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午不食10天减肥法(过午不食减肥法的安排)

过午不食原本是佛陀的一种修行方式,到了现代因为肥胖的干扰,部分通过实施过午不食来帮助减肥,短期确实出现了体重下降的表现,自然而然这种方法就被推广开来,很多人效仿。下面看一下过午不食减肥法是如何安排的。

早餐:吃饱(饱食期)

午餐:吃饱(饱食期)

下午3点后不再进食,除了口渴喝水外(空腹期),直到次日早餐再次进食。

直接减少了晚餐不吃饭,一天的摄入的热量自然就减少,对于一些比较肥胖的人士,从来没有减肥过的,短期是能明显的感觉到体重下降,但是长期进行的话,就会导致身体基础代谢下降,一段时间后就会遇到平台期。

过午不食10天减肥法(过午不食减肥法的安排)(1)

而且食量减少是否有益健康还需要综合来看

很多这类言论的实验都是通过线虫或者动物研究得出,包括老鼠和猴子,都没有主动限制食量的意识。它们在大自然中原本过着有一顿没一顿的生活,怎么会有节制食量的自觉呢?在人工喂养条件下,天天食物不愁,又不需要为寻求食物而辛苦奔忙,人为帮它们控制一下食量,当然是有利延缓衰老的。

但是,我们并不是线虫,也不是被关在笼子里无所事事的猴子。在人类当中,情况就比较复杂了。的确有一部分人日常饮食过量,但有些人饮食数量正常,甚至还有些人原本营养不足。

对于传统西方饮食而言,一餐就能吃掉150~200克的大块牛排和一堆炸薯条,餐后还要吃油腻腻的甜点,再加上两餐之间的炸薯片、曲奇、冰淇淋之类高热量零食,的确是很容易吃过量的。在这种情况下,少吃25%是有利健康的。

但是,对本来就不会吃到胃能够容纳的最大量的人来说,在原本热量并不过多的前提下,再少吃25%,真的会更好么?那就不一定了。

在人过50岁之后,本来就处于肌肉逐渐减少、体能逐渐下降的状态中,到70岁以上更是极易出现「肌肉衰减症」(sarcopenia),严重影响健康长寿。

年轻的时候,如果短时间中食物数量太少,或一日中某餐营养不足,身体还能调整;但年过50之后,蛋白质合成能力日益下降,分解代谢占主导,本来肌肉就不多的人,还经常搞「过午不食」、「少食」之类「养生」措施,恐怕就适得其反了。

看了近年来的人类减食研究,在长达半年的减热量15%实验后,发现受试者的确瘦了,炎症反应下降了,血压血脂降低了,但是,他们的肌肉减少了,基础代谢率下降了,体温也下降了。而且,这研究还不是在老年受试者中做的。

试问,对于一个原本肌肉不足体能偏低的人,或者本来低血压、怕冷的女性,特别是夏天还要穿长袖的老年人来说,代谢率下降、体温下降,是不是好的变化呢?显然不是的。

各位看看各国各地长寿老人的调查,似乎没有发现很多长寿老人是靠长期「过午不食」、饥饿节食、「减食25%」之类获得长寿的。长寿老人们通常是牙口好,胃口好,多年来能吃又能干的。

所以过午不食减肥法只适用年龄比较年轻,饮食本身就暴饮暴食的人群上,适当的过午不食可以减少饮食,控制到适量。而本身就上年龄,饮食吃的就不多,还有各类体虚、贫血的人群就要注意,过午不食不但不能减肥,还会让自己的亚健康越陷越深。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