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家将前传和残唐演义(灭辽征新罗打造国际宋)

中华书局这本《杨家将演义 说呼全传》中的《杨家将演义》,其实是《杨家府演义》——与熊大木的《杨家将演义》不同,全名《杨家府世代忠勇演义志传》,又名《杨家将演义》《杨家通俗演义》,共8卷58回,成书于明嘉靖年间,作者不详。

《杨家府演义》的题材和人物,也都是世代累积而成的,有一个“历史记载——民间传说——艺人讲唱——文人加工”的过程。

杨家将的故事于史有据,《宋史》有《杨业传》,传后有杨延昭等人的传记。欧阳修曾提到,杨家将的故事“至今天下之士,至于里儿野竖,皆能道之”。说明北宋时已经流传甚广,受众很多。

南宋话本中,《杨令公》《五郎为僧》是与《杨志卖刀》一起的——杨志即“三代将门之后、五侯杨令公之孙”,《说岳全传》中还有杨家后人杨再兴。金元明戏曲中关于杨家将的作品更是不计其数。

杨家将前传和残唐演义(灭辽征新罗打造国际宋)(1)

《杨家府演义》主要讲杨家世代尽忠、抗辽保宋却屡遭陷害的故事。从赵匡胤开国讲起,结局是神宗时杨家上太行山归隐。杨家的发展史与北宋历史交织在一起,杨家抗辽和斗奸臣同步进行。

杨业本是北汉降臣,后抗辽殉国,杨延昭继续镇守边关,杨宗保征侬智高,杨文广又带儿子杨怀玉等征新罗。一百多年间,从杨业到杨怀玉已是五代,北宋皇位从赵匡胤传到了宋神宗(6位皇帝,小说跳过了宋英宗)。八大王、寇准、包拯、周王等为“保杨派”,潘仁美、王钦、狄青、张茂、蔡京等,在陷害杨家的路上“前赴后继”。

卷一主要讲赵匡胤登基至杨业殉国的故事。卷二讲六郎申冤,收服江湖草寇,孟良取回杨业遗骨。卷三讲王钦谢金吾对付杨家。焦赞杀了谢金吾全家,六郎焦赞被流放。王钦又提议杀六郎,寇准让囚犯替六郎死。卷四王钦煽动真宗去魏府,辽军围困魏府,六郎救驾。宋征辽,吕洞宾助辽摆下天门阵,汉钟离助宋破阵。卷五宋军大破天门阵。北宋十大朝臣被王钦所害,困于飞虎谷。卷六四郎五郎六郎一起救朝臣、攻破幽州。六郎、八王、真宗先后去世。仁宗朝,狄青征侬智高不利,杨宗保出战。卷七宗保父子平侬智高叛乱,杨文广先后跟4女结婚,后隐居。卷八神宗在位,文广父子征新罗。杨怀玉举家上太行。

杨家将前传和残唐演义(灭辽征新罗打造国际宋)(2)

《杨家府演义》是一部英雄传奇小说。从小说中历史演义、英雄传奇、神魔妖怪三种情节的比例来看,英雄传奇占比最多。

有论文统计,小说共58回,与杨六郎相关的情节有35回(杨业8回、宗保23回、文广16回、怀玉9回),占比为60.34%,六郎是当之无愧的男主角。

小说中他被塑造为一个颇具传奇色彩的英雄:小家庭方面,小说写他和三位夫人并肩对敌的事迹;事业方面,他两度救驾,威震边关,攻破幽州,以自己的个人魅力收编几路“山寨大王”加入抗辽队伍;个人能力和经历方面,他有勇有谋,武艺高强,忠于宋室,却几度被奸臣陷害,差点被砍头。

相对来说,小说中历史演义情节占比最小,只能算故事背景。从大破天门阵到征新罗,得天书、行妖法等神异现象的描写较多,杨家不再依靠军事谋略或武艺兵器取胜,而是靠神仙法术。

大破天门阵,一方摆阵、另一方破阵的情节,与《封神演义》类似;大破天门阵的细节、文字与《东游记》高度相似。杨宣娘对战八臂鬼王,鬼王变蛇、木头、鹌鹑等都被宣娘一一破解,宣娘又借太上老君的太乙炉炼化鬼王,与《西游记》相似。

杨家将前传和残唐演义(灭辽征新罗打造国际宋)(3)

这里有一个问题,《封神演义》成书于隆庆、万历间,《东游记》成书于万历间,《杨家府演义》成书不晚于二者。三者都有民间故事成分,不能仅从成书时间,来断定是哪本小说模仿其他小说。

