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岁自闭症能自愈吗(孤独症孩子希望你知道的十件事)

《孤独症孩子希望你知道的十件事》被誉为孤独症的圣经,激励着上百万的读者,值得每一位自闭症孩子的父母阅读。

该书作者埃伦.诺特波姆是两个儿子的妈妈(一个有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一个有孤独症),她关于自闭症的书和文章广泛传播,被翻译成至少19种语言,也曾获得多个出版奖项。

本书的特点以家长的身份,孩子的视角,向我们阐述孤独症孩子希望每个父母知道的孤独症孩子的十大特征,方便家长更了解自己的孩子、理解孩子的行为,同时也能更好地指导家长以正确的方式跟孩子沟通、帮助孩子发展。

以下是孤独症孩子希望你知道的十件事,以及我结合自己经历的理解的整理,希望对每个自闭症父母理解自己的孩子有帮助。

2-3岁自闭症能自愈吗(孤独症孩子希望你知道的十件事)(1)

一、我是一个完整的孩子。

第一章重点介绍了我们应该怎样正确的看待自闭症的孩子,以及常见的四个误区。

1、正确看待自闭症孩子的方式。

自闭症孩子跟普通孩子一样,也是一个独立完整的个体,只不过他们拥有自闭症的特质:有沟通交流障碍、兴趣狭窄、有刻板行为;但是也可以帮助我们从不同的角度理解和看待自闭症的特质。

2、看待自闭症孩子的四个误区:

误区一:过低看待自闭症孩子。

当我们用“自闭症”作为形容词放置在孩子前边,给孩子做出限定性评价的时候,也就在自己的脑海中锁定了一道障碍,锁定了孩子能与不能的界限。

误区二:过高看待自闭症孩子。

“今天的孤独症,明天的天才”。这样的观点也是不切实际的。

孤独症孩子天才的比例跟正常孩子天才的比例都是一样的,都是极少的。

而且即使天才的孩子,他们的生活状态也不一定是自己和家长满意的状态,不一定拥有幸福的生活。

误区三:过宽看待自闭症孩子。

不应该用自闭症这个词一概而论所有孩子都是一样的。

每个自闭症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每个孩子都具有独特特质。

没有灵丹妙药或者成功的捷径可以复制,唯一可以做的是不断去学习和探寻找到适合自己孩子的探索世界、认知世界的方法,带孩子融入正常的生活。

误区四:滥用自闭症这个词。

很多人把“自闭症”这个词作为贬义词,用在很多不合时宜的场景或者人的身上。

这样的滥用不利于社会对自闭症的正确认识和接纳,也不利于自闭症孩子获得更多来自社会的支持和接纳。需要每一个自闭症相关人士来传递正确的认识。

3、权威科学告诉你:什么是孤独症(自闭症)?

来自英国权威医学杂志《柳叶刀》(英文名《The Lancet》全球四大顶级医学期刊之一)发表了《自闭症谱系障碍》(Autism spectrum disorder)文章中阐述了关于自闭症形成的原因和诊断的依据如下:

ASD是大脑发育早期病变和神经重组的结果,但是因为没有确切的生物标志物,因此必须根据行为作出诊断。

ASD核心特征主要表现为社交障碍和重复、刻板行为。

尽管ASD是一种生理障碍,但它的治疗主要是通过教育和行为指导,而药物治疗只是一种重要的辅助措施。

ASD症状体征一般诊断问题如下:

美国精神病学协会在2013年发布的《DSM-5(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5版))》,为了使ASD的诊断更简单,明确了ASD社交障碍和重复、刻板行为这两个特征。此外,DSM-5明确指出,ASD可伴有其它疾病,包括基因紊乱(如脆性X综合征)和精神疾病(如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

DSM-5中所述的自闭症谱系障碍的症状和体征,在多种情境中持续存在社交沟通和社会互动的缺陷。如:

