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顾茅庐中表现刘备人物的手法(读三国)

,接下来我们就来聊聊关于三顾茅庐中表现刘备人物的手法?以下内容大家不妨参考一二希望能帮到您!

三顾茅庐中表现刘备人物的手法(读三国)

三顾茅庐中表现刘备人物的手法

徐庶因老母被曹操诓进曹营而无奈辞别刘备,临走时向刘备推荐卧龙一一诸葛亮,这才引出刘备“三顾茅庐”的佳话来。刘备拜访诸葛亮,表面上是“三顾”,实际上时间跨度经冬到春,所见“人物”众多,这些都是一方面突出了刘备求贤若渴、至诚待贤的品格,另一方面也是为衬托诸葛亮这一中心人物、也是诸葛亮试探刘备的诚意作铺垫的。这里不嫌冗赘,将刘备“三顾”前后所遇人物及情形罗列,方才明白层层衬托手法的高妙。徐庶前脚走,刘备后脚就准备礼物要往隆中拜谒诸葛亮,这时有人来报一“峨冠博带,道貌非常”的先生来探望。刘备心想并口中说出“此莫非即孔明否?”来人原是司马徽,到此处是来拜会徐庶的。但刘备仍是“大喜”,并与司马徽谈及孔明,以至孔明的四个好友一一崔州平、石广元、孟公威与徐元直(徐庶)的才学比较,司马徽大赞卧龙可比姜子牙、张良,说后飘然而去,引得刘备叹道:“真隐居贤士也!”这是一折。第二天,刘、关、张偕着从人来至隆中,远远地就听到山畔田间的农人边耕边唱:“苍天如圆盖,陆地似棋局;世人黑白分,往来争荣辱:荣者自安安,辱者定碌碌。南阳有隐居,高眠卧不足!”一打听,原来此歌为卧龙所作。前面就是卧龙冈,冈前竹林掩映,流水淙淙,茅庐柴门半掩半闭,这就是诸葛先生之家。已近其家,卧龙还远吗?刘备来到庄前,不想童子说先生一早出去了,归时不定,惹得刘备惆怅不已,只好嘱咐童子:“如先生回,可言刘备拜访。”这是二折。刘备三人正往回路走,忽见一人,“容貌轩昂,丰姿俊爽,头戴逍遥巾,身穿皂布袍,杖藜从山僻小路而来。”刘备一见,就认定是卧龙,急忙下马向前施礼:“先生非卧龙否?”来人非卧龙,乃孔明好友之一,博陵人崔州平,也是来访诸葛亮的。刘备亦不放过,与崔州平席地而坐,坐而论谈时势,并邀请崔州平还新野帮助自己。结果是崔州平以“愚性颇乐闲散,无意功名久矣”拒绝,“长揖而去。”这是三折。三人回到新野,又过了数日,探听人回报卧龙回来了,刘备便教备马前去。这时已是隆冬时分,朔飞凛凛,瑞雪霏霏。将到茅庐,忽听到路旁酒店有一人在唱歌,歌词慷慨激昂。歌罢,又有一人击桌而歌,歌词激越沧桑。二人歌罢,抚掌大笑。刘备就念想到卧龙在此,于是下马入店作揖,询问“二公谁是卧龙先生”。可惜二人中竟没有卧龙先生,分别是孔明好友:颖川石广元,汝南孟公威。孔明的好友,才学都是呱呱的,刘备遇上还是很高兴,并相邀一同访卧龙。他们二人皆以“山野慵懒之徒,不省治国安民之事”相推托,刘备只好辞别二人,径至庄上。当童子说“先生现在堂上读书”后,刘备大喜,跟着童子进屋后,让刘备讶异的是,读书之人竟是诸葛亮之弟诸葛均。从诸葛均之口,得知卧龙“闲游不定,往来莫测,不知去所”时,刘备很是失望,说:“刘备直如此缘分浅薄,两番不遇大贤!”无奈,刘备与诸葛均交谈一番后,留书一封与其兄长,拜辞而去。这是四折。刘备等人上马正要起行,忽见童子向竹篱外招手叫道:“老先生来也。”刘备从着装、骑驴、酒葫芦,及口中吟诗,立马判定“此真卧龙矣!”并滚鞍下马,向前施礼说:“先生冒寒不易!刘备等候多久矣!”真是病急乱投医,访贤乱拜人。这下又认错人了。此人是诸葛亮的丈人黄承彦,他也来看他女婿的。辞别黄承彦,正值风雪又大,刘备回望卧龙冈,悒怏不已。这是五折。过了隆冬,又到新春,刘备占卜问卦,选择吉期,斋戒三日,薰沐更衣,再往卧龙冈去拜见诸葛亮。这当中插入关羽的劝阻:“想诸葛亮有虚名而无实学,故避而不敢见。”张飞的鲁莽:“今番不须哥哥去,他如不来,我只用一条麻绳缚将来!”刘备对关羽以“齐桓公欲见东郭野人,五反而方得一面”开导,对张飞则以“周文王谒姜子牙”叱责。精诚所至,金石为开。这第三次拜访,刘备终于见到了“草堂春睡足”的真正的卧龙先生了,并为刘备筹划出“三分天下”的谋略,并请得诸葛亮出山。从此刘备如鱼得水,纵横天下,形成与曹操、孙权争衡天下的局面,奠定并开创了蜀国的基业。这真是“层层烘托写人物,一波五折见卧龙”!,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