《杨家府演义》题材内容的“大杂烩”一直被人诟病,因为容易导致小说不伦不类,无法凸显小说主题和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征。但也有论文把小说后期的神魔妖怪元素视为一种创新。

小说作者的一个朴素想法是,不管杨家哪一代,杨家将都是令敌人闻风丧胆的存在。杨业、杨六郎凭借军事谋略对敌,如果杨宗保、杨文广等人继续凭军事谋略取胜,容易导致情节重复,不仅无法突出杨宗保等人的特点,读者也容易审美疲劳。所以作者另辟蹊径,引入其他元素,在叙述上达到了“同中有异”的艺术效果。

《杨家府演义》还有三大创新:

一是另类的英雄美人模式。明清古典小说中,才子佳人小说是一个大类。才子佳人都是偏重“文”的方面,“求偶”的利器是诗词歌赋,而且往往是男追女。英雄美人模式则往往是女追男,偏重“武”的方面。如《隋唐演义》中,红拂女是独具慧眼的美人,李靖是“潜力股”英雄,罗成和窦线娘也是英雄美人的遇合。

《杨家府演义》中,英雄美人看对眼,相貌是很重要的因素,武艺也是。六郎、宗保、文广三代都有与之相匹配的美人。这些美人不仅有识人之眼,还有在战场上不逊于、甚至略胜自己丈夫一筹的智谋和武艺。

六郎的妻子柴郡主大腹便便也上战场,为大破天门阵作出突出贡献。重阳女、黄琼女都是曾与六郎定亲,后加入杨家一起抗辽。宗保是穆桂英的手下败将,穆桂英被宗保的外貌和性格吸引,主动求婚。文广先后遇到三位美人,一次次被美人逼婚,甚至这仨体贴他要尚公主,主动提出做妾。

杨家将前传和残唐演义(灭辽征新罗打造国际宋)(4)

以今人的眼光来看,这种英雄美人模式还是不脱一男几女的窠臼,充满了男性作者白日做梦的幻想。但不论从古人婚姻要遵“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门当户对的角度,还是从古代女子为男人附庸的角度,都是值得肯定的。

二是塑造了一大批中国古典小说中很罕见的另类妇女形象——杨门女将,佘令婆、穆桂英、宣娘等都有勇有谋,武功高强,叱咤疆场。

穆桂英曾俘虏宗保父子,宣娘在其父宗保征侬智高时、文广征新罗时,都俨然主力。说明二女智谋、武艺远胜寻常男子。八娘九妹封上将军,作者还解释:古时旧制,有封女将为将军者。总的来说,这些女性形象打破了“女子无才便是德”的规训,说明作者肯定她们对国家的贡献。

《水浒传》《封神演义》《说岳全传》等小说中的女将形象,无法与杨门女将相比,一来人数不多,二来这些女将多为工具人或男性附庸,三来这些作者对女将不太友好。

三是开创了家将小说这个英雄传奇小说的分支。

杨家将前传和残唐演义(灭辽征新罗打造国际宋)(5)

《杨家府演义》还有两项突破:

一是对历史的突破。小说中六郎和四郎、重阳女里应外合,攻破幽州,萧后自缢,六郎俘虏了一大批辽国贵族。最后杨家搬到太行山隐居。这都是明显不符合史实的,但反映了说书人和读者的一种朴素愿望。

现在很多作者都在网文中想象历史的另一种可能,来架空历史弥补遗憾,其实明朝人早已经开始玩了。

二是对所谓“忠君”思想的突破。小说对皇帝和杨家的关系,写了不少值得深思的细节。赵匡胤对杨业是“得不到的就是最好的”那种欣赏,赵光义有点像得到了不珍惜的渣男,偏袒潘仁美。真宗防备杨六郎,还要弄死他。

真宗即位前为夺嫡给八大王下毒,后又一直亲信辽国奸细王钦,都说明他不是明君。表面看起来,是王钦在害杨家。但奸臣只是提建议,真正拍板的是皇帝。真宗在魏府脱困后,六郎提出一鼓作气打到幽州去。真宗说人马疲累,不打。

不久王全节建议征辽,真宗马上同意,给了四路兵马,不带六郎玩。等到辽国摆了天门阵,才想起来找六郎。六郎提出“亲提军马临阵观看”,这才算介入征辽队伍。破了天门阵,六郎又请攻幽州,真宗还是说人马疲累。

杨家将前传和残唐演义(灭辽征新罗打造国际宋)(6)

