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大会址纪念馆馆长是谁(让八七会议会址百年归来仍少年)

人物:王刚

出生年月:1968年10月

职业:武汉城投房产集团天时建筑公司文保修缮创新工作室木制品制作组带头人

获得荣誉:武汉市技术能手

长江日报讯(记者王慧纯 通讯员宋星宇 成成)“八七会议会址的修缮下个月能顺利完工。”9月1日,长江日报记者见到王刚时,他正从项目现场回到位于常青三路的天时建筑公司文保修缮创新工作室。八七会议会址是1920年建造的一排西式公寓中的一个单元,已历经102年风霜,“我们采用传统工艺技术,按旧貌一一修整恢复”。

近年来,天时参与武汉市多个近现代文物建筑维修保护工程,靠的就是文保修缮创新工作室的“四大天王”——专攻彩绘、外墙、雕刻、木工的四位技艺大师,碰巧都姓王。王刚是工作室木制品制作组大师,从业35年。1987年,他还是武汉市直属房地产公司一名普通木工,“我父亲也是木工,我觉得是门手艺,好好干吧”。上世纪90年代,木工班开始干公房维修的活,王刚的手艺愈发精湛,公司每回技术比赛,他总能拿到木工组的第一名。

一大会址纪念馆馆长是谁(让八七会议会址百年归来仍少年)(1)

王刚。 长江日报记者李永刚 摄

经过改制重组,2001年武汉市天时建筑工程有限公司成立,隶属于武汉城投房产集团有限公司,业务不再“小打小敲”。

作为公司技术骨干,王刚被派到施工项目最前沿,负责所有工程项目木构架制作、屋面排瓦当等工作,从测量、放样、凿做榫卯到构架拼装,每一个环节全程参与。为了熟练掌握古建筑木结构制作工艺,他经常跑图书馆查资料,还和同事专程跑到北京买专业书籍。

王刚意识到,干文保修缮这一行,除了技艺过硬,更需要责任心和耐心。2006年兴建中共五大会址纪念馆,8根8米高的木材要从2米的门洞运进场内,王刚想破脑壳。“门洞不能破坏,吊车也进不了。我索性自己做了一个推车把木材推进去,再现场拼装‘神仙葫芦’(手动起重机械),把木头吊起来。”王刚记得,送木材的13米大货车白天不能进都府堤,他晚上9时从汉口坐轮渡过江上班,“虽然很晚很累,但干劲很大”。

多年来,王刚先后参与了古琴台、晴川阁、黄鹤楼等各类历史建筑修缮项目。2021年,他被武汉市人民政府授予“武汉市技术能手”荣誉称号。王刚说:“武汉发展日新月异,在我们手中,能让武汉有价值的历史文化建筑重焕生机重现风华,这是我们的荣幸。”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