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小吃街吉庆街(解封地标①武汉吉庆街)

武汉小吃街吉庆街(解封地标①武汉吉庆街)(1)

4月8日零时,武汉迎来“解封”。从1月23日10时正式关闭离汉通道起,武汉经历了76多天的“封城”。在这期间,吉庆街,武汉这条著名的民俗文化街也进入“休克”期。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吉庆街以民间艺人即兴、自选、面对面的表演声名鹊起,汇集汉味表演、美食夜市、大排档,形成了“白天老字号、晚上大排档”的格局,成为武汉民间文化的一个符号,也是武汉市民纳凉消暑的好去处。每当夜幕降临、华灯初上,“吹拉弹唱”声起,喧嚣一直延续至凌晨三四点,旺季甚至会到五六点。

疫情来袭,吉庆街上的店铺一度关闭,热闹不再。而随着疫情逐步得到控制,武汉“解封”前夕,吉庆街又渐渐恢复了活力。在一家“老字号”小吃面馆蔡林记门口,站着的、蹲着的、坐在花坛边的人们,吃上了刚做好的热干面。热干面配豆浆,这熟悉的味道,正在扫去“封城”70多天的阴霾。

武汉小吃街吉庆街(解封地标①武汉吉庆街)(2)

4月4日,武汉市江岸区吉庆民俗街。新京报记者 向凯 摄

“熟悉的老面孔又出现了”

4月4日上午10时整,防空警报准时响起,汉口江滩一元路广场,为新冠疫情期间牺牲烈士和逝世同胞举办的哀悼活动正在进行。哀悼的人群排列整齐,江上轮船汽笛长鸣,道路上的车辆暂停,路灯变成红色。哀悼持续了三分钟。

参加完哀悼活动后,武汉市民刘先生和女伴走进吉庆街,在老字号美食店四季美买了豆皮、烧麦和糊米酒,坐在四季美门前一群“吹拉弹唱”的艺人雕塑中间吃了起来。一天前,四季美才刚刚恢复试营业。

刘先生是地道武汉人,这是他“封城”以来第一次吃上吉庆街的“老字号”。坐在户外的阳光下,和朋友一起吃一份热气腾腾的烧麦,对在家足足憋了两个多月的武汉人来说,是一件幸福感爆棚的事。

武汉小吃街吉庆街(解封地标①武汉吉庆街)(3)

4月4日,吉庆街的艺人雕塑。新京报记者 向凯 摄

四季美店员李露露有一把好嗓子,尽管戴着口罩,可当她熟练地招呼起“××号汤包好了”,每一位食客都能听到她响亮清脆的声音。恢复营业以来,李露露从早到晚忙不停,“人越来越多了。”

李露露说,四季美的客户群体70%以上是本地的中老年人,有很多忠实的老顾客,“有些年纪大的人,几乎天天在我们家吃的。” 4月4日这天,有一对老夫妻一口气买了200块钱的汤包。

店长周晓蕊告诉新京报记者,以前店外经常有几十个食客排队,现在生意虽然没有那么好,但很多熟悉的老面孔又出现了,她觉得“精神头一下子就上来了”,“武汉又活过来了。”

武汉小吃街吉庆街(解封地标①武汉吉庆街)(4)

4月4日,四季美吉庆街店,恢复营业第二天,迎来不少食客。新京报记者 向凯 摄

另一家老字号——以热干面闻名的蔡林记吉庆街店也于3月24日恢复营业。店主周秋香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蔡林记从一恢复营业就“卖爆了”:3月24日当天,早上就接了六七十单外卖,25日有七八十单,26日增长到两三百单,到4月2日,外卖加上自提,一天能有接近一千单。

武汉人没有在家吃早饭的习惯,在路边买一碗热干面,边走边吃,称为“过早”。在吉庆街,捧一碗热干面,蹲地上吃、坐路边吃、站着吃的,随处可见。

留着络腮胡子的老唐是吉庆街“土著”,4月4日10点多,他和两位朋友在蔡林记买了热干面和豆浆,站在路边就地解决。平日里一碗热干面四五块钱,蔡林记这种知名连锁店稍微贵点,现在一碗面算上打包盒7块钱。

老唐热心地向新京报记者讲起了吃热干面的心得——“不能放,买了要现场拌,立马吃,味道才最好,多放一会儿的话,面就很容易坨掉。”

尽管蔡林记名气大,是外地游客“打卡”必备,但武汉本地人吃热干面还是更钟爱小馆子,“喜欢自家楼下那个熟悉的味道。”刘先生说,“武汉人口味相对要重一点,偏辛辣。”

不过,现在小区街边的小吃店铺大都还没开张。刘先生家离吉庆街有点远,他准备吃完再带一份回家,让父母也解解馋。

武汉小吃街吉庆街(解封地标①武汉吉庆街)(5)

4月4日,武汉市民在蔡林记吉庆街店吃热干面。新京报记者 向凯 摄

“他们会问什么时间开张,好想吃”

现在的吉庆街不是老武汉人口中的吉庆街。2009年,武汉市在老吉庆街的基础上,打造了由东、西两区组成的全新街区,东区是一栋西洋风格的7层“轮船”大楼,西区为6栋三四层民国石库门风格楼房围成的“内街”。

漫步吉庆街,除了鳞次栉比的传统美食小店——蔡林记热干面、四季美汤包、老通城豆皮、五芳斋汤圆,还有迪吧、KTV、影院、酒楼、火锅店、茶餐厅店……新吉庆街在2011年底正式营业,成为代表武汉大排档文化的新地标,武汉人素有“过早户部巷,宵夜吉庆街”的说法。

