渠江岸边勤劳致富的农户 黎江带领村民家门口

“来了好书记,村里变了样。道路硬化了,广场修起来了;车间建村头,打工家门口……”

村民口中称赞的书记就是玉州区人社局派驻玉州区名山街道腾扬村的第一书记黎江。自2015年12月驻村以来,他始终保持为民服务的初心,用心用情为群众解决困难,以真抓实干的工作作风带领全村村民走向脱贫致富的道路。

主动融入 做村民的“贴心人”

渠江岸边勤劳致富的农户 黎江带领村民家门口(1)

黎江(右)在扶贫产业基地了解鸭子出栏情况 。(冯涛 摄)

腾扬村位于玉林城区北部,共有贫困户119户467人。产业薄弱,贫困户生活没着落,基础设施落后……驻村后,面对这样的腾扬村,黎江没有退缩,反而激发了他要把村子帮扶起来的信心。“脚上不沾土,工作就没谱,驻村也要‘驻心’。”上任第二天,黎江便开始了入户走访工作,他每天起早贪黑,很快便掌握了每家贫困户的具体情况,并将他们遇到的实际问题记录在本子上。经过一番入户走访后,黎江与村民的关系迅速拉近。村民时常邀请他到家里来坐坐,他也把腾扬村当作第二个家,开口闭口就是“我们村”。他经常对村民说,有困难请找第一书记,随时可以打电话给他。

“黎书记,我家的土鸡蛋真是越来越难卖了,咋办?”“黎书记,我小额贷款的钱没到,怎么算是收益了?”……每天,黎江都接到许多类似这样的电话,有时回到家饭都还没来得及吃就先接一轮电话,有时前一个电话刚挂后一个电话就打进来了,问的都是与村民息息相关的问题。对每个村民来电,他都会耐心倾听并详细解答,之后还抽时间上门了解事情的处理情况和处理结果。

因户施策 做村民脱贫致富的“领路人”

渠江岸边勤劳致富的农户 黎江带领村民家门口(2)

黎江(右)在脱贫户朱光河的成衣加工厂了解情况。

腾扬村下辖28个村民小组,贫困户致贫原因多种多样,有的读不起书,有的看不起病,有的住危房,有的没有劳动能力,有的缺乏启动资金,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而要“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因此,黎江在深入调查的基础上,制定了一户一计划、一人一措施的精准扶贫方案。村民朱祖坤家因父亲生病致贫,为帮其脱贫致富,黎江多次和朱祖坤一起制定脱贫计划。2016年,在了解到朱祖坤想养鸡但苦于没有资金这一情况后,黎江帮他申请到5万元小额贴息贷款用于发展养鸡产业。几年下来,朱祖坤不但摘掉了贫困帽子,还过上了小康生活。看着朱祖坤养鸡成功脱贫,同村人羡慕不已,纷纷前去取经。在他的帮助和带动下,全村共发展了5个养鸡场,每个养鸡场存栏都在5千只以上,为全村解决了剩余劳动力50余个。“有什么不清楚的,朱祖坤都悉心为我们指导。多亏了他,我们的养殖场才能发展起来。”村里的贫困户说起朱祖坤,纷纷点赞。

“输血不如造血。提升贫困户主观能动性,激发其内生动力是根本。”黎江告诉记者,近年来,腾扬村注重发挥典型贫困户的模范带头作用,多措并举激活贫困户“自我造血”能力,从资金、技术、信息等方面提供扶持,不断激发贫困户的内生动力,帮助贫困户创业致富,从而实现持久脱贫。2016年,腾扬村实现了整村脱贫。2019年,全村119户贫困户实现115户摘帽。

村民有钱了,村集体也要摆脱贫困。为提升村集体经济实力,增强“造血”功能,黎江抓产业促发展,建成村级扶贫产业基地,发展养鸭、水产养殖产业,产业履盖所有贫困户,每年为贫困户分红800元。2018年至今村里共投入140万元发展光伏发电项目、中药材加工厂项目,并建设村级成衣加工车间,预计2020年村集体收入将超10万元。在发展产业的同时,村里还修起了水泥路,建起了文体广场,村容村貌大为改观,村民凝聚力进一步增强。

黎江在村里做的每一件事情,大家看在眼里,记在心里。村民朱宗明竖起大拇指:“黎书记来了以后,给我们村里解决了许多困难,也特别关心我们这些贫困户,每次过节的时候还给我们送面、米、油。有这样的好干部在村里,我感觉很踏实。”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