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谁都能谈师生恋(不是谁都能谈师生恋)

(本文由Sir电影原创:dushetv)

最近,日本电影《老师!》的预告片火了。

生田斗真、广濑丝丝主演,虽然是一部漫改纯爱片,但它却触碰到了一个争议且略带禁忌的话题——师生恋

不是谁都能谈师生恋(不是谁都能谈师生恋)(1)

(Toma老师,有颜任性。)

爱情片数不胜数,主打师生恋的却不算多。

今天阿图就带大家细数那些值得一看的师生恋电影,以及它们都逃不开的三大套路

套路一:四舍五入约等于真爱

代表作:《窗外》、《白色婚礼》、《男人四十》

1973年的台湾电影《窗外》,是林青霞的处女作。电影根据琼瑶1963年的同名小说改编,讲述了她本人中学时代的恋爱经历。

文采出众的江雁容成长在一个无爱的家庭,全校最好的语文老师康南从她的周记中发掘了她惊人的文学天赋,也了解到她的烦恼,于是给予她无微不至的关怀。

不是谁都能谈师生恋(不是谁都能谈师生恋)(2)

(比如,看手相。)

第一次感到温暖的江雁容,渐渐爱上了康南老师。虽然两人是两情相悦,但江雁容的父母并不能接受这个“老男人”,还向学校告发了这段恋情。

不是谁都能谈师生恋(不是谁都能谈师生恋)(3)

康南被学校辞退,辗转到乡村教学。而江雁容则嫁给了一个鲁莽的小年轻(秦汉扮演),每天遭受各种语言和肢体暴力。两人再次见面,已经是时过境迁,旧情难复燃。

全片并没有露骨的感情戏,多的是这种典型的琼瑶台词

不是谁都能谈师生恋(不是谁都能谈师生恋)(4)

本片的缺点很明显:人物平面化,感情线铺垫不足略显单薄,主要靠台词加配乐强行煽情;男主角稳重过了头,迂腐的气质配上青涩的林青霞,违和感分分钟让人出戏。

不是谁都能谈师生恋(不是谁都能谈师生恋)(5)

不过,初出茅庐的林青霞已经展现出表演天赋,一颦一笑都灵性十足,更演出了江雁容从稚嫩到成熟的心理转变。

其实,江雁容这样“有才缺爱”的人设,已经成为师生恋电影的标配了。

1989年的法国电影《白色婚礼》的女主玛蒂尔也是一个“有才缺爱”的高中女生,父亲是一位精神病医生但从不关爱她,母亲有严重的自杀倾向,两个哥哥也是经常犯事的不良少年。

和江雁容一样,她没有感受过来自家庭的温暖,却因为对哲学有着深入见解而得到了老师弗朗索瓦的青睐。

不是谁都能谈师生恋(不是谁都能谈师生恋)(6)

弗朗索瓦的妻子开了一家书店,家庭生活平淡如水,而玛蒂尔的到来就像是投入水中的石子,激起一圈又一圈涟漪。

不是谁都能谈师生恋(不是谁都能谈师生恋)(7)

(恋爱中的中年男人,脚步都变轻盈了。)

玛蒂尔经常翘课、迟到,被校方认定为问题少女。在弗朗索瓦的帮助下,她重拾功课得到了老师们的认可。两人的感情从课堂发展到私下,玛蒂尔就像找到了知己和港湾,越来越把弗朗索瓦当做她的情感依赖,弗朗索瓦也对她产生了强烈的占有欲,但却没有勇气离开妻子。

不是谁都能谈师生恋(不是谁都能谈师生恋)(8)

电影画面如油画般优美,但这段师生恋婚外情却注定要走向悲剧。

最终,恋情曝光,弗朗索瓦远走他乡教书。一年后,玛蒂尔自杀身亡。原来,她两个月前就搬到了紧挨弗朗索瓦学校的一间出租屋,成日注视着窗户——窗外便是弗朗索瓦每天进出的教室。

不是谁都能谈师生恋(不是谁都能谈师生恋)(9)

玛蒂尔的身世养成了她敏感、脆弱的性格,也埋下了自我毁灭的倾向。弗朗索瓦让她找到了归属感,但已经成家立业的中年男人有太多现实的顾虑,不可能为了爱情抛弃一切。当希望再次被剥夺的时候,玛蒂尔没有犹豫,选择了死亡——如愿成为了弗朗索瓦终生不能释怀的记忆。

真爱发生在老师和学生之间,就只能拍成致愈系吗?

和上两部相比,许鞍华导演的《男人四十》就轻松了很多。

林嘉欣扮演的女主角胡彩兰,也是一个“有才缺爱”的高中生。她妙笔生花,把一篇命题作文《重阳见闻》写出灵气:“什么是重阳? 登高、鲜花、香烛、坟墓... 重阳是死人的佳节,清净的白骨在泥土下伸个懒腰, 哎唷...谁人扰我清梦...”