作者极力要把六郎塑造为大忠臣,小说中他也确实将忠君思想身体力行。

幽州一战,六郎在其父兄都遇险时仍一心护驾。杨业战死后,他也以不能反朝廷为由,劝阻五郎想直接杀进宋营砍了潘仁美的做法。他临死时还叮嘱宗保要“忠勤王事”。

但他并不像岳飞那样愚忠,而是灵活机变,且头脑清醒,对皇帝有清晰的认知。

比如赵光义轻饶了潘仁美,六郎直接杀了潘仁美,然后去午门自首(来自八大王的建议),这是跟皇帝对着干之后,再向皇帝服软。他早看透皇帝“用人朝前不用人朝后”的心理,所以对母亲说:“朝廷养我,譬如一马,出则乘我,以舒跋涉之劳,及至暇日,宰充庖厨”。

他的后人杨怀玉也不愚忠,而是“邦有道则仕,邦无道则隐”。不仅带全家隐居,还对神宗之弟周王历数杨家历代屡立战功,却屡被昏君奸臣打压的事实,说出了杨家的委屈,揭露了几位皇帝的不仁。

在当时以愚忠为主流的大环境下,作者能够让小说中的杨家将不那么愚忠,就显得比较难能可贵。

杨家将前传和残唐演义(灭辽征新罗打造国际宋)(7)

其实明朝嘉靖年间的形势,与《杨家府演义》故事有太多相似之处:昏君、奸臣、外敌、强将。从这个角度看,作者内心深处仍旧渴望传奇英雄拯救国家,希望奸臣不得好S、昏君能幡然醒悟。

比如鬼王骗了八仙的仙丹,大家笑说:“仙家亦有人拐,可见世风偷矣。”这其实就是作者揭露自己所处时代的世风。

在众多小说人物中,孟良给读者的印象较深刻。他本是“山寨大王”,并不忠于宋廷,他在边境抗辽是因为六郎——岳胜甚至提出让六郎自己做天子,这些草寇被收编,为宋廷出力,是建立在他们对六郎的义气基础上的。

孟良的一生,像是为六郎活着的一生,一直在奔波。他3次潜入辽国,2次是取杨业遗骨,1次是取萧太后的头发给六郎治病。他几次去请五郎帮忙,几次往返边关和京城,为六郎送信。孟良取杨业遗骨时误杀焦赞,最终自杀,这也是出于朋友之义。

宋江、六郎、岳飞等领军人物体现了对朝廷的“忠”,李逵、孟良、牛皋父子等“江湖草莽”体现的是一种江湖之“义”。

但孟良这个形象仍有很多不足:比如六郎三擒孟良,明显是对诸葛亮七擒孟获的一种模写,毫无新意;孟良为了让穆桂英下山帮六郎,居然在木阁寨杀人放火。

孟良和焦赞贡献了成语“焦不离孟/孟不离焦”,在小说中也是很有CP感。孟良要去辽国取萧太后头发,焦赞偷偷跟着,孟良发现了,恨声叫“冤家”,焦赞说“因哥哥一个独行,我心不安,特来陪伴”,还说“死便就死,定要同去”。这也为孟良去取杨业遗骨,焦赞偷偷跟着的情节埋下了伏笔。最后二人同年同月同日死。

杨家将前传和残唐演义(灭辽征新罗打造国际宋)(8)

《杨家府演义》的语言特点可以借用关于《三国演义》语言特点的评价:文不甚深,言不甚俗。语言更简练,叙事节奏比较快。

当然,《杨家府演义》的缺点,也是很明显的。

一是常识性错误不少。

首先是姓名称呼方面的,如北汉主刘钧妹妹二嫁何元业,生继元、继业(杨业)。“业”字跟父亲名字重了,这不太合理。本姓何,赵光义为什么赐姓杨?作者没解释。

四郎是延朗,一会又是延郎。皇帝还活着,别人已经称呼其庙号的例子也不少,如杨业称赵光义“太宗”,宣娘称赵顼“神宗”。呼延赞称“延赞”。柴太郡这个称呼更是有点诡异。还有八娘、九妹的称呼,也不知道是照谁的排行。

其次是地理位置方面的。赵光义能进幽州就很神奇。小说提到西夏国王叫黄柯环,黄琼女来自西夏,辽国劝西夏一起对付宋朝,“复喻以唇亡齿寒之语”,看起来作者对辽、宋、西夏的地理位置也没有概念。

宗保征侬智高,被困在柳州,作诗说“八月黄沙吹朔风”,这是作者不懂柳州的地理位置还是气候呢?新罗被称为“西番”,新罗把甘州视为宋之咽喉。

杨家将前传和残唐演义(灭辽征新罗打造国际宋)(9)

