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服务体系转变方案(直面老龄化进程)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尤方明 北京报道 ,接下来我们就来聊聊关于养老服务体系转变方案?以下内容大家不妨参考一二希望能帮到您!

养老服务体系转变方案(直面老龄化进程)

养老服务体系转变方案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尤方明 北京报道

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事关国家发展全局,事关亿万百姓福祉。人口老龄化数量多、速度快、差异大、任务重的形势和特点,对我国老龄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

9月20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党的十八大以来老龄工作进展与成效。截至2021年底,全国参加基本养老保险10.3亿人。基本医疗保险覆盖13.6亿人,参保率稳定在95%以上,全民医保基本实现。长期护理保险试点城市达49个,参保人员达1.45亿,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健全。

截至2022年第一季度,全国养老服务机构和设施总数达36万个,床位812.6万张,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持续加强。

截至2021年底,全国共有两证齐全医养结合机构6492个,机构床位总数175万张,医养签约近7.9万对,老年健康服务体系建设扎实推进。

国家卫生健康委老龄健康司司长王海东表示,下一步将会同各地各部门,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把积极老龄观、健康老龄化理念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加快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养老服务体系、健康支撑体系,大力弘扬孝亲敬老传统美德,落实好老年优待政策,维护好老年人合法权益,发挥好老年人积极作用,让老年人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安享健康幸福晚年。

老年人口规模预计在2050年前后达峰

发布会上,王海东介绍了我国人口老龄化所面临的形势与特点。一是老年人口数量多,人口老龄化速度快。截至2021年底,全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2.67亿,占总人口的18.9%;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2亿以上,占总人口的14.2%。据测算,预计“十四五”时期,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总量将突破3亿,占比将超过20%,进入中度老龄化阶段。2035年左右,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将突破4亿,在总人口中的占比将超过30%,进入重度老龄化阶段。

二是人口老龄化区域差异大。从城乡来看,城镇地区老年人数量比农村多,但农村地区老龄化程度比城镇地区更高。按照2020年数据,全国60岁及以上人口占辖区人口比重超过20%的省份共有10个,主要集中在东北、川渝等地区。

三是应对人口老龄化任务重。到2050年前后,我国老年人口规模和比重、老年抚养比和社会抚养比将相继达到峰值。随着老年人口持续增加,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给公共服务供给、社会保障制度可持续发展带来挑战。

让老年人少得病、晚得病、不得大病

面对人口老龄化的快速发展,卫生健康事业亟需未雨绸缪。十年来,我国人均预期寿命由74.8岁增长到78.2岁。但值得注意的是,我国老年人平均有8年多的带病生存期,超过1.9亿老年人患有慢性病,患有一种及以上慢性病的比例高达75%,老年人健康水平有待提高。

王海东表示,家家有老人、人人都会老,老年人最关注健康问题。而健康老龄化是应对人口老龄化成本最低、效益最好的手段和途径。所谓健康老龄化,指的是维护老年人的内在能力,改善老年人的外部环境,延长老年人的健康预期寿命。

为扎实推动健康老龄化,重点工作是完善健康教育、预防保健、疾病诊治、康复护理、长期照护、安宁疗护“六位一体”、综合连续、覆盖城乡的老年健康服务体系。

“我们经常说看病难,老年人看病更难。老年人不仅看病难,老年人去看病也难。所以,我们要推动建设老年友善医疗机构,实施便利老年人就医的举措。”王海东说。

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底,设有老年医学科的二级及以上综合医院达到4685个。到2025年,60%以上二级及以上综合医院将建设老年医学科。同时将建成老年友善医疗卫生机构约2.1万个,设有安宁疗护科的医疗卫生机构将超过1000个。

此外,国家层面还通过三个“首次”加大老年人健康保障力度:将老年医学人才培训首次纳入中央财政转移支付项目;首次建成运行全国老龄健康信息管理系统;开展我国首次老年人健康素养调查。另外,国家还设立老年健康标准专业委员会,推动老年健康领域标准规范建设。

在国家老年医学中心主任、北京医院原院长王建业看来,提升老年人的健康素养是当务之急。他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是老年人的多发病、常见病,多数疾病只能控制而不能治愈。罹患慢性病并不是突然的,而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同样,控制慢病也不在一朝一夕,而要久久为功,从小事做起。个人是健康的第一责任人,如果老年人能做到合理膳食、加强锻炼、积极参与社会活动、保持心情舒畅,就能有效控制风险。

王海东同样强调预防为主。他指出,应持续做好老年健康预防保健、医疗服务、健康照护等工作,特别是要开展老年口腔健康、老年营养改善、老年痴呆防治和老年心理关爱四大行动,目的是提升老年人主动健康能力,提高老年人健康素养和健康水平,让老年人少得病、晚得病、不得大病。

针对老年人需求迫切的医养结合服务,王海东介绍称,截至2021年底,全国医养签约数是2017年的6.6倍;两证齐全医养结合机构数较2017年增加76.7%。下一步将通过深化医养资源共建共享、加大居家社区医养结合服务供给、提升医养结合服务质量等举措,让老年人获得优质、高效、便捷的医养结合服务。

推动养老服务重心向居家社区倾斜

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的不断加深,解决“老有所养”亦是关键。在“9073”的养老格局下(即90%左右的老年人都在居家养老,7%左右的老年人依托社区支持养老,3%的老年人入住机构养老),绝大多数老年人依托家庭与社区进行养老。民政部养老服务司副司长李永新表示,近年来,民政部积极顺应广大老年人依托社区居家养老的愿望,不断推动养老服务发展的重心向居家社区倾斜。

在加强服务网络建设方面,民政部指导推动各地在区县层面建设连锁化运营、标准化管理的示范性居家社区养老服务网络,建设街道(乡镇)区域养老服务中心和社区嵌入式养老服务机构。截至2022年第一季度,全国社区养老服务机构和设施达32万个,床位308万张,分别占到全国养老服务机构设施数和床位数的88.9%、38%。

此外,试点创新探索也获得国家层面鼓励支持。“十三五”时期,中央专项公益金投入50亿元支持203个地区开展居家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2021、2022年,投入22亿元支持84个地区开展居家社区基本养老服务提升行动,在这些试点和提升行动中,推动各地探索形成家庭养老床位,助餐、助浴、助洁、助医、助行、助急“六助”服务,探访关爱,互助养老等满足老年人多元养老需求的服务模式。

“2020年至2022年上半年,各地建设改造社区养老、助餐等服务设施约3.6万个,得到了老年人的普遍欢迎。”住房城乡建设部建筑节能与科技司副司长张雁说。

无障碍环境建设和适老化改造同样是打造老年人宜居环境的关键之举。张雁介绍,住房城乡建设部结合城镇老旧小区改造等工作,支持有条件的楼栋加装电梯、开展住宅单元出入口坡道改造,以及在住宅楼梯上增设安全扶手。2019年到2021年,各地在老旧小区改造中推动既有住宅加装电梯5.1万部,这项措施让很多长期居家的老年人走出家门、走出楼栋。

更多内容请下载21财经APP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