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给刘备分析荆州之败(不是有借无还而是应当应分)

“刘备借荆州----有借无还”,这句从三国演义里演化出的歇后语很有名,而刘备也因为借荆州,给人以借东西不还,耍赖的印象。

其实,真实历史不是这样的。

01、刘备借的不是荆州

诸葛亮给刘备分析荆州之败(不是有借无还而是应当应分)(1)

首先要重点说明一下,历史上的荆州和现在的荆州不是一个概念。那时的荆州相当于现在的一个省,是东汉十三州之一,包括南阳郡、南郡、江夏郡、长沙郡、零陵郡、武陵郡、桂阳郡七个郡,位于中心要塞,是兵家常争之地。

荆州本来的主人是刘表,赤壁之战后被魏、蜀、吴三家瓜分。曹操保有北面的南阳郡,孙权掌握了南郡江北部分和江夏郡一部分,刘备除了本来已有的江夏郡外,又扩展了荆州江南地区的长沙、零陵、桂阳和武陵四郡。

建安十五年,刘备亲赴京口拜见孙权,提出“求都督荆州”的要求,这就是所谓的“借荆州”。

在“抗曹联刘”派重臣鲁肃的劝说下,孙权同意把南郡江北部分给了刘备。理由是,强化孙刘联盟共同抗曹,使曹操不敢轻举南犯。

所以,刘备借荆州并非整个荆州,而是南郡江北部分。

诸葛亮给刘备分析荆州之败(不是有借无还而是应当应分)(2)

02、并非有借无还

几年之间,刘备集团兵精粮足,进入四川,拿下益州,建立了蜀汉政权。

刘备翅膀硬了,孙权好似受到威胁坐不住了,他派人前去讨要地盘。于是,建安十九年,诸葛谨入川,索求长沙、零陵、桂阳三郡。

刘备采取了拒绝和拖延的态度,让东吴等他取了凉州后,再奉还荆州。

孙权当然不同意,便派人强行前去接管长沙、零陵、桂阳三郡,都被留守的关羽驱逐门外。

诸葛亮给刘备分析荆州之败(不是有借无还而是应当应分)(3)

人算不如天算,时局突然发生转变,曹操进取了汉中,刘备的益州面临危险。担心两面夹击的刘备派人去和孙权议和,双方达成协议,以湘水为界,东部长沙、江夏、桂阳三郡是东吴的,西部南郡、零陵、武陵是刘备的。

这便著名的湘水划界。

荆州归属于谁,借也好、占也罢,都随时局的变化而变化,并不能简单地说刘备有借无还。

03、刘备据有荆州应当应分

《汉晋春秋》记载,力主借荆州的鲁肃如此劝孙权:“初临荆州,恩信未洽,宜以借备,使安抚之。”

诸葛亮给刘备分析荆州之败(不是有借无还而是应当应分)(4)

连鲁肃都承认荆州本来就不是孙权的,而刘备在荆州威望高,得民心。

荆州本来的主人是刘表,而刘备在依附于刘表期间,颇得荆州人望,荆州豪杰归刘备者日益渐多,蜀汉政权建立时,刘备的中坚力量中一半以上都来自荆州。

刘表晚年,因继承权问题发生风波。长子刘琦继承统治权在理在法,但是次子刘琮因母亲是荆州大族蔡氏的女儿,得到蔡、蒯等大部分亲曹派的支持。处于风口浪尖的刘琦便远离政治中心,求外调任江夏太守,以此避祸。

刘琦避祸的同时,也与抗曹派刘备实施联合。

一则是因为刘表不愿在其死后荆州落入曹操手中,二则废长立幼让他对刘琦产生愧疚,而刘琦与刘备的联合让他将信任的天平拨向刘备一方。

最终,刘表临死前托孤刘备,希望刘备辅佐二子。

诸葛亮给刘备分析荆州之败(不是有借无还而是应当应分)(5)

刘表死后,刘琮继位。建安十三年,曹操兵至新野,在亲曹派的众劝之下,刘琮投降,刘备转而辅佐刘琦。

赤壁之战当年的十二月,刘备请刘琦做荆州刺史,随后平定了武陵、长沙、桂阳、零陵。

不巧的是,建安十四年正月,刘琦去世,刘备成了荆州真正的领导人物,由此,刘备势力集团也得以在荆州发展壮大。

所以,无论从法理上还是人望上,刘备都比孙权对荆州地区更具有宣称权。

溯源君认为,如果没有刘备与刘琦的联合,也就没有刘表的托孤,刘备也就不可能拥有荆州,更不可能取得益州。看来,刘琦对刘备巩固地盘建立政权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参考书目:《三国志》《国家人文历史》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