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懂高考志愿填报的四大法则(快评十年寒窗苦读)

掌握命运的是自己,不是任何一款AI。

6月23日起,将进入密集的高考放榜时间。这时候,万千考生家庭必然面对的灵魂拷问来了:如何从2000多所高校中选择填报合适的专业和学校?

2021年,全国高考报名人数达1078万,创下历史新高。一边是大量的考生,一边是海量的学校及专业信息,志愿如何填得好、填得巧,的确对每个考生家庭都是不小的考验。

今年是河北省实行“新高考”的第一年,有的家长一口气加入了多个机构的新高考规划指导微信群,还有家长购买了高考志愿填报服务,“一对多辅导”“一对一辅导”的价格从几千元到上万元不等。其中,运用大数据进行专业和学校的匹配成为新卖点,有的甚至称可“一键智能填报”。如此景象,在其他一些城市也大抵相近。

近几年,高考志愿填报咨询逐渐成为颇具规模的新产业,一些互联网大厂、投资机构、教育机构等纷纷涌入。据报道,目前我国在业、存续的志愿填报相关企业有1529家,78%的企业成立于近3年。就在高考前一个月,301家新企业应运而生。河北省以963家企业高居第一,独占全国总量的63%。

历经十年寒窗后把命运交给AI,真心靠谱吗?

不论名称叫什么,林林总总的AI高考志愿填报产品,大数据都是其依托的基础。这些智能填报系统背后的数据,基本上来自历年高考录取的公共数据。客观上,这些数据可以帮助考生家庭节省时间成本,更高效地进行高考志愿填报。但要强调的是,这些公共数据在网上即可搜到,“产品”属性并不强,并不必然构成让考生家长买单的理由。

事实上,高考及志愿填报作为家庭“头等大事”,许多考生家庭会做功课,通过各种渠道搜集、分析数据,然后慎重、综合地作出选择,而不是把命运交给AI。相关数据也验证了这一点。艾媒咨询日前发布的分析报告显示,2021年上半年通过志愿填报辅导或辅助软件获取志愿填报信息的比例为32.2%,反言之,近七成的家庭并不依赖于这种方式获取信息。

输入一个分数就能“智能”匹配学校和专业,“一键智能填报”的话术听听就行,不能完全依靠。高考志愿背后,对应的是一个鲜活、立体的人,他们有什么兴趣爱好、有什么优势、想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这些都不是一个分数可以“一键匹配”的。

即使单拿技术层面说事,即使是AI时代,在志愿填报上也需要避免掉入大数据陷阱。陷阱之一是“羊群效应”。往年录取信息,对今年录取的帮助作用,没有想象的那么大。往年相对“冷”、录取率相对高的专业,一窝蜂填报之下,也会带来专业大热而导致高分落榜。陷阱之二是“辛普森悖论”,当分开看数据的时候会得到一种结论,但是合起来之后发现情况却完全不同。比如分开看某大学的两个学院录取率均是女生高于男生,但数据一经汇总后,可能出现男生总录取率高于女生的情形。简单地将分组资料相加汇总,不一定能反映真实情况。类似大数据的“坑”,需要识别和规避。

大道至简。其实在填高考志愿上,不妨借鉴一些朴素但有效的方法。首先是排除法,看看哪些专业是孩子绝对不会学的,先去掉。二是优势法,看看哪些是自己的优势学科。一般说来,学得最轻松的学科,即是最优势学科,选读大学相关专业,会更容易获得竞争优势。笔者朋友的孩子中,有人以此法填报了化学排名第一的985学校,如今在海外名校攻读化学博士并已发表多篇论文。

AI时代的高考志愿填报,运用好大数据但不盲目依赖,当先从不交“一键智能填报”的智商税做起。十年寒窗苦读,掌握命运的是自己,不是任何一款AI。

红星新闻评论员 文阳

编辑 赵瑜

红星评论投稿邮箱:hxpl2020@qq.com

(下载红星新闻,报料有奖!)

读懂高考志愿填报的四大法则(快评十年寒窗苦读)(1)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