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画正能量(书画静养生命)

文/刘立明 黄泽亮

快节奏的现代社会,生活压力越来越大,忙碌喧嚣中容易迷失自我,人们往往浮躁不安,这些人最需要静下来,为心灵寻找安静的港湾。书画艺术是使人宁静的最好精神载体,无论在外面遇到点事,或内心里有一点事,欣赏书画藏品,或者画几笔画、写几笔字,心情便会慢慢平静下来。

可见书画是生命清静宁静的艺术。中国古代提倡,人体养生要以松、静、自然为原则,在打坐、修道、琴棋书画中静心入定、排除顾虑,从而使人的心神宁静、身体健康,达到去除疾病的目的。《太上老君说常清静经》记载:“人能常清静,天地悉皆归。夫人神好清,而心扰之;人心好静,而欲牵之。常能遣其欲,而心自静,澄其心而神自清。”这是道教中教人遣欲入静的修炼。中医有气功入静养生,民间有向乌龟学习养生,儒生读书期间有打坐入静调息功课,都说明古人喜欢在静中养生。近现代的蔡元培提倡“以美育代宗教”,黄宾虹先生提倡“艺术养生法”也都源于入静养生的理念。书画这一高雅清幽的活动,是入静养生的好方式之一,即通过书画这一种修道方式养气养心,达到宁静、平和、淡定的境界。书画中静养生命则长寿矣!

书画正能量(书画静养生命)(1)

一、从事书画艺术需要安静1.书画是一种雅静的健康生活方式

有人喜欢喝酒吸烟,有人喜欢嚼槟榔,有人喜欢玩牌玩麻将,这些不良嗜好影响着家庭和谐社会安定,影响着人们的健康发展。而书画营造了“近书桌,远酒桌,离牌桌”的良好氛围,培养了人们健康的生活情趣生活方式。特别是退休职员干部,学习书画,能老有所乐、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调息入静,安享退休时光。

如果有志于书画,想学有所成,从更高的要求来升华自己,往往需要闲散的生活状态,通过回归自然、阅读经典、喝茶访友、听琴闻香等追求“宁静简单”的生活!我们就会在平和淡然的过程中遵循自然,观照内心,在休养生息中从事书画艺术创作,表达我们的高雅情怀,慢慢地会离精神更近,人也会变得高尚起来。这样的生活状态,身安意闲,精神愉悦,气息顺畅,生命得以静养,当然更有利于长寿。

2.从事书画艺术乃养生之道

练字习画,或坐或站,时而调养花草时而凝神贯注。姿势上身正腰直,肩平足安稳,臂要展开,腕平肘起,指实掌虚,五指齐力,写字画画时不仅指、腕、肘、肩随之活动,腰腿及全身各部也在运动,这样既练静功,又练动功,寓静于动;既调心神,又动身形,神志畅达,气血流通,这与太极拳有相似之处,“似刚非刚,似柔非柔,刚柔并济”是一种较好的心身锻炼形式。这种“轻运动”非常适合中老年人,中老年人过量运动容易引起衰老和慢病;如果造成肌细胞损伤,对肌肉不增反减,还可能造成免疫力下降。因此,书画这一“轻运动”才是有益健康长寿的方式。

书画是体力和脑力的结合,人的衰老是从大脑的老化开始,书画养生使人情绪愉悦,起到延缓大脑衰老的作用。书画创作可以排泄消极情绪或者抒发积极情绪,增进其心理健康水平。常言道“听曲消愁,书画解闷”说的就是这个意思。书画能养生的记载很多,如宋代诗人陆游说:“一笑玩笔砚,病体为之轻。”何乔潘《心术篇》曰:“书者,抒也,散也,抒胸中气,散心中郁也,故书家每得以无疾而寿。”毛主席也曾说过:“学习书法能休养脑筋,转移精力,增进健康。”

《黄帝内经》说:“静则神藏,躁则消亡。”明代医学家万全在《养生四要》中指出:“心常静则神安,神安则精神皆安,以此养生则寿。”“静神养生”的核心是“静”。现代医学研究证实,人若长期保持“心静”,则精神处于安静放松状态,血压、心率、呼吸均回归正常。所以说心静是养生的第一要义。书画能让人的心静下来,通过学习书画凝神静虑,少躁动,“执笔如处子”,即使是彪形大汉一旦手握毛笔就要怀着处子般沉静的心。人在书画中静心凝神,专一不杂、养神之动,是可以使神有所养、气有所化,从而使肾阳充足、精不泄漏,确实能起到养生的作用。正如古人所谓:“寿从笔端来”“书画者多长寿”。

3.从古至今书画艺术家普遍长寿

据统计,从古至今各种职业中,书画家的平均寿命最长。数据如下: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人均寿命39-46岁,钟繇79岁(151-230),卫夫人77岁(272-349)

隋代唐代人均寿命43-47岁,欧阳询(557-641)84岁,虞世南(558-638)80岁,颜真卿(709-785)76岁,柳公权(778-865)87岁。

宋代人均寿命41-52岁,陆游(1125-1210)85岁。

明代人均寿命46-56岁,沈周(1427-1509)82岁,文征明(1470-1559)89岁,董其昌(1555-1636)81岁,傅山(1607-1684)77岁。

清代前期人均寿命45-51岁,清代后期人均寿命31-34岁,乾隆(1711-1799)88岁,刘墉(1719-1804)85岁,翁方纲(1733-1818)85岁,阮元(1764-1849)85岁。