  • 社交-情感互惠的缺陷,例如,社交方法异常,无法正常地进行来回谈话,或兴趣、情绪或情感分享减少。
  • 非语言交际行为的缺陷,例如,言语和非言语交流不完整,眼神接触和肢体语言异常,或理解和使用手势不足。
  • 在发展、维持和理解关系方面存在缺陷。例如,调整行为以适应各种社会环境的困难,或难以参与复杂的游戏或交友活动。
  • 行为、兴趣或活动的模式重复或受限制,如:刻板或重复的行为、动作或语言例如,简单的行为刻板,排列玩具或翻转物体。
  • 坚持同一性,坚持不懈地遵守惯例,言语和非言语行为仪式化。例如,面对微变化时的极度痛苦,过渡的困难或僵化的思维模式。
  • 兴趣极度狭隘和专一,且热爱的强度或焦点异常。例如,对异常物体的强烈依恋或专注。
  • 高反应性或低反应性的感觉输入,对环境感官方面的反应不正常。例如,对疼痛或温度刺激不敏感,或对特定声音或材质会有不良反应。

而ASD患者的诊断,必须立足于两点的证据:过去或当前在上面提到的三种社会交流子域中都有缺陷,以及在四种不同的重复或受限制性感觉–运动行为中有或曾经在两个领域中有困难。

2-3岁自闭症能自愈吗(孤独症孩子希望你知道的十件事)(2)

二、我的感知觉是混乱的。

第二章主要介绍自闭症孩子的感觉统合失调问题以及对孩子的影响,结合学习的课程和内容作了对感统失调问题的系统梳理。

1、什么是感觉统合失调问题?

感统是我们机体将各种感觉通路的信息,包括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触觉、前庭觉和本体觉输入到大脑,再由大脑对输入的信息经过加工、处理输出让身体做出适应性反应的一个能力。

感觉统合是大脑的功能,感觉统合失调即为大脑功能失调的一种。

常见表现:

①前庭功能失衡

表现为自控能力差,好动不安,上课或写作业时注意力不集中,爱搞小动作,不能流利地阅读、写字时偏旁部首颠倒,下课时到处乱跑,有攻击行为,平衡能力差,走路爱摔跤。

②本体感失调

动作不协调、方向感差,反应迟缓、手脚笨拙,做事拖拉、磨蹭、语言表达能力差……计划性、条理性、自理能力差,事事爱依赖家长。

③触觉防御过度

不喜欢被别人触摸,这些孩子小的时候不喜欢剃头、剪指甲,脾气暴躁、任性,吃手咬指甲、害怕陌生环境,不合群、胆小、退缩、交往不良。

④视知觉障碍

喜欢看电视但却无法流利阅读,经常丢字漏字、写字慢不工整、笔画颠倒、抄错题、写错数、计算经常出错。

⑤听知觉障碍

语言表达差,不能完整叙述一件事情,词汇贫乏,组词、造句、作文困难等。

2、感觉统合问题与自闭症的关系?

自闭症可能伴随感统失调,也可能不伴随。

感统失调的孩子既可以是自闭症,也可以不是。

总之,自闭症和感觉统合不存在一对一的必然关系。

3、对于自闭症孩子来说,为什么感觉统合问题是个问题?

在自闭症带来的各种问题中,感觉统合问题是最难以理解的,但又是最为关键的一个问题。

如果他的大脑无法从各个感官输入中筛选出有用的信息,他从环境中获得的柑橘刺激总是超负荷的,总是混乱、混沌的,那么他的认知学习与社交学习也不可能出现突破性进展。

因此,感觉统合问题是孩子总体能力提升中至关重要的环节。

4、如何处理自闭症孩子的感统失调问题?

建议请专业的作业治疗师进行观察评估后给予个性化干预方案。

感统治疗的主要目标:帮助孩子能够逐渐学会自我识别已出现的感知觉问题,然后运用感知觉智慧应对策略进行自我调节,或者调节不了时向他求助。

感统治疗的主要任务:让孩子逐渐能够了解资深面临哪些感知觉困难,然后教他学会如何运用自我调节的策略,学会在无法自我调整时如何向外求助。

感统治疗的干预方案:

1)确认问题:明确了解孩子的感知觉水平和感知觉问题,哪些感知觉敏感、哪些感知觉迟钝、哪些感知觉寻求?

