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十二帝无一昏君 失之毫厘差之千里

清朝十二帝无一昏君 失之毫厘差之千里(1)

提起康熙皇帝不知道大家怎么看,在清朝迷的眼里,康熙也算是一个千古一帝。平三藩事件,收台湾,葛尔丹,体现了康熙的雄才大略,目光长远。

但是实际上,平三藩是一次巨大的政治危机,这是康熙非常不成熟的一次决断,虽然最后以成功结尾,完美收官,但是不得不说这是一步险棋,走错一步就会满盘皆输。这时候的康熙正年轻,年少轻狂,对朝中的危机还有三藩的实力,并不是真正的了解。

清朝十二帝无一昏君 失之毫厘差之千里(2)

这时候20岁的康熙可以用初生牛犊不畏虎来形容,他丝毫不畏惧这三名久经沙场的老将,一意孤行要撤藩。

其实关于三藩问题,朝中早有争论,不过因为当时内部混乱,又有鳌拜把持朝政。自家院里的火还没灭,也就没精力去考虑削藩的事情。

等到鳌拜被擒之后,康熙决定将三藩一举拿下。因为年轻的康熙认为此时已经天下太平,清朝统治已经很稳固了,三藩虽然老奸巨猾,却掀不起三尺浪。

清朝十二帝无一昏君 失之毫厘差之千里(3)

但康熙绝对没有想到他这个决定竟然差点让清朝覆灭,公元1673年,尚可喜请求归养辽东,并想让自己的儿子尚之信继续镇守广东。而康熙却果断下令撤藩。

在同年的七月吴三桂假意上书请求撤藩,康熙觉得这是正好瞌睡,又有人送枕头。4个月后吴三桂举起了反清复明的大旗,彻底与清王朝决裂。这时候的康熙才反应过来,原来撤藩是假,麻痹是真。吴三桂屡战屡胜,先后攻克了常德、岳州等湖南大部分地区,然后与尚之信、耿精忠联络,三人同时造反。

清朝十二帝无一昏君 失之毫厘差之千里(4)

南方几个省,战乱再起。满清在一夜之间丢掉了6个省,战火一度烧到了陕西。年轻的康熙做梦都没有想到这三个老家伙这么猛,满清瞬间就走到了崩溃的边缘。好在后来三个老家伙闹了内部矛盾,这才给了康熙可乘之机。他派大军直取吴三桂,同时放手任用汉族的精兵良将,这才挽回了颓势。

吴三桂虽然猛,但年纪确实大了,也算是强弩之末。公元1678年,吴三桂在称帝没多久就郁郁而终。尚之信、耿精忠也陆续投降。

清朝十二帝无一昏君 失之毫厘差之千里(5)

三藩之乱虽然被平定,但给清朝造成的损失是不可估量的。这个刚刚恢复生机的清王朝被这么一折腾,元气大伤,生灵涂炭。如果康熙能够再忍几年,等吴三桂上了年纪再削藩,很可能就不会有这么大的动静。孙子兵法讲,不战而屈人之兵乃上之上策。

康熙平定三藩虽然是战功,但也是一将功成万骨枯。并且中间充满了侥幸,如果三藩精诚团结,历史恐怕就要从此改写。再加上当时的八旗兵已非昔日那般勇猛,好在当时用了汉人,如果没有这些汉人,康熙说不定真的会成为一个亡国之君。

清朝十二帝无一昏君 失之毫厘差之千里(6)


大宇明天见,大宇天天见。喜欢探索,宇宙,历史的朋友,欢迎关注大宇茶馆,每日最少三更。

【图片内容来源于网络,侵删】

清朝十二帝无一昏君 失之毫厘差之千里(7)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