猕猴桃为什么要使用膨大剂(膨大剂非洪水猛兽)

猕猴桃为什么要使用膨大剂(膨大剂非洪水猛兽)(1)

最近,一则关于“猕猴桃使用膨大剂不要再购买”的帖子在网上疯狂转发。该帖子称,膨大剂使一个100克的猕猴桃,净增80克左右。其主要危害神经系统,也有可能造成儿童发育不良、痴呆等。那么,到底什么是膨大剂,猕猴桃中有没有使用膨大剂,膨大剂对人体到底有没有危害呢?

一、什么是膨大剂?

膨大剂属于农药范畴,是一种植物生长调节剂。从使用功能来看,植物生长调节剂具有催熟、膨大、延长花期、促进生长等作用,对于提高农作物产量、延长储存期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美国、欧盟等发达国家和地区在蔬菜、水果种植、储存中也普遍使用。

对于植物生长调节剂在农产品中残留而言,我国农药获准登记有一套严谨的科学认证过程,除了田间效果试验,还包括毒性试验、残留试验、环境生态试验等,其中毒性试验的整个论证过程涉及到卫生、农业、工信、环保、林业等九部门,只要有一个部门提出疑议,相应的试验就要推倒重来,直到试验结果无疑议。只有九部门全部通过,才能获得农药登记资格。经过几年论证,膨大剂的相关实验结果均获通过。因此,膨大剂在我国是允许在限量范围内使用的。

二、膨大剂是否对人体产生危害?

我国对植物生长调节剂采取了严格的安全管理措施和使用规定。首先,对农业生产允许使用的植物生长调节剂,在我国是要进行登记注册的,在登记注册过程中,对其安全性会进行严格的评价和测试;第二,制定了农药残留限量标准,确保残留量不会对人体健康产生影响。膨大剂的实际用量很小,是把市售0.1%氯吡脲溶剂又稀释了100倍再喷洒或浸泡,对大量产品检测的结果显示,基本测不出有植物生长调节剂存在,只要按照批准使用方法使用,这个使用剂量不会对人体有害。

2008年美国环保署对膨大剂的说明为:“膨大剂是一种已在世界各国安全使用多年的植物生长调节剂,关于膨大剂的毒性有完备的数据。根据各项风险评估,可以合理确定,不论是对一般人群还是对婴儿、儿童,膨大剂残余物累积都不会造成危害,无证据表明膨大剂具有神经毒性。”

三、膨大剂利弊分明,果农使用谨慎

膨大剂的使用分为两种情况。一是在花期,花朵刚掉落,滴在花蒂上,此时使用有助于后期多结果实;二是在幼果期,此时果实初长成,用膨大剂可以使果实个头更大,就是人们通常意义上所理解的膨大剂的功效。

在花期使用膨大剂以提高座果率非常普遍。例如,温室大棚的瓜果生产,缺少昆虫授粉,必须使用植物生长调节剂,才能传花授粉结果。如果不使用植物生长调节剂,那么,在大棚内种植的瓜果类蔬菜将颗粒无收。并且在花期时使用,从花蒂到长成果实,膨大剂已被自然分解稀释了,残留量仅为0.001毫克/千克,不会对人体健康产生影响。

而在幼果期使用膨大剂,则需要一定技巧。猕猴桃膨大剂的主要成分就是氯吡脲,可以勾兑药液浸泡幼果,国家对氯吡脲的规范用量一般建议浓度为5毫克/升,不会对人体产生危害,但猕猴桃使用膨大剂只是单纯地长个头,并且一旦使用过量,不但不能提高座果率、让果实增重,反而会引起果实畸形、裂果、掉果等现象。影响猕猴桃出售。所以,即便在幼果期使用,果农也会在安全量范围内使用,不会危害人的健康。

小贴士:

如何鉴别使用膨大剂的猕猴桃?

未用膨大剂的优质猕猴桃果形规则,多为长椭圆形,呈上大下小状,果脐小而圆,向内收缩,果皮呈黄褐色且着色均匀,果毛细而不易脱落;

使用了膨大剂的猕猴桃果实不甚规则,果脐长而肥厚,向外突出,果皮发绿,有“阴阳脸”现象,果毛粗硬且易脱落。

新浪微博:@邢小火火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