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四大名将书法(这位被遗忘的民国大家)

在《心理动力论》中,“本我”、“自我”与“超我”是由精神分析学家弗洛伊德之结构理论所提出的“精神”三大部分。“本我”(完全潜意识)代表欲望,受意识遏抑;“自我”(大部分有意识)负责处理现实世界的事情;“超我”(部分有意识)是良知或内在的道德判断。

当一个人活得极其“超我”,那么,他或将成为超脱的圣人,或将沦为偏执的疯子。民国时期的风云人物于右任则不同,他坚持活出自我,最终,活成一个与众不同的特例。

民国四大名将书法(这位被遗忘的民国大家)(1)

用句现在的话说,于右任有着充沛的“正能量”,他的一辈子都用在建功立业上。从政治上看,他是治国元勋,担任过监察院、审计院的要职,与孙中山先生私交甚密,就连蒋介石都让他三分;从教育上来看,于右任参与了复旦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等名校的创建,为教育事业不遗余力;从文学上看,于右任身为民国时期的大书法家,留下数不清的墨宝。

并且,从慈善上看,不论于右任的故乡陕西,还是奋战在抗战前线的士兵,都受到过他的捐赠;从道德层面上看,他一生都在帮助他人,对于诋毁和诽谤向来一笑置之,十分高尚。人无完人,于右任唯一“美中不足”的地方就是他对待财产:他的人生与富裕毫不搭边,财产于他而言完全是“身外之物”。

民国四大名将书法(这位被遗忘的民国大家)(2)

清朝末年,很多陕西籍人士纷纷南下四川经商,于右任先生的父亲于新三也随乡人来到四川,选中了民风淳朴的岳池经商,其父亲曾与人在岳池县城开当铺近二十年。于右任先生也就在岳池度过了他的童年,民国28年的时候,热爱教育事业的于右任斥资三千五百银元,选中岳池县城西门外土观寺修建一所中学,并且,以父名“新三”作校名,自己任校董事长。

晚年的于右任有严重的牙齿问题,他想去医院装一副假牙,因为,一副假牙要八千台币,于右任始终换不起。某次,于右任生病住院,对自己的副官吵嚷着要回家养病,原因竟是缺钱。于右任在日记中记载到:“我的财产已经花光,是可以向天发誓的。如果,有人怀疑我是富人,那么,肯定是别人陷害我。”

之后,经国来探视时听说此事,替于右任付了住院费,此公这才安心住在医院。

民国四大名将书法(这位被遗忘的民国大家)(3)

最令人匪夷所思的是,于右任故去后没有留下一分一厘的财产。当他的长子与下属打开他的保险箱时,所有人都震惊了:保险箱里没有任何值钱的东西,只有些日记、信件。

那么,于右任有多穷呢?

早年夫人替他做了一双布鞋,直到两岸分割时他都舍不得穿。于右任的保险箱被公诸于众后,人们纷纷赞其:“清廉自苦,元老典范”,而报社则评价于右任“三十功名袖两风,一箱珍藏纸几张。”

按理来说,于右任官位极高,在民间享有威望,不论如何他的生活都不至于落得换不起假牙的地步。并且,于右任就算不接受贿赂,民国政府的工资和津贴也足够他享受生活了。况且,于右任的书法非常有名,不论如何换些零花钱根本不成问题。于右任一生节俭,不住豪宅、不买豪车,但是,总得给自己的后人留些财产吧?

民国四大名将书法(这位被遗忘的民国大家)(4)

然而,于右任活得就是这么“超我”,活脱脱的两袖清风。

早年间,于右任背着一副褡裢,里面装着两方印章,但凡有人向于右任求墨宝,于右任从不拒绝,挥笔便写,分文不取,没有一点架子。所以,不论平民百姓还是达官显贵,向于右任索取墨宝的人如过江之鲫。有时,于右任前往医院慰问老兵,往往一晚上要写几十幅字。他的秘书想要替于右任执笔,却被于右任一口回绝。

于右任不想将自己的艺术作为获取回报的手段,只是单纯的将其视作人生乐趣,一种随性而为的小玩意。并且,于右任的生活中充满了乐趣与豁达,某天,一位俏佳人登门拜访,对于右任所:“您不是一直倡导恋爱自由吗?今天我就相中您了。”于右任风趣的答道:“就算是恋爱自由也得双方都同意啊,我家里有个相濡以沫的好老伴,我可不能离开她。”

民国四大名将书法(这位被遗忘的民国大家)(5)

某次,于右任回到单位处理公事,发现几个年轻的属下正在翻看小黄书,被于右任发现后面面相觑不知所措。于右任幽默的说道:“你们都是血气方刚的年轻人,不适合读这种书,倒不如给我,待老夫拿回家关门研读。”随后,没收了这些书扬长而去。

还有一次,于右任在宴会上喝多了,宴会主人请于右任写字,于右任酩酊大醉,随手写下“不可随处小便”。于右任酒醒后觉得太过荒唐,便命人拿来一把剪子,将六个字剪下重新编排,排列为“小处不可随便”,使这幅字“化腐朽为神奇”,格调提升好几个档次。

甚至,之后于右任还幽默的说道:“你们看,这不是很好的座右铭嘛!”

民国四大名将书法(这位被遗忘的民国大家)(6)

相比于老所处的年代,如今,我们的生活中少了变乱和激荡,但是,却多了功利和浮躁。现代人就像是机器一样无时无刻不再快节奏中告诉运转,随时都有可能遇到挫折,而于右任“不思八九,常思一二”的处事之道是值得我们借鉴的养心良方。

那么,我们何不像于老一样活得宽博与潇洒呢?

民国四大名将书法(这位被遗忘的民国大家)(7)

最后再说一点,那就是当于老临终的时候,他努力的竖起两个巴掌,其中,一个巴掌是“一个指头”,另外一个巴掌则是“三个指头”,多年来,一直是一个谜。后来,资深报人陆铿觉得,应该这样去理解于右任的“一个指头、三个指头”,于老其实是想说:

“将来中国统一了,将他的灵柩运回大陆,归葬于陕西三原县故里。”

参考资料:

【《官场外的于右任:一蓑烟雨任平生》、《于右任与岳池新三中学》】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