二是小说人物的不合理。

典型还是六郎和杨宗保。小说极力把六郎塑造为道德模范,重阳女来投时,柴郡主有孕在身,他还有个黄琼女,但他马上和重阳女“情甚浃洽”,一口一个“卿卿”。这个反差是有点崩人设的。

作者为了凸显宗保的传奇色彩,安排擎天圣母教他破阵,让14岁的他主持大破天门阵。但他的表现实在一言难尽。他在阵前被韩延寿一声吼吓得掉下马,作者极力给他挽尊。五郎带僧兵去破迷魂阵被迷,五百罗汉被杀了一半。杨宗保:我忘了,破阵还需49个小孩。

文广跟三个绿林好汉之女结婚,然后跟长善公主结婚。小说对于公主也没交代什么,只有仁宗每提到文广,总要说“文广,长善公主之偶/配”。

后来狄青告文广娶贼寇之女,仁宗大怒,文广当场变鹤飞走,公主被吓死。然后,文广就跟三女快快乐乐生活在一起了?这个公主实在有点冤。

但从另外的角度看,工具人公主的结局,也许是作者对宋朝皇帝不满的一种反映。

孟良烧木阁寨,把寨中家眷都杀了一半,穆桂英要报仇。一个不知名小喽啰劝:孟良是为了让穆桂英下山帮忙,反正已经这样了,不如去帮忙,一来完成佳偶,二来立功。穆桂英居然觉得有道理,这里真的是严重降智,非常不合理。

十二寡妇征西是很有名的故事,但小说中这12人此前并未出现过,小说也并未交代她们的来历、她们的丈夫是谁,11人都只有一个姓氏,只一个杨秋菊有名字。

另外,作者为了凸显杨家,把狄青也设计成大反派,我个人有点接受无能。

三是情节的重复。

如赵光义不听劝,非要去幽州昊天寺。真宗也不听劝,非得要去魏府。结果都是一样的:皇帝被困在边境,杨家去救驾。

还有,这本中华书局的书,居然还有排版问题,有的地方排版明显疏很多。

杨家将前传和残唐演义(灭辽征新罗打造国际宋)(10)

最后,聊聊五郎杨延德,五郎的经历在小说中挺神奇的。

幽州一战之后,五郎失踪。等杨业殉国后,五郎再出现时已是和尚,自称在五台山出家了。这里面就有一个很大的问题:

他能在五台山出家,说明他不像四郎那样人身自由受限;他能一次次下山,又说明他的出家并不是“看破红尘不问世事”,同时也可以排除失忆这个梗,那他为什么不回家?

要知道,幽州一战,杨家7子只剩六郎,老大老二老三惨死,四郎被俘,七郎被潘仁美所杀,可谓惨淡凄凉,没有失去人身自由也没有失忆更没有看破红尘的五郎,为何不回家呢?

作者没有说明,甚至关于五郎的出家,作者都是轻描淡写,没有丝毫能自洽的逻辑,你哪怕是加一句潘仁美派人搜捕,他只好出家躲避,也说得过去。

或者说,五郎出家是因为他对赵光义和宋廷失望,不想再为其效力,但他父母忠于宋室,他如果回家,肯定还得继续为宋廷卖力,这种表达效果会更好。

不过,要是这样写的话,按照古人的观念,又会显得五郎“不忠不孝”,也或许这才是作者回避五郎出家的原因吧。

杨家将前传和残唐演义(灭辽征新罗打造国际宋)(11)

反正,五郎就跟场外助力观音菩萨一样,每次在杨家遇到困难时,就被当成救兵来搬:

第一次下山助阵,帮六郎杀散辽兵,让六郎得以回京喊冤。而且五郎在听说父亲杨业殉国以后,第一反应是要砍了潘仁美,说明他对宋室不像杨业和六郎那样忠诚和尊敬。

第二次下山是六郎被萧天右赚入双龙谷,孟良去找五郎帮忙。五郎识破萧天右是“逆龙”,破了萧天右的“金钟罩”。

第三次下山是汉钟离要破天门阵,让孟良请五郎带僧兵助阵。

第四次下山是十大朝臣被辽军困在飞虎谷,孟良去请杨五郎。杨五郎对着孟良直叫“冤家”,说孟良来,就是不好消息,但他还是带了两千人下山。

等到了“真宗大封征辽将”时,却又没有五郎的踪影。······

可见,在作者心中,五郎就是被当成一个推动情节发展作用的工具人,被主角随叫随到,不需要有自己的想法,也无所谓逻辑能不能自洽。

作者:转蓬飘飘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