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真实姜子牙(历史上姜子牙一直被尊为武圣)

古典名著《封神演义》把姜子牙描绘得神乎其神,让人过目难忘。书中诸神都是他封号的,他是管天下所有神的神。因此有这样两句话流传了多少代,即:“太公在此 诸神退位”;“太公在此,百无禁忌”。

历史上的真实姜子牙(历史上姜子牙一直被尊为武圣)(1)

可能受文学作品和影视剧影响,不少人早已把姜子牙当成了传说中的神仙。其实这是个认识误区。

史料介绍,姜子牙(约前1156—约前1017年),亦作姜尚,中国著名历史人物,商末周初人。姜姓,吕氏,名尚,一名望,字子牙,或单呼牙,别号飞熊,因其先祖辅佐大禹平水土有功被封于吕,故以吕为氏,也称吕尚。

姜子牙生平坎坷多磨而又轰轰烈烈、神秘莫测。他一生在军事、政治、经济思想等方面都有卓越建树,尤以军事为最。所以司马迁言“后世之言兵及周之阴权皆宗太公为本谋”,他称得上兵家之鼻祖,军事之渊薮。

(网络图片)

这就是“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一说的来源。

此后,姜子牙辅佐武王伐纣建立了周朝。同时,他又是齐国的缔造者,是周文王倾商,武王克纣的首席谋主、最高军事统帅与西周的开国元勋,齐文化的创始人,一直活到139岁寿终。

作为一位满腹韬略的贤臣和非凡的政治、军事家,姜子牙一直受历代统治者崇尚,体现在《诗经》等唐朝以前的许多史料及文学作品中颂文颇多。

唐太宗即位后,外夷相侵,内患未除,政局动乱,国家面临百乱待治,百废待兴的局面。为了达到“安人理国”的目的,唐太宗自称是姜子牙的化身,在磻溪建立太公庙,他用这一举动告诉人们,他要象周文王访贤并重用姜子牙那样的贤臣良将,他后来果然得到了一大批治世理国的人才,实现了“贞观之治”。

之后的唐玄宗为求国内安宁,也需要像姜子牙那样披肝沥胆,呕心沥血,忠贞不二的勤勉事主的人才。于是便于公元731年(开元十九年)敕令天下诸州各建一所太公庙。并要求以张良配享,在春秋仲秋月上戊日祭祀。每当发兵出师或各将领及文武举人应诏,都要先去太公庙拜谒。

公元739年(开元二十七年),唐玄宗又追谥姜子牙为“武成王”,使之成为中华民族“武圣人”。

姜子牙治国,确立了“因其俗,简其礼,通商工之业,便鱼盐之利”的治国方针,在齐国数百年的发展史上,代代相传,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确立了齐文化在华夏民族的历史地位。

尽管姜子牙是位久远的历史人物,但人民崇拜他的高尚人格,悼念他的丰功伟绩,便以朴实的感情编造出他的很多神话故事歌颂他。说他曾在昆仑山学道,后奉师命下山助周灭商,灭商之后又奉师命发榜封神。在《太平御览》和《封神记》等书中逐步把他神化起来。

在唐王朝,姜子牙被皇帝封为武圣、武成王。宋真宗时,又封姜子牙为昭烈武成王。到了元朝时期,民间对姜子牙增加了一些神话传说。到明代万历年间,许仲琳创作了《封神演义》小说,从此,姜子牙由人变成了神,并且为民间广为信奉。

史料记载,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军事家孙武、鬼谷子、黄石公、诸葛亮等都学习并吸收了姜太公《六韬》的精华,而且当今世界上的政治、经济、管理、军事、科技等领域仍在借鉴太公《六韬》的精华思想。

历史上的真实姜子牙(历史上姜子牙一直被尊为武圣)(2)

(影视剧照)

还有人们所熟知的成语“覆水难收”,据说是源于姜子牙生活中的典故,说是:

姜子牙早些时候只知道钓鱼,家里贫困,其妻马氏嫌弃姜尚,欲图离去,姜子牙劝她说:“我有朝一日会得到荣华富贵,你可别这样做。”马氏不听劝告,离开了他。后来姜子牙帮助周王建立了周朝,马氏见其地位、财富都很好于是想和姜子牙破镜重圆,但姜子牙早已经看穿了马氏的为人,就将一壶水泼在地上让马氏去捡回来,马氏只能拿回淤泥,姜子牙于是说:“若言离更合,覆水已难收”。

至今,在山东、河南、陕西等地。多建有姜太公纪念馆、姜太公祠、姜太公文化园、钓鱼台、姜太公故里等纪念场所,还有姜太公钓鱼节等专门纪念活动每届都搞得红红火火。

衷心感谢各位朋友阅览《掌心春秋》,如果您喜欢,可点击栏目右上角的提示“订阅”或“关注”。我们共同赏析历史趣闻,回忆历史往事…(声明:文中配图均源于网络)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