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笔下武功境界(一筹大概相当于多少招的差距)

论武,数据是很好的论点支撑。

武侠小说里,数据一般体现在双方拆招的数量上。比如甲和乙打了多少招之后取胜。这其实和中国古典小说中的回合数大概一个意思。比如三国和水浒,很多名将之间的交手,虽然描写得天花乱坠,辞藻华丽,但最后总要落到回合数上,因为这是体现双方实力差距的最直观方式。

金庸笔下武功境界(一筹大概相当于多少招的差距)(1)

具体到金庸的小说,大家都热衷讨论里面人物的武功孰高孰低。那么双方拆招的数量,就是最直观的体现。而对此,金庸肯定有一个系统的数据规划,不会乱来。比如,甲100招赢乙,乙100招赢丙,那么甲赢丙用的招数,理论上说肯定小于100招。当然,具体实战受到很多因素影响,但总体上来说,数据是不会乱的。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招数,金庸还会通过一些计量词汇表现实力的差距,比如一筹,三分等等。其中筹这个词用的是最多的。比如甲比乙略胜一筹,乙比丙略逊一筹等等。

那么问题来了,如果把筹和招数结合起来,一筹的差距,相当于多少招的差距呢?

金庸笔下武功境界(一筹大概相当于多少招的差距)(2)

首先我们来看一筹的差距到底有多大。

其实字里行间我们就能看出来,一筹的差距并不大。虽然一筹有一个级别,一个档次的意思,但显然,这里的档次和级别,是阶梯式的,排列相对整齐,不会像过山车一样,高级甩出次级很远。证据就是,金庸用一筹这个词的时候,总会加上稍逊,略逊,稍胜等程度副词,可见,他想表达的直观意思就是,差距不大。

那么,差距不大,多少招合适呢?

射雕中,除王重阳之外的四绝,武功不相上下。桃花岛上,欧阳锋和洪七公曾大战千招,不分胜负。而华山三论,金庸在描述黄药师一灯和周伯通的差距时,用的是略逊三分。显然,这里的三分,远小于一筹的差距。换句话说,当时的新五绝,彼此绝没有拉开一筹的差距。

金庸笔下武功境界(一筹大概相当于多少招的差距)(3)

我们再看另一个关键数据。

金轮国师曾追打李莫愁。当时书中的描述是,金轮国师的实力要高出一筹,如果真要交手,100招就能拿下对方。

可见,一筹的差距,底线应该就是100招了。

金庸笔下武功境界(一筹大概相当于多少招的差距)(4)

再看其他相关数据。

范遥曾自认武功不及玄冥二老,但如果交手,鹿杖客至少要一二百招才能战胜自己。我们知道,玄冥二老武功要高出杨逍等人一筹,而一二百招这个数据,应该也契合这个差距。范遥说得比较中肯。

再看两个100招以上千招以内的数据。

神雕结尾,杨过和金轮国师大战,双方打到300招之后,金轮国师认为自己很难取胜,如果打到500招自己会落于下风。可见,两人有差距,但绝对小于一筹。

金庸笔下武功境界(一筹大概相当于多少招的差距)(5)

倚天结尾屠狮大会,谢逊和成昆大决战,双方也打了三百多招未见分晓。成昆武功当然在谢逊之上,而且应该也比谢逊高出一筹。但当时成昆已经被废去了幻阴指的功力,而且心理上也吃亏,所以双方的差距缩小了。成昆当时也认为,如果自己有幻阴指,不会和对方缠斗这么长时间。所以此时的成昆,和谢逊的差距也在一筹以内。

所以,一筹的差距,大概就是100招到300招之间。100招以内,差距不止一筹;300招以上,差距小于一筹,或者半筹,或者几分,或者干脆不分上下。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