不是谁都能谈师生恋(不是谁都能谈师生恋)(10)

张学友扮演的林耀国是一个中规中矩爱岗敬业的语文老师,但在胡彩兰眼中魅力非凡。胡彩兰对文字独特的理解,成功吸引了他的注意。

不是谁都能谈师生恋(不是谁都能谈师生恋)(11)

独立、叛逆、古灵精怪的胡彩兰,让林耀国想起了年轻时的妻子陈文靖,也揭开了那段尘封的回忆:当时未成年的陈文靖怀上了老师的孩子,林耀国仍然和她结婚一起把孩子抚养成人。

不是谁都能谈师生恋(不是谁都能谈师生恋)(12)

林耀国的家庭生活平淡琐碎,和胡彩兰暧昧不清的交往为他注入了活力,也让他直面过去的自己。现实和回忆两条线交织,最后师生恋和平散场,林耀国也终于和妻子和解。

感情戏点到即止,细腻而克制,始终没有渲染感伤。或许这样才更贴近真实的师生恋——心照不宣,就当是一场插曲。

不是谁都能谈师生恋(不是谁都能谈师生恋)(13)

这三部电影其实都是在讲同一个故事:有才缺爱的学生遇上成熟稳重的老师,惺惺相惜渐生情愫,却因为各种现实的顾虑没能走到最后。

灵与肉的碰撞,让我们恍惚以为“这就是真爱啊”。其实,师生恋比纯粹的爱情要复杂得多。

师生恋之所以引争议,是因为双方处在一种不平等的权力关系中。这种不平等,是指老师掌握着对学生的裁判权,处于支配地位。

除了力量的悬殊之外,师生恋往往还夹杂着亲情的成分。学生从老师那里得到的关爱,某种程度上也是父爱/母爱的变体。

所以,“真爱”前面还是加个“四舍五入”吧。

不是谁都能谈师生恋(不是谁都能谈师生恋)(14)

套路二:只有欲望没有爱情

代表作:《教室别恋》、《钢琴教师》

1995年的《教室别恋》可以说是最经典的师生恋电影之一,它代表瑞典参与了当年奥斯卡最佳外语片的角逐。

和上面提到的三部电影不同,这段师生恋发生在女老师和男学生之间。

中学生正值青春期,对性充满了好奇,男主角史迪就是其中一个。新来的老师维奥娜,年近四十风韵犹存,自然成了他的性幻想对象

不是谁都能谈师生恋(不是谁都能谈师生恋)(15)

(史迪亲吻老师坐过的椅子。)

维奥娜的丈夫早就有了外遇,夫妻貌合神离名存实亡。寂寞空虚的她没有拒绝史迪的求爱,于是两个人开始了干柴烈火般的肉体之爱。

不是谁都能谈师生恋(不是谁都能谈师生恋)(16)

在这段关系中,维奥娜是主导者,她重新掌握了对性的控制权;史迪则是服从的那一方,被引导着经历性的启蒙

久而久之史迪甚至没办法和同龄女生发展一段更“正常”的爱情,因为他已经完全被维奥娜支配,沦为欲望的仆从。

不是谁都能谈师生恋(不是谁都能谈师生恋)(17)

随着史迪自我意识的苏醒,维奥娜的控制欲就越来越难得到满足了。为了报复,她把史迪开除出了班级。愤怒的史迪在黑板上写下一句“对的是我,错的是你”,宣告成长和独立。

不是谁都能谈师生恋(不是谁都能谈师生恋)(18)

这段师生恋中,几乎没有真正的感情发生。空虚的维奥娜利用史迪的性满足自己的控制欲,而史迪从中得到了性启蒙和成长。

2001年哈内克执导的《钢琴教师》,也讲了一段“畸形”的师生恋。

伊莎贝尔·于佩尔扮演的钢琴教师艾丽卡,气质清冷不苟言笑,对待学生十分严苛。在这样禁欲系的外表之下,却是无处发泄的欲望——她对正常的性爱失去了兴趣,只有自残、偷窥能给她快感。

不是谁都能谈师生恋(不是谁都能谈师生恋)(19)

年轻英俊的学生沃尔特对她心生爱慕,艾丽卡以为自己终于找到了欲望的出口。

不是谁都能谈师生恋(不是谁都能谈师生恋)(20)

她不回应沃尔特的主动求欢,却要求他像一个歹徒一样粗暴对待自己。沃尔特一开始无法接受这种“游戏”,但最终还是如她所愿。然而,艾丽卡却发现自己并不能从中得到快感。

影片的最后,艾丽卡在演奏会开始前,用随身携带的匕首刺向胸口。原著里是这样写的:“除了能损害自己,她还能损害谁呢。 除了默默地穿过人群,走回家,明天继续在这个正常世界里偷偷地病态地活下去,直到死亡将她带走,她找不到出口。”