2)确认目标和介入原则:当多个感知觉问题同时存在时,优先解决敏感问题,其次解决迟钝和寻求问题,最终都要加入区辨。同时确定敏感、迟钝、寻求的不同介入原则。

3)确认活动:根据目标和加入原则,结合可用器材和资源情况,制定孩子的感统干预活动。

4)执行反馈:根据活动执行过程中孩子的状态和反馈情况,不断调整活动内容,帮孩子恢复感知觉正常水平。

更多感统失调问题点击链接详细查看: 如何四步走科学高效解决感统失调问题?

(5)专家如何评价感统治疗对自闭症孩子的作用?

邹小兵教授在《与你同行》一书里谈到他对感统治疗的看法。

感统疗法随机对照研究证明无效。

但目前在我国以及很多国家开展得非常普遍,家长和专业人员反应有效,少数前后对比研究证实有效,费用不高,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其实包含了社会交往能力以及身体运动等能力的训练,可以选择使用,如幼儿园、学校的体育课一样加以设置。

但是需要注意,对于极度抗拒某些旋转摇晃的儿童不必强迫使用。

他不主张将感觉统合治疗作为自闭症训练的主要训练课程。

2-3岁自闭症能自愈吗(孤独症孩子希望你知道的十件事)(3)

三、请区分是我不愿意做还是我不会做。

第三章主要介绍如何区分自闭症孩子不愿意做还是不会做,根据不同的情况进行正确的沟通和引导。

1、如何正确理解孩子是“不愿意做”还是“不会做”?

“不愿做”:指的是有预谋的、故意的、成心而为的;

“不会做”:指的是明确成人他的行为并非刻意选择的,应该归结于他的能力、知识或机会的不足。

“不愿做”与“不会做”之间存在泾渭分明区别的原因是来自于行为科学上的两条绝对原则:

1)所有行为的目的都是沟通。

2)所有行为的发生都是有原因的。

2、如何正确的处理孩子的“不愿做”与“不会做”?

我们总是以成年人的能力去看到孩子所面临的各种困难,凭着各种各样的假设,认定孩子已经掌握了某种知识和能力,把原本孩子“不会做”的认为成是他“不愿做”。

比如:你跟孩子说:“把遥控器拿给我”,说了几遍孩子都不听,你很恼火。但是需要思考下孩子是“不愿做”还是“不会做”?如果孩子都不知道遥控器是什么?你的指令对于她就是无效的。

我们应该正确分析和理解孩子的能力,理解孩子行为背后的原因,正确的分析孩子“不愿做”和“不会做”,给予孩子更多体验和学习的机会。

3、如何正确的理解成人的“不愿做”与“不会做”?

我们成年人用“不能”来掩盖自己的“不愿做”,这会让我们输掉原本最期待赢得的东西。

比如:当孩子别诊断为自闭症之后,很多家长可能了解到自闭症目前根本没有有效的治疗方案,然后说:专家都没办法,我就更没办法了。于是放弃了尝试更多可能来改善孩子的状况。

这就是明显用“不会做”来掩盖自己“不愿做”的行为,对于自闭症孩子来说,他们的未来取决于父母的努力程度,可以通过教育和行为干预带来最大程度的改善。

2-3岁自闭症能自愈吗(孤独症孩子希望你知道的十件事)(4)

四、我是个具象思维者,只能从字面上理解句子。

1、孤独症孩子的思维特点:

孤独症孩子的思维非常具体,他们图像视觉有限,联想能力不足,他们绝大多数人的词汇量有很有限。他们对语言的理解,只是志根于日常生活中最常用的字面意思。

2、成人如何适应自闭症孩子的具象思维沟通?

1)避免使用成语或俗语,而是使用直接和具体的沟通方式。

比如:你是我的掌上明珠。

建议修改为:我非常爱你。

2)避免指示不够明确,让孩子猜答案,而是精确表达你的意思。

比如:别乱踢了。

建议修改为:把脚放在桌子底下。

3)避免推理,而是直接明确你希望他们做的。

比如:外边好冷。

建议修改为:今天不要穿短裤了,要穿上长裤。

4)避免使用动词短语,这容易困扰孩子。而是采用直接、明确的沟通方式。

比如:汽车歇菜了。

建议修改为:汽车某个部分出了毛病。

5)跟孩子沟通的原则

  • 面对面沟通,尽量看着孩子的眼睛;
  • 聆听孩子说的每一句话,包括非语言表达;
  • 使用N 1原则,采用直接、具象、明确的语言进行沟通回应(N 1原则:在孩子主动语言基础上拓展1个,比如单字阶段的孩子,回应双字;双字阶段的孩子,回应三字或短语。)