近现代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中国人均寿命50岁左右,1978年后人均寿命67-77岁,吴昌硕(1844-1927)83岁,齐白石(1864-1957)93岁,黄宾虹(1865-1955)90岁,何香凝(1878-1972)94岁,朱屹瞻(1892-1996)104岁,刘海粟(1896-1994)98岁,林散之(1898-1989)91岁,黄君璧(1898-1991)93岁,沙孟海(1900-1992)92岁,林凤眠(1900-1991)91岁,舒同(1905-1998)93岁,武中奇(1907-2006)99岁,赵朴初(1907-2000)93岁,阳太阳(1909-2009)100岁,启功(1912-2005)93岁,崔子范(1915-2011)96岁,饶宗颐(1917-2018)101岁,吴冠中(1919-2010)91岁,朱德群(1920-2014)94岁,赵无极(1921-2013)92岁……黄永玉现在已经94岁了,依旧生龙活虎!

因为书画,心灵得到洁净,思想得到升华,追求得到满足,身体得到养护,书画是可以养生的!

书画正能量(书画静养生命)(2)

二、欣赏书画艺术使人心静1.优秀的书画作品有“静气”

孟子说:“吾善养我浩然之气”“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优秀的书法或者国画作品注重书画的气韵、气息,强调“浩然之气”与“静气”。例如宋人绘画宁静肃穆,没有一点躁气,是中国绘画史上的一座高峰。观宋画,使人舒意、畅神,可以感受到宋人重人品、重修养,简单、含蓄、谦卑、轻柔的艺术态度,那种文质彬彬的“静气”扑面而来。

“静气”是一种修养。人一旦有了这种气度,心静下来,喧嚣远了,宁静致远,内心的本真就显现出来了,也就跳出名、利、欲的诱惑,得之不喜,失之不忧,心怀坦荡,兰心傲骨。因此,面对各种喧嚣忙碌、纷繁复杂的人事,有“静气”的人拥有一份从容淡定。修身养气实现自我的跨越、精神的升华。这是一种向上的精神力量。

书画贵有“静气”,优秀的书画艺术家创作的时候心平气和,从从容容,笔笔到位,没有那种躁动、粗野,也无疏懒之笔,只有一种安详和静逸。从前车马慢,古人生活节奏舒缓,绝大部分的中国古书画有静境,对之穆然,思之悠然而神往者,画静也。现在整个社会比较浮躁,大家工作压力比较大,工作节奏比较快,看有静气的书画作品,往往让人身心愉悦,涵养正气,心里能够安静下来。

2.欣赏书画艺术使人“心静”

市场经济情况下,人们非常浮躁,大家追求市场,追求虚名。快餐式社会,出现了快餐阅读、快餐饮食,甚至闪婚闪离的快餐式爱情!

真正的艺术作品,让人心定神聚,追求真善美,不偏离轨道,不误入歧途!欣赏优秀的书画艺术,帮助人们在繁忙生活中减少压力,养目养美,使人心静,从而使身体上舒畅顺气、心灵上升华自己。 欣赏书画艺术作品也必须心静,因为在喧嚣而复杂的世界中,只有速度慢了,心平气和了,才能感受到书画艺术的美妙天地,才能结合自身体验感悟书画作品的意韵和真正内涵。生命受到书画滋养的人,在艺术生活中积淀静气,他们内修自我,往往心正气和,外感他人,让人心神安定。

书画正能量(书画静养生命)(3)

三、书画让人找到生命宁静

老子说:“夫物芸芸,各归其根。归根曰静,静曰复命。”意思是说,根是万物生命之来源,回归根才是静,能静才回归生命。这就是讲静态的重要。佛家教导世人不嗔不怒、不妄喜、不惶馁,其实真意也是让人们学会保持宁静的姿态,去看待事物,看待周围的人,看待所有遭遇。戴尔·卡耐基曾经说:“在纷繁复杂的现代社会,只有能保持内心宁静的人,才不会变成神经病。”南怀瑾先生讲生命的能量来自宁静。总之,不因复杂局面而迷失方向,不因敌人挑衅而失去理智,不因事态焦急而自乱阵脚。只能用平静的心,理性地采用策略,才能真正从复杂的境遇中解脱出来 ,胸怀宁静,生命得以滋养。

笔者从事书画创作几十年,主要画中国工笔画,回顾对比自己学书画艺术之前与之后的身心状况。切身体会到明显的变化,学书画之前身体一般,内心焦虑,没有心灵归属感,自从能用工笔画语言表达自我之后,我找到了生命的宁静。工笔画的创作节奏慢,花上几个月时间画一张创作,不着急,不赶工,听着音乐画着画,喝着温茶赏着花,自己种菜亲近自然,睡眠充足,保持每天静养生命,怡然自得的绘画状态。生命状态好了,身体健康了,十年来没生过病,看来生命的根本是在宁静中恢复!

书画是生命高度的陪伴,让你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热爱生命,又让你博学而又有品味;书画也是高雅的思维方式,那就是了解生命,认识自己;书画是艺术、是修行,也是生活方式,既是最超越又是最日常的生活方式。无论是在家养花弄草的园艺生活,还是户外亲近自然的写生实践,投入生活与大自然怀抱让我们陶冶情操,少躁动,达到宁静、平和、淡定的境界。

结语

真心热爱书画的人,大都是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热爱生命之人,愿大家亲近简生活、慢生活、静生活。在书画逸趣中,静心赏画、安静画画,宁静生活,益寿延年,在书画艺术中静养生命。

(原载于《文艺生活(艺术中国)》 2019年第6期 P106-108页)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