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钦州大蚝养殖基地(钦州大蚝年产突破26.5万吨)


广西钦州大蚝养殖基地(钦州大蚝年产突破26.5万吨)(1)

盛夏时节,骄阳似火,钦州茅尾海海面上,一行行养蚝浮排蔚为壮观。从事大蚝养殖的农户们驾着小船,顶着海风烈日,在蚝排之间来回穿梭,期待辛勤劳作换来大蚝的丰厚回报。

广西钦州大蚝养殖基地(钦州大蚝年产突破26.5万吨)(2)

钦州港大蚝万亩养殖基地航拍图

“这个蚝是去年8月养的,今年9月就能卖了,公司所有蚝排总产量预计将达到 1100吨。”在自家的大蚝养殖基地,钦州天泽地润养殖有限公司董事长刘星锋从海水中提起一串大蚝,开心地说。

据钦州地方志记载,钦州人采集、食用大蚝至少有300多年的历史。在过去,去海里采蚝,被称为是“氽水”,钦州在新中国成立前还保留着“氽水”这样的采蚝生产方式。 当时渔民采的蚝只够自给自足,没有卖到市场,内地人是吃不到大蚝的。

而70年后的今天,全市大蚝养殖面积达15万亩,产量26.5万吨,年产蚝苗达1.3 亿支(串),产业综合产值28亿元,钦州大蚝养殖面积、产量、苗种产量均在广西排名第一。加工生产的原汁蚝油、蚝豉系列产品畅销粤、港、澳等地,初步形成育苗、养殖、销售一条龙的产业化经营体系,并带动了水泥、竹木、化工(聚氯乙烯)、物流等相关行业的发展,从业人员达10万多人。2019年,钦州大蚝养殖面积、产量和产值,分别占海水养殖总面积、总产量和总产值的65.3%、78%和39.8%,大蚝已成为钦州市海水养殖优势特色品种和水产养殖的支柱产业。

钦州市农业农村局资料显示,进入21世纪以来,钦州市历届党委、政府加大对水产养殖业,尤其是大蚝产业高度重视,并在政策、资金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2011年5月,随着市委、市政府《关于实施“特色农业提升工程”的决定》出台,大蚝被列入全市重点提升的八大特色优势农业产业,给予重点扶持。从2012年起,市财政平均每年拨出50万元至300万元的经费支持大蚝养殖、举办蚝情节、产业规划、加工销售等。据统计,2012年至今,我市支持大蚝产业发展资金超过2000万元。

广西钦州大蚝养殖基地(钦州大蚝年产突破26.5万吨)(3)

针对大蚝养殖投入大、风险高问题,2015年,钦州市积极探索,成功创出全国首例“政策性牡蛎养殖风力指数保险”。此项保险规定,无论是否损失,只要台风等级达到10级以上,均按每亩9000元的保额乘以对应的风力指数赔付,解决了养殖户的后顾之忧。

从滩涂插养到浮筏吊养茅尾海蚝苗产量占全国七成

“以前我们培育的蚝苗,大部分卖到广东湛江、海南等地,近几年,销往越南等周边国家的蚝苗越来越多。”钦州市兴港养殖有限公司总经理钟应桥说,兴港养殖有限公司以培育蚝苗为主,现有育苗蚝排400多个,今年投苗量达2000 万串,是钦州市投苗量最大的采苗公司。

据钦州地方志记载,钦州市真正的大蚝人工养殖从新中国成立后开始,50年代以石块、贝壳为主要附着器在天然产蚝区进行底层养殖,60年代以水泥柱为主要附着器进行滩涂养殖。“当时,钦州人发挥自身的聪明智慧,将水泥柱插进滩涂里,让蚝苗附在水泥柱上自然生长。这种大蚝滩涂插养的模式一直延续到80年代,规模大的时候,面积达10万亩。”市水产技术人员告诉记者,“这种模式只改变了大蚝的生长方式,扩大了养殖面积,却没有改变它的生长环境,产量并不是很高。”为提高大蚝产量和效益,1990年,水产技术部门的专家们开始在七十二泾进行浮筏吊养(笼养和水泥柱吊养) 实验,结果大获成功,不仅大蚝个体均匀,产量也得到大幅提高。资料显示,90年代中期,浮筏吊养(水泥柱)的大蚝亩产达5-7吨,较滩涂插养产量增了1倍多。此后,“浮筏吊养”逐渐取代了“滩涂插养”。

广西钦州大蚝养殖基地(钦州大蚝年产突破26.5万吨)(4)

养殖户收获吊养大蚝


进入21世纪后,为节约养殖成本,水产技术部门又进一步改进技术,水泥片 (串)浮筏吊养很快代替了水泥柱浮筏吊养。自此,钦州市大蚝亩产最高可达30吨,是滩涂插养亩产的6.6倍。