2-3岁自闭症能自愈吗(孤独症孩子希望你知道的十件事)(5)

五、请对我的各种沟通方式作出回应。

第五章重点介绍沟通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对自闭症孩子的各种沟通方式作出回应。

1、沟通的重要性。

沟通是通过语言和非语言(表情、手势和肢体动作等)传递自己或者理解他人的需求、想法、感受和思想等。

拥有一种有效的沟通方法,无论是怎样的方式,对于所有孩子,尤其是对自闭症的孩子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2、成人如何对自闭症孩子的各种沟通方式作出回应?

1)利用自闭症孩子的视觉优势,使用视觉支持的同时,辅以大量的语言(采用N 1原则)及非语言方式(语调、表情、手势及肢体等)进行及时回应。

2)沟通时尽量面对面,让她的眼睛看着你。

3)放慢交谈速度,留出更多机会让孩子参与进来,留出几秒钟的等待,让他做出反应。

4)掌握任何一项技能最根本的学习方法:练习、练习、再练习。

2-3岁自闭症能自愈吗(孤独症孩子希望你知道的十件事)(6)

六、给我来张图片吧,我视觉优先。

第六章主要介绍自闭症孩子的视觉思维特点,以及如何利用这个特点进行沟通和学习。

1、自闭症人士的图像思维特点。

很多自闭症人士都是用图像来思维的,而非单纯依靠词汇。他们首要的语言不是图像,而不是口语。

天宝.格兰丁在其所著的《用图像思考》一书中,向全世界揭示了自己的佘珏导向的思维模式,她说:“我通过图像思考。文字对我而言,就像另一种语言。不论口语还是书面语,我都会把它们转换成有声彩色电影,然后像放电影一样在大脑中播放。如果有人跟我讲话,他的话语也会立刻被转换成图像。要想用文字思维的方式来理解我的情况,那是很难的。”

2、如何利用图像思维更好地沟通?

设计一个视觉时间表或采用其他视觉提示策略,用它来帮助孩子进行自我管理,教他们依照日程表安排学校生活和家庭生活。

用图片给予提示是一种沟通方式,视觉图像是强有力的媒介,能够为孩子讲解并组织好他的世界,平复紧张,给他带来清晰的行为指导和行为界限。是以他擅长的方式,与他有效沟通的方式。

视觉化时间表不能像日历一样千篇一律,在大小、展示形式、便携程度以及日程长度等方面都可以进行各种各样的调整。

1)首先要确定孩子的“表征能力”处在什么水平,就是确定什么样的视觉刺激对孩子最有效。

是照片?贴纸?简笔画?还是彩色卡片?要根据孩子的能力水平选择。

随着孩子年龄和能力的增长,逐步提升视觉提示的表述形式,是视觉支持策略能够成功的一个关键因素。

2)一张视觉时间表上或视觉提示页面上列多少任务呢?

建议先从一个开始,让孩子熟悉这个工具的使用流程;然后再根据孩子的任务执行能力,逐步增加任务的数量。

3)即使孩子长大了,越来越独立了,也不应该逐步放弃视觉提示策略,它应该成为孩子终身受益的工具。对于正常儿童也是有效的自我管理工具。

2-3岁自闭症能自愈吗(孤独症孩子希望你知道的十件事)(7)

七、关注我能做的,别总盯着那些我不能做的。

第七章主要介绍如何认识孩子的特点,如何转变家长的观念和行动。

孩子的声音:关注我能做的,别总盯着那些我不能做的。

作为家长的我们应该的思考:

  • 你能做到吗?
  • 你能转变观念,从而为孩子带来积极的影响吗?
  • 你愿意做到吗?

如果你还不能把关注重点集中在孩子能做的方面,又何谈开始呢?

