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羲之快雪时晴帖全文(王羲之快雪时晴帖)

文 | 王呈祥

“乾隆属于蹭热度,但凡大家的作品他总要往上面盖章,而且是多盖章,像狗皮膏药一样。事实上,大多数文物只要有他的印章在上面,都会有一定的贬值。”看到如今故宫里的王羲之《快雪时晴帖》网友这么说。

《快雪时晴帖》是东晋书法家“书圣”王羲之的力作,全文仅有28字,却被历代誉为“第二法帖”,仅次于《兰亭序》,其文化价值和经济价值可见一斑。

王羲之快雪时晴帖全文(王羲之快雪时晴帖)(1)

01

这样一件国宝重器,按道理说得到它的人定会视若珍宝,不敢用手直接触碰,怎么着也要和鉴宝专家一样戴上白手套,对着它时也不敢说话,万一唾沫星子溅到上面怎么办,至少也要用手挡住嘴。

然而,乾隆却不把这些规矩放在眼里,他不但直接取下来欣赏把玩,而且还在上面乱喷“口水”,替王羲之分章断句,你说气人不气人?

王羲之快雪时晴帖全文(王羲之快雪时晴帖)(2)

据学者统计,乾隆(爱新觉罗·弘历)一生共为《快雪时晴帖》题字63处,盖章170个。原帖不过A4纸大小,全文仅有28字,他是怎么写下和盖下的,估计王羲之都要困惑了。老王不要困惑,俺弘历自有妙招。

原帖不是弄不下吗,叫装裱师傅过来,给帖的前面加四页,后面加九页,多出十三页空白的纸,完美解决。然后,继续题字盖章,继续盖章题字。乾隆只活了八十七岁,要是活到一百岁,不知道还要加多少页。

王羲之快雪时晴帖全文(王羲之快雪时晴帖)(3)

02

我们都知道,乾隆也是个文化人,好诗词,一生写下诸如“一片两片三四片……”的诗万余首,善书法,具体写下什么名帖不清楚,为名家作品题跋、到处题词的事倒经常干。前人作书,后人题跋,历代文人墨客皆如此,也无可非议。但问题是:有必要题这么多字、盖这么多章吗?

对于乾隆来说,是非常有必要多次题多盖的,至少前者能说明喜欢,后者可以证明印章多。另外,“天下之大,莫非王土”,天下都是朕的,一张小小的字帖,朕乐意怎么搞就怎么搞,谁敢说不。

然而,该帖除去他的题字和印章以外,只有极个别古人的盖章,有宋徽宗、米芾、赵子昂等人,但每个人仅有一方小印而已。为什么前面的人盖这么少?我真的不知道,也许他们的印章都没有乾隆的多吧。

王羲之快雪时晴帖全文(王羲之快雪时晴帖)(4)

03

对于书法而言,题字、盖章的多少并没有一个具体标准,但有一个原则:不能影响观瞻。那么,乾隆为《快雪时晴帖》题这么多字、盖这么多章好不好呢?除了乾隆自己认为好,估计其他人都会认为不好,尤其是印章,从上至下,从左至右,密密麻麻已经把原帖盖住了。

倘若王羲之看到这个场面,不知道会作何感想,也许会懵圈,也许会恼羞成怒,反正绝不会夸赞盖的好:“弘历啊,你喜欢我的书法我能理解,盖170个章真使不得。”

就如今印章的分布来说,《快雪时晴帖》已经不能再叫这个名字了,应改名《快雪时晴印谱》或《晋纸乾隆印谱》。总之,乾隆为《快雪时晴帖》题字盖章的数量已影响观瞻。

王羲之快雪时晴帖全文(王羲之快雪时晴帖)(5)

04

如果单纯出于收藏升值的话,盖得多是好事,鉴宝专家不是说过吗,盖一方印就多一个故事,多一个故事就多出几百万,这与网友“都会有一定的贬值”的说法不太一样。

另外,乾隆“狗皮膏药式”的盖章,对后世有不小的影响。如今的书法展览上,经常能够看到一幅作品上大章小章叠加,并没有人说不好,当然也没人说好。

也许,我是说也许,当初乾隆是太过喜爱了,已到了无法自拔的地步,所以才不停的题字盖章,倘若不是,也不会为其特设一个“三希堂”,将其供在里面。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