浮筏吊养模式的出现,也带动了采苗技术的变革。

2007年,水产技术部门历时两年,在茅尾海海域研究出了球式片状大蚝采苗技术,大蚝采苗方式开始由滩涂水泥柱插养采苗转变为水泥片浅海沉架式采苗,标志着钦州市大蚝采苗技术进入了新时代。相对于滩涂插柱采苗,浅海沉架水泥片采苗不仅上苗率高、占用海域面积少,不易造成滩涂泥淤积,而且劳动强度大大降低,效益显著提高,也适合浮筏吊养需要。

据统计,2009年钦州市采用水泥片沉架采苗技术后,采苗数量由原来每亩滩涂1万只增加到每亩沉架6-7万串(只),总产量最好时,整个茅尾海的采苗量达1亿串(只)。茅尾海海域天然采苗区蚝苗品种纯度高,具有个体大、品质好、生长快等特点,深受市场欢迎,吸引了广东、海南、越南等国内外的客商纷纷来钦购苗。目前,全国70%的蚝苗来自钦州,茅尾海成为全国最大的大蚝天然采苗基地。

近几年,钦州市还通过实施大蚝特色产业提升工程和乡村振兴战略,扶持养殖龙头企业、养殖大户开展深海大蚝标准化吊养示范,推广健康养殖技术措施,保证大蚝质量安全,带动大蚝吊养发展。全市现已形成以龙门七十二泾海域为中心的连片万亩大蚝养殖基地5个,标准化大蚝吊养基地15个,大蚝产业从散户型养殖向基地化、规模化、标准化方向发展,大蚝采苗、养殖技术在国内大蚝养殖行业中处于领先水平。

从“中国大蚝之乡”到区域品牌百强品牌价值高达46.48亿元

钦州大蚝,是钦州名特优水产品,成品大蚝以体大、肉嫩、味正著称于世,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就深受广大消费者的青睐。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及农业农村部门注重大蚝品牌建设,积极培育大蚝产品品牌。

广西钦州大蚝养殖基地(钦州大蚝年产突破26.5万吨)(5)

2002年,钦南区被中国农学会产业经济委员会命名为“中国大蚝之乡”。

2011年,钦州大蚝荣获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

2016年,钦州大蚝首次登陆中国品牌价值榜,成为广西唯一上榜的养殖业品牌, 品牌价值评价为45.48亿元。

2017年,荣获“2017年中国百强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

2018年5月,钦州大蚝荣登2018年中国区域品牌(地理标志产品)前100名排行榜,名列第69位。同月,钦州大蚝再次入选中国品牌价值榜,品牌价值为46.48亿 元。……名气越来越大,品牌价值不断攀升,钦州大蚝正成为北部湾畔的“新宠儿”、钦州城市新名片,据统计,钦州大蚝产业超百亿元。

冬季是钦州大蚝最肥美的季节。2010以来,钦州市每年定期在冬季举办“蚝情节”,向海内外游客和客商展示独特的蚝情文化,以蚝传情、以蚝交友、以蚝引商,并量身定制推出各类主题活动,形成了“游、品、购、产、销”融合发展的活动品牌。2017年,“钦州蚝情节”被农业部评为国家级示范性渔业文化节庆。

广西钦州大蚝养殖基地(钦州大蚝年产突破26.5万吨)(6)

2017年、2018年,钦州港区大蚝养殖示范区和钦南区龙门蚝湾大蚝产业核心示范区相继获评为自治区现代农业核心示范区。2019年1月,钦南区获评为中国大蚝特色农产品优势区。为打造示范区升级版,钦州市提出实施钦州大蚝现代特色农业(核心)示范区建设提质升级三年行动计划,以创建国家级大蚝现代特色农业产业园和建设完善钦南区钦州大蚝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为抓手,推动钦州大蚝现代特色产业提质增效,把钦州大蚝打造成中国知名品牌。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为提质发展,近年来,钦州市积极指导支持龙头企业创建钦州大蚝养殖区,并建设完成钦州大蚝养殖产品可追溯体系。同时加强特色农产品“三品一标”培育认证,指导钦州市洋淦生态渔业科技公司成功申报大蚝有机食品认证,扶持广西金海环岛渔业公司成功申报无公害产地认定、无公害农产品(大蚝)认证和有机食品认证。取得有机食品认证的钦州大蚝产品,价格由5-7元/公斤提高到 12-15元/公斤。

尤为关键的是,推进大蚝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延长大蚝产业链。钦州市大力发展大蚝精深加工,通过招商引资,积极引进一批国内知名龙头企业落户钦州,如广西阿蚌丁现代渔业科技产业园项目、龙门港水产产业园项目。截至目前,全市大蚝产业专业合作组织和加工企业11家。投资金额5.2亿元的广西阿蚌丁现代渔业科技产业园项目也将于近期正式投产,为大蚝精深加工的起步开了一个好头。(来源:钦州市农业农村局 文/李选积 叶建春 图/梁武 农丰)


本文为广西农业农村厅头条号原创,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如有侵权,本号将保留进一步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广西钦州大蚝养殖基地(钦州大蚝年产突破26.5万吨)(7)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