如果作为成年人的我们,不能将自己的个人期盼与孩子的合理现实有清晰的区分的话,那么这就是一个将会吞没孩子潜能的泥潭。

“孩子需要鼓励,就像植物需要水”——著名心理学家鲁道夫·德雷克斯。

对于正常孩子是这样,对于星星的孩子也同样使用,他们也需要鼓励,需要我们看到他们的亮点和进步。

我们应该如何做?

  • 首先,你应该承认这需要一个心态的转变,需要时间和过程。
  • 其次,才是根据孩子的学习风格和学习特点寻找一条适合他的道路。
  • 一旦对孩子的信息加工方式有了了解,你就能打开他学习的大门,就可以引导她在参与学校和家庭活动方面都取得进步。

2-3岁自闭症能自愈吗(孤独症孩子希望你知道的十件事)(8)

八、请在社会交往方面帮助我。

第八章主要介绍社会交往的重要性,自闭症孩子社会交往困难的类型以及如何帮助提升社交能力

1、什么是社交思维?社交思维的重要性

社交技能(我们希望孩子展现出来的社交行为)是大脑进行复杂神经器官运作之后产生的外在结果,这个运作过程就是我们所说的“社交思维”。

就像我们先学会走路再学会跑一样,我们需要先教孩子社交思维能力,再应用到社交中去。

社交思维是我们社交行为的来源,对我们孩子的远期影响,要比认知智力更具有决定性,决定着他未来能否在社会上获得成功。

2、孩子在社交过程中的困难分为三类:

  • 语言交流:他们不明白口语中无数的细微差别,不明白嘲讽、双关语、成语、隐喻、暗示、俚语、夸张或抽象。他们的发音单调,或者可能说得太响、太轻、太快、太慢。
  • 动态交流:他们看不懂身体语言、面部表情、情感表达,他们的手势和肢体语言可能运用的很不恰当,他们可能拒绝眼神交流。
  • 空间关系:他们不理解交流过程中的物理空间概念,不理解任何人之间微妙的领地感,也不知道如何规划个人空间。他们经常无心成为空间侵入者。

3、如何帮助孩子提升社交能力?

1)抛弃任何企图完全“修复”孩子社会性的想法。

2)建立孩子的自信心是他学习所有社交能力的基础,要帮助他建立起防范外界敌意的屏障。

3)教社交技能时,要集中在社交思维方面。学习如何从其他人的角度和感受来思维问题,在社交环境中保持彼此双方的平衡,这样才能流畅的运用社交技能。

4)创造环境让孩子能够成功第开展社交实践,这种实践不该只是断断续续的、偶尔的,而应该是经常的体验。提供随时随地大量练习的机会。

5)将你的社交训练目标具体化,注意目标之间的重叠和冲突。

6)从孩子真实的社交水平出发,不要主观地预设期待值。有些词汇量较大、智商较高的孩子,会让我们想当然地以为他的社交能力也会比较好,但大多数情况下不是这样的。

7)每个目标的进阶步伐要小一些,要慢慢积累。

8)衡量孩子的进步,需要有灵活的评估尺度,即便是进两步退一步,那也是进步。

9)要为孩子提供现实的、带有挑战的社交环境。

10)记住,随着时间和环境的变化,社交规则和社交预期都再发生变化。

把自闭症孩子的社交能力比作要攀登达到山顶的话,那么作为父母的我们就是他们的攀登中的向导,我们重要的任务是了解他,并且帮助他,让他体会到登山过程中的美妙,最终到达山顶。

2-3岁自闭症能自愈吗(孤独症孩子希望你知道的十件事)(9)

