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酥糖手工制作(老上海弄堂里的有趣手艺)

过去上海的弄堂里很热闹,孩子们欢笑打闹,大人们忙家务,各行各业的小商贩们靠手艺为大家服务,其中有两种工作令人印象深刻,现在很难见到了,一个是修棕绷,一个是弹棉花。你还记得吗?

上海酥糖手工制作(老上海弄堂里的有趣手艺)(1)

修棕绷

上海酥糖手工制作(老上海弄堂里的有趣手艺)(2)

棕绷的制作工艺独特,用木头做成框架,然后用棕丝加工成的棕线密密地串编成床面。棕绷床有很好的韧性,受力均匀,软硬适度,又防潮通气。

上海酥糖手工制作(老上海弄堂里的有趣手艺)(3)

对于老上海来讲,修棕绷的小贩跟其他在弄堂里进进出出的小贩不一样,其他修伞、磨刀、生铁补锅子的人有不少,但修棕绷是需要大兴轰的(上海话,意思是声势浩大地做一件事)。

以前的人住石库门房子,住在楼下还好,如果住在二层、三层楼,这个棕绷要搬下来就是很大工程。

上海酥糖手工制作(老上海弄堂里的有趣手艺)(4)

一个棕绷最起码四尺半,家里没办法修,没地方。修棕绷需要的排场大,一般弄堂中间有个凹进去的地方,把棕绷摆进去不影响人家进出。

上海酥糖手工制作(老上海弄堂里的有趣手艺)(5)

上海酥糖手工制作(老上海弄堂里的有趣手艺)(6)

修棕绷的开销是比较大的,那时候,家里碗坏了,补一补;生铁补锅子,补一补;削刀磨剪刀,磨一把剪刀几分钱,但是,修一个棕绷要10块钱朝上,所以上海人不到万不得已不大肯去修。能够绷就绷一绷,所以叫棕绷。一定要睡到这个棕绷荡下去,像一个元宝,早上人爬不起来了,没有办法,一定要修了。

那时候修棕绷没有店家,都是小贩自己喊广告,这个广告词很多人都还有印象:“阿有瓦额棕绷修伐,阿有撒瓦额藤绷修伐”。

上海酥糖手工制作(老上海弄堂里的有趣手艺)(7)

修棕绷的人基本上都是个体户,一般装束都是这样:背个工具包,包里有木枕头、小榔头、一根铁钳子、一个凿子,还有一个用来穿线的当中留孔的尖尖的东西。因为棕绷比较大,需要两个人担当上手跟下手,师傅在这面,徒弟在对面。

上海酥糖手工制作(老上海弄堂里的有趣手艺)(8)

修棕绷的工具

上海酥糖手工制作(老上海弄堂里的有趣手艺)(9)

好的棕绷是织出图案的

弹棉花

棕绷上面要盖的就是棉花胎。棉花胎睡的时间长了要弹,弹棉花也要大兴轰。

上海酥糖手工制作(老上海弄堂里的有趣手艺)(10)

弹棉花也是一门古老的行当,在老上海,这一类手艺人可以走街串户,随到随做,也可以租一间门面固定揽客。

家里被子板结了,棉花胎像笋干一样,硬硬的睡上去不舒服,不暖和,而且颜色从雪白的变黑了,那么就要准备拿出去弹了。

当时弹棉花用的工具有一张很长的弓,当中有一根牛筋,背上面还有一根很长的竹竿,把这个弓吊起来,棉花全部铺好。

上海酥糖手工制作(老上海弄堂里的有趣手艺)(11)

弹棉花的师傅一手扶着弓,手里拿一个锤子,敲在那根牛筋上面。按照一个节奏一直敲,敲得牛筋在棉花上面跳。棉花都放在纱布上面,到结束的时候纱布把棉花包好,然后绷线。

上海酥糖手工制作(老上海弄堂里的有趣手艺)(12)

弄好以后,纱线绷得像网格一样,弹好的棉花不会飞出去,形成一条棉花胎。

资料:黄浦区档案馆、看看新闻

编辑:周宝平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