然而,随着新冠肺炎疫情的到来,这里的热闹戛然而止。

1月23日10时,武汉正式“封城”,吉庆街上的餐饮店悉数停业,前一天还在营业的四季美也关闭了临街一整栋三层楼。

停业后,吉庆街做了多次消杀。吉庆街物业管理公司负责人陈先生告诉新京报记者,吉庆街从“封城”之前就在做消杀,现在仍坚持每天多次基础消杀,范围覆盖吉庆街6万多平方米的建筑、两层地下室和市政道路。

武汉四季美饮食责任有限公司总经理张德隽介绍,虽然疫情期间闭店了,但是很多人的工作没有停下。由于“封城”突然,有员工未能回老家,滞留在武汉,公司便建立了一个“四季美留守群”,他们组织员工带着设备进驻酒店,给六支医疗援助队做早点,还派员工在加工厂做包子,做好之后送往十多家医院。张德隽统计,在疫情期间,四季美共为14家医院捐赠价值150多万元的餐点。

武汉小吃街吉庆街(解封地标①武汉吉庆街)(6)

武汉的医护人员吃上了四季美捐赠的汤包。受访者供图

抗击疫情期间,四季美还派出了员工到火神山支援。

1月30日,李露露和其他四位同事报名成为志愿者,住在火神山医院工地旁边的一个食堂里,每天工作18个小时,包包子、蒸包子、打包,送给工地的工人。

吉庆街另一个引人注目的群体是外卖小哥。往常,在吉庆街牌坊下,聚集着多家外卖平台小哥的身影,随时准备把吉庆街的美食送到食客手中。店铺关闭后,外卖小哥人数骤减,没有了吉庆街的业务,货单也发生了变化。“疫情之后主要是生鲜、水果、蔬菜、肉类等居家消费品,多是超市、便利店等团购。”外卖小哥黄先生说。

另一家平台的外卖小哥易翔说,疫情期间吉庆街的店铺关闭,他不再送美食,反而跑了不少医院和隔离点,也为很多独居的老人送过药,不少人提出跟他加微信好友,“那个时候都是封闭的,只有我们能帮到他们。”

热闹不再的吉庆街让不少老食客牵肠挂肚。李露露说,“我们的员工宿舍就在附近,(闭店期间)出门碰上街坊邻居,他们就会问什么时间开张,好想吃。”

武汉小吃街吉庆街(解封地标①武汉吉庆街)(7)

4月4日,吉庆街的外卖小哥正在工作。 新京报记者 向凯 摄

“他们打满了全场,理应得到一个凯旋的仪式”

随着疫情得到控制,武汉“解封”临近,吉庆街上的店铺开始复工。4月4日这天,吉庆街几家知名的老字号食品店基本都开业了,但影院、酒吧等依然关闭。所有的店铺只开了一道门或窗口,不能进店堂食,只供外卖和自提。

“恢复营业要做很多准备工作。”周晓蕊说,首先在湖北政务网进行复工复产申请,要保证复工员工的身体健康,提供健康码绿码;政府审批通过之后,要对店面做消杀,准备防疫物资,包括口罩、84消毒水、酒精、洗手液等;之后政府部门上门检查,合格之后才可以开业。

在湖北政务网上的复工复产审批专栏,一份《企业申请操作手册》指导企业进行复工流程。申请复工复产企业需提交申请材料《企业复工复产申请表》和《企业疫情防控责任承诺书》,网上可随时查看申报进度。

武汉小吃街吉庆街(解封地标①武汉吉庆街)(8)

《企业疫情防控责任承诺书》部分截图。新京报记者 向凯 摄

“办事效率很高。”周晓蕊告诉新京报记者,她于4月1日在网上申请,2日做店内消杀,准备防疫物资,3日就通过了检查,开始试营业。目前,四季美有大约10名员工在岗,疫情期间均未离开武汉,拥有健康码绿码。由于人手短缺,一名员工要负责两个岗位的工作。

吉庆街上的骏骏牛肉粉店也在准备恢复营业。店主朱先生统计员工的身份证号、手机号、绿码信息,准备报备。他刚买了一支体温枪,按照管理要求,他需要每天给员工测量体温,登记成表格供物业查询。

吉庆街物业管理公司负责人陈先生告诉新京报记者,预备复工期间,吉庆街的防疫工作毫不放松:对公共区域做消杀;合理安排专梯专用,对进入写字楼的人员分流,避免聚集;对于复工人员,保安部督促每天测量体温;监督店内做好消杀防疫措施。

目前,吉庆街开放的是新街区域,老街由于在居民楼下面,仍然关闭,用拦板隔开。

武汉小吃街吉庆街(解封地标①武汉吉庆街)(9)

4月4日中午,吉庆街的食客。 新京报记者 向凯 摄

陈先生介绍,从3月底至今,吉庆街有10多家单位复产复工,“不能一窝蜂地上,现在是紧张有序、陆续开放。”

疫情之前,位于吉庆街中央地带的百姓大舞台每天都有艺人表演。吃饱喝足后,看看表演,再去江边吹吹风,是不少人来吉庆街的“标配”。而现在,舞台空荡荡的,舞台上方悬挂的红灯笼,边缘已经褪色。

“餐营业可能是最后恢复的行业,因为有堂食有人群聚集,等他们都恢复了,那些表演艺人们才可能回来。”陈先生说,“那个时候,才能说吉庆街真的回来了。”

张德隽还有一个未完成的愿望:请武汉的医护人员来四季美,可以带家属,免费吃一周。“我想给武汉的白衣战士们做顿热气腾腾的包子,因为他们中许多人两个月只吃过放冷的、憨破了的(武汉方言:指破了皮的)、没有醋的包子。” 张德隽说,“他们打满了全场,理应得到一个凯旋的仪式。”

新京报记者 向凯

编辑 王婧祎 校对 赵琳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