九、请分辨让我产生情绪崩溃的触发条件。

第九章主要是如何正确认识孩子情绪崩溃行为,识别触发机制和有效预防。

1、正确认识情绪崩溃行为。

所有行为都是有原因的,所有行为都是一种交流。

情绪崩溃是一个明显的交流信息,它发自精细的神经系统存在故障的孩子,她不会用其他方式来表达环境中到底是什么引发了故障。

无论孩子的语言能力如何,你都应该时刻牢记,有些情况不是他的能力可以控制的。孩子绝不会故意情绪崩溃。

2、情绪崩溃行为的触发机制识别和预防。

情绪崩溃的触发机制可以归纳为如下几类。只要能够鉴别出孩子某个行为的触发机制,就能预防他情绪崩溃现象的产生,而不仅仅是在他情绪问题爆发之后才进行干预和制止。

1)感觉超负荷:永远要放在第一位考虑的问题。结合前边讲到的感觉障碍问题,判断孩子感知觉的敏感、不足和寻求的问题。

2)生理或心理触发机制:食物过敏和不耐受,睡眠紊乱,肠胃问题,营养不足,生化系统失调,不明疾病和受伤。

3)情感触发机制:挫折感,失望,受到侮辱,不公平。

总之,孩子所有的问题行为发生都是有原因的,而且有可能是为了满足她自己的某种特定的生理或心理需求。

如果在尚未探明行为前提的情况下,就单靠压制来对付某个行为,那只会让孩子产生另一个行为来满足自己的内在需求。

学习如何去处理孩子的情绪崩溃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这是孤独症拼图中重要的一环,需要我们不断去探索和发现答案。

2-3岁自闭症能自愈吗(孤独症孩子希望你知道的十件事)(10)

十、请无条件地爱我。

第十章主要介绍如何无条件地爱自己和爱自己的孩子。

“无条件的爱是双向共赢的,要想更完满地无条件爱别人,我们必须要先做到无条件地爱自己。”——肯.凯文《无条件爱的力量》。

面对自闭症,你需要有勇敢的态度,才能承认自己的恐惧和悲痛,承认那种被捉弄和精疲力竭的感觉。

想要走出这样的迷宫,却不知道该从哪里出发?

其实,你的出发点就是:知道自己一定可以的,起点就在自己心中。

没有什么成功的秘籍,答案启示很简单:坦然接受逆境,优雅而乐观第打好你手上的这副牌。痛苦是一个强大的敌人,需要我们不懈努力去战胜它。一些人做到了,而另一些人还没有做到。

试想一下你自己身处孩子位置的情景,你患有自闭症,有持续不断的感官困扰,周围充满自己无法理解的对话,以及来自“正常”人的漠视和厌烦,这样的生活会是什么样子的?

如果作为父母的我们不自己吞下自己的痛苦,不站出来为孩子遮风挡雨,这个世界上还有谁会这样做呢?

信任和接纳你的孩子,给予她无条件的爱,你就会发现自己被注入了新的能量。

把你的全部力量用在掌舵上,带着你的孩子驶向前方。

2-3岁自闭症能自愈吗(孤独症孩子希望你知道的十件事)(11)

以约书亚.李普曼《父母的诫命》的智慧语言来启迪更多父母的共鸣。

——给孩子无条件的爱,这种爱不基于成绩单、洗干净的手或是否受人欢迎。

——给孩子全身心的接纳,接纳他作为一个人的脆弱、他的能力和美德。

——给予他感受真理的能力,让他意识到身为宇宙公民,会经历坎坷,但终将圆满。

——给孩子成长的权利,让他最终独立于你的生活。

——这是你能给予孩子的荣耀法则。

2-3岁自闭症能自愈吗(孤独症孩子希望你知道的十件事)(12)

结束语:“任何值得去的地方,都没有捷径。”

“任何值得去的地方,都没有捷径。——花腔女高音歌唱家贝弗利.乔尔斯,也是抚养两个特殊孩子的伟大母亲”

每个自闭症孩子的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可以过正常人的生活,过有意义精彩的人生。

通往这个目的地也是没有捷径可走的。

每个自闭症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

你没办法复制别人成功的经验,你也没有灵丹妙药可用。

唯一的方法就是理解孩子、接纳孩子、给予无条件的爱,借助一切可用的资源,用耐心、爱心、恒心来陪伴孩子、引领孩子走出自闭症的困局,朝向我们的目标。

我们应该成为孩子走向目的地的“灯塔”,照亮和指引孩子达到目的地的路。

我们应该成为孩子攀登高峰的向导,指引孩子攀登顶峰。

我是守望自闭症宝贝的荷球妈,这是我的第44天每日自闭症干预训练与学习记录,希望与更多星儿父母一起学习成长,守望星宝贝的美好未来!

#自闭症# #孤独症# #关注自闭症# #孤独症康复教育#

2-3岁自闭症能自愈吗(孤独症孩子希望你知道的十件事)(13)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