腱鞘炎的自我诊断与预防(腱鞘炎的认识及预防)

腱鞘炎的自我诊断与预防(腱鞘炎的认识及预防)(1)

腱鞘炎的自我诊断与预防(腱鞘炎的认识及预防)(2)

【概述】

腱鞘是肌腱外面包裹着的密闭套管。正常生理情况下,腱鞘除保证肌腱有效滑动外,还能分泌少量滑液营养肌腱,维持手指的正常功能。

长期的摩擦、慢性劳损或寒冷等刺激,可使肌腱与腱鞘发生无菌性炎性反应,以致水肿、纤维变性,久之腱鞘机化,鞘壁肥厚,肌腱在腱鞘内通过的径路狭窄,从而出现疼痛和运动障碍,即腱鞘炎。

腱鞘炎在早期类风湿性关节炎病人中是非常常见的。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一种以关节滑膜炎为特征的慢性全身性自身免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滑膜炎持久反复发作,以致水肿、纤维性变,引起腱鞘内腔狭窄,肌腱在腱鞘内活动时,出现疼痛和运动障碍,即腱鞘炎。

腱鞘炎常发生的部位是桡骨茎突处、屈指肌腱处、桡侧伸腕肌腱处碗关节背侧及腕骨上韧带、肱二头肌长头肌腱处等。尽管任何的肌腱都会受累,指屈肌、指伸肌和腕关节尺侧伸肌是非常容易受累[1]。腱鞘炎常见于手工操作者、运动员和家庭妇女等。

腱鞘炎的自我诊断与预防(腱鞘炎的认识及预防)(3)

【症状】

1. 手指、腕部或手掌疼痛,局部发烧,伸直或弯曲都有腱鞘炎的疼痛。多数不能明确指出疼痛的部位,只诉关节“别扭”,运动时关节内酸胀或发不出力的感觉。有时感到条带状疼痛。

2.患指屈指不便,尤以早晨最为明显,但活动几下即见有好转。

3.严重时可产生弹响,患指屈、伸困难。

4.局部性肿胀,有时可触及硬块。

【病因】

引起腱鞘炎的原因有很多,可以是受伤、手及腕等关节过度劳损、骨关节炎以及其他免疫疾病,也可以由寒冷刺激、感染引起。其中,长期过度劳损是主要原因。当手部固定在一定位置做重复、过度活动时,使肌腱和腱鞘之间经常发生摩擦,以致水肿、纤维变性,引起内腔狭窄。

【分类】

腱鞘炎可分为狭窄性腱鞘炎、急性纤维性腱鞘炎、急性浆液性腱鞘炎、急性化脓性腱鞘炎、结核性腱鞘炎。其中后两种比较少见。

狭窄性健鞘炎:患者多为手工操作者,因为重复动作、肌腱和腱鞘发生摩擦引起,发生在拇指或手指的指屈肌腱称为“扳机指”,发生在拇短伸肌和拇长展肌腱鞘称为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

急性纤维性腱鞘炎也称为摩擦音滑膜炎。病变的部位在滑膜周围的结缔组织中,病变的特点为有一种柔软的摩擦音,这是由于结缔组织的炎性反应和肿胀,使得腱鞘挤压肌腱,在肌腱运动时与肌腱摩擦发出轻轻的摩擦音。病理可见水肿,充血,白细胞浸润。多发生在桡骨茎突,桡侧腕伸长短肌腔与拇长展肌、拇短伸肌的肌腹处最易产生,也称捻发音腱鞘炎。

急性浆液性腱鞘炎也叫风湿性腱鞘炎,为急性风湿热的一种反应,是全身性风湿的一部分。患者有高热,关节痛、肿、积液,其中最主要的病变为风湿性心肌炎。退热后则腱鞘的浆液渗出吸收,腱鞘炎自愈。

急性化脓性腱鞘炎常发生在外伤以后,特别是穿刺伤,是手部的一种严重感染,发病迅猛,多发生在腕和手指的屈肌腔。多为葡萄球菌和链球菌感染,感染的早期是腱鞘的滑膜炎,接着肌鞘失去光泽,变成灰色或绿色,同时被脓液浸润坏死。

结核性腱鞘炎为结核杆菌感染所致。是结核菌随血液到达腱鞘后,在身体抵抗力低下或局部劳损时,破坏腱鞘甚至肌腱而引起临床症状发病。但有时手部发生结核性腱鞘炎时,难以找到身体其他部位的原发灶。首先侵犯腱鞘的滑膜,由掌部沿尺侧和挠侧滑囊经腕管向上蔓延至前臂。[2]腱鞘因结核肉芽组织浸润而肥厚,鞘内含有黄色渗出液及黄色米粒体。逐渐地肌腔也被肉芽组织浸润形成结节肥大,失去原有的光滑能动机能。当肉芽组织侵及其他腱鞘与神经时可引起屈指及感觉障碍。

【预防保健】

1.连续工作时间不宜过长,养成劳作后用温水洗手的习惯,并适度按摩揉搓手指和手腕,也可以用热水泡泡手。感觉身体关节疲劳时,可以泡个热水澡,舒解一下紧绷的肌肉,或是在酸痛的部位进行热敷。

2.家务劳动时,要注意手指、腕的正确姿势,不要过度弯曲或后伸;提拿物品不要过重;手指、手腕用力不要过大。对于长期伏案的人员来说,工作姿势一定要正确,尽量让双手平衡,手能触及到实物,不要悬空。

3.要改掉-些不良习惯,比如捻响手指、把手指关节掰得啪啪响等。

参考文献:

[1]Boutry N,do Carmo CC,Flipo RM,et al. Early rheumatoid arthritis and its differentiation from other joint abnormalities.Eur J Radiol,2009,71( 2) : 217 - 224.

[2] 张军仕,金晶.结核性腱鞘1例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J]2011,21 ( 10) :724-725.

收获更多养生知识

请长按后识别二维码,一键关注!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