不是谁都能谈师生恋(不是谁都能谈师生恋)(21)

父亲死于精神病院,母亲专制不可理喻,日复一日的精神折磨让艾丽卡心理变态。她对沃尔特没有丝毫爱意,只不过是利用他发泄自己病态的欲望,快感消失殆尽的时候,这种关系也就没有继续下去的必要了。她是施虐者也是受虐者,生来孤独,也将一直孤独下去。

《教室别恋》、《钢琴教师》都在讲被欲望支配的师生恋,最终学生都走出了畸形关系的漩涡,而老师都“继续在这个正常的世界里偷偷地病态地活下去”。

没有爱情,只有欲望,看似情色片,却并不卖弄色情——这类师生恋电影的真实目的,是挖掘人性中隐秘的病态心理

套路三:醉翁之意不在酒

代表作:《丑闻笔记》、《无理之人》

师生恋电影不谈爱与性,那还能谈什么?

2006年的英国电影《丑闻笔记》就另辟蹊径,让师生恋成为一个“事件”,而让它的见证者成为主角

老教师芭芭拉(朱迪·丹奇扮演),常年用日记记录自己的生活和心中那些不为人知的想法。希巴(凯特·布兰切特扮演)是学校新聘请的美术老师,年轻优雅,她的到来成了全校师生的焦点。

不是谁都能谈师生恋(不是谁都能谈师生恋)(22)

芭芭拉用尽浑身解数讨好希巴,两人成为了亲密的朋友。然而,希巴不知道的是,芭芭拉的心思并不简单——她想把她据为己有,让她对自己言听计从。

不是谁都能谈师生恋(不是谁都能谈师生恋)(23)

同时,一个15岁的男学生也在接近希巴,他凭借美术天赋成功吸引了她的注意,甚至编造身世只为了得到她的同情。

希巴的丈夫老迈年高,女儿叛逆儿子残疾,家庭生活并不让她快乐。于是,她没抵挡住学生的攻势。

不是谁都能谈师生恋(不是谁都能谈师生恋)(24)

芭芭拉撞破这段禁忌之恋,以此为筹码,变本加厉地要挟希巴,当希巴没能满足她的要求时,她就向校方泄露了这个秘密。

牢狱之灾当头,希巴终于发现了芭芭拉的日记,认清她的真面目。然而芭芭拉仍然继续寻找她的下一个年轻美丽的猎物……

不是谁都能谈师生恋(不是谁都能谈师生恋)(25)

师生恋作为一个丑闻事件,是致使芭芭拉露出真面目的导火索,它直接使本来就脆弱缺乏主见的希巴,沦为畸形“友情”中被控制的一方——借此,电影聚焦人性的阴暗莫测

伍迪·艾伦2015年的作品《无理之人》,师生恋是配角,谋杀才是主角。

哲学教授阿贝(杰昆·菲尼克斯扮演)不羁放纵爱自由,热爱哲学的吉尔(艾玛·斯通扮演)和他的观点不谋而合,两人自然而然产生了爱情。

不是谁都能谈师生恋(不是谁都能谈师生恋)(26)

阿贝和吉尔在餐厅吃饭时,无意中听到邻座的女人抱怨一个法官让她输掉了孩子的监护权。于是阿贝萌生了一个危险的念头——谋杀法官。

而且,他也的确这么做了。法官没过几天就死于氰化物中毒,阿贝相信警察绝对不会怀疑到自己这个“无关的人”头上。

然而,吉尔还是察觉到了蛛丝马迹,她试图劝阿贝自首,却没想到对方已经走火入魔甚至想把她也灭口——不仅没得逞还丢了小命。

不是谁都能谈师生恋(不是谁都能谈师生恋)(27)

影片充满了存在主义哲学的讨论,但没有对师生恋发表观点。不过,这个设定也并非噱头:一方面,电影通过阿贝这个特立独行的老师,破除了师生恋所谓的禁忌感;另一方面,虽然阿贝和吉尔的哲学有着很多共同点,但两人对待生命、谋杀的态度却完全不同,这种反差值得玩味。

《丑闻笔记》和《无理之人》处理师生恋的方法走向两个极端:前者直接把师生恋定性成丑闻、犯罪,重点展现它的禁忌性以及由此导致的悲剧;后者则削弱了师生恋中学生与老师的权力关系,而突出“我思故我在”式的主体性

醉翁之意不在酒,假如把眼光局限在“师生恋”,我们容易忽略电影真正想传达的信息。

最后,阿图想问问各位毒饭:你怎么看待师生恋?

不是谁都能谈师生恋(不是谁都能谈师生恋)(28)

Sir电影原创,微信ID:dushetv

微信搜索关注:Sir电影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