。

概括起来说,魏晋南北朝的妆饰特点就是艳丽、花俏、多变、奇特。黄强介绍,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妆饰,以及胭脂等原料,不仅出色靓丽,而且加入了香料。陈代张正建《艳歌行》云:“裁金作小靥,散麝起微黄。”女子稍稍运动,出点小汗,就会散发出微微的香气。

《花木兰》嫁接唐代妆容,让观众有“戏曲丑角”之感

“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木兰辞》中的这两句,描述了花木兰得胜归来后梳妆的场景。电影《花木兰》则将这个场景提前到她代父从军之前。影片里的化妆过程让不少中国网友直呼“没眼看”——整张脸涂满厚厚白粉,两个脸蛋红扑扑的,额头上有大面积黄色,额头正中再贴上花钿,着实不符合如今的中国观众审美。

“对于贴花黄,有两种说法,一是在额头上贴上黄色的花,二是指额黄妆。”黄强介绍,东汉时,佛教传入中原,到了魏晋南北朝,佛教颇为盛行。受佛教的影响,出现额黄妆。额头部位的妆饰有额黄与花钿。这些薄片除了染成金黄,也有染成霁红或翠绿等色,剪作花、鸟、鱼等形,粘贴于额头、酒靥、嘴角、鬓边等处,成为面饰的一种,因贴的部位不同,形状色泽不同,又称为花胜、罗胜、翠钿、金钿等名称。“这一时期的《北齐校书图》中有对额黄妆的描绘,严格说来,贴花黄已脱离了额黄的范畴,更多地接近花钿。”梁代简文帝萧纲的后宫嫔妃盛行作额黄妆,简文帝每天所见,印象深刻,因此在他的诗歌中屡有反映,《美女篇》云:“约黄能效月,裁金巧作星。”《戏赠丽人》云:“同安鬟里拔,异作额间黄。”

历代海报对比花木兰(花木兰到底如何)(4)

《北齐校书图》中的额黄妆。受访者供图

黄强说,飞霞妆、飞霞妆、晓霞妆、面靥妆等诞生于魏晋南北朝时期,但是受化妆材料的限制,其妆容还有所收敛,妆饰的面积不大。到了唐代,女子妆容得到发挥,脸部胭脂渲染的非常厉害,甚至夸张。因此唐代的妆容涂抹的面积扩大,两腮都涂抹胭脂,红彤彤一片。

历代海报对比花木兰(花木兰到底如何)(5)

唐代的妆容,施胭脂面积扩大到整个腮部。受访者供图

历代海报对比花木兰(花木兰到底如何)(6)

唐代的妆容,施胭脂面积扩大到整个腮部。受访者供图

“《花木兰》中的妆容已经不限于南北朝时期,加入了唐代妆容的元素,涂抹胭脂的面积扩大,对于我们今天的读者来看,有点类似传统戏曲中丑角的那种装扮。”

南报融媒体记者 邢虹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