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实的楚襄王墓(南水北调工地出土的王子午鼎)

一个离开文物说不了历史的历史领域创作者!关注@灶物者,阅读更多专业却有趣的考古、文物故事!

这两年在北京,经常能看到的感谢丹江口的公益广告牌。

丹江口水库,南水北调工程中线水源地,为北京,天津、河南,河北,四个省(市)持续供水。从丹江口到家门口,1200公里的距离,自然值得一句感谢。

饮水思源,说到丹江口,脑海中浮现的不是水库的碧波;不是成群的水鸟,而是有着“小蛮腰”的青铜器——王子午鼎。

真实的楚襄王墓(南水北调工地出土的王子午鼎)(1)

王子午鼎

从十几岁开始就频繁出入博物馆的我,也算“阅鼎无数”,但只有王子午鼎让我看过一眼之后就难以忘怀。它外形和传统印象中那些雄浑厚重的中原鼎不同,纹饰格外细密。

王子午鼎不是一只鼎,而是七个鼎的组合。它们外形一模一样,但大小依次递减,有点葫芦娃那意思。是谁做了这七个鼎?它们又经历了怎样的事情?最近《国家宝藏》热播,用《国家宝藏》前世今生的手法,讲讲我最喜欢的王子午鼎。

真实的楚襄王墓(南水北调工地出土的王子午鼎)(2)

王子午鼎及铜匕

鄀国盗牛 筚路蓝缕

咱们这故事就从3000年前那个受周天子册封,建立楚国,从隔壁国偷了头牛祭祀的楚王熊绎讲起~

熊绎祖上三代尽心侍奉周文王、周武王。第三位周王,成王姬诵继位后为表彰熊绎家族的贡献就封他为子爵。

西周时期,爵位按照公、侯、伯、子、男这个顺序向下排,这子爵地位并不是太高。不过这不是最抠的,周成王给熊绎这个封主的地只有方圆五十里,就在今天河南省淅川县丹水和淅水交汇一带,那时候叫做——丹阳。3000多年前的丹阳,对周王室来说,只是一块蛮夷之地。

熊绎带着自己的族人去丹阳举行建国仪式,但囊中羞涩,没钱买祭祀用品,就在隔壁鄀(音同弱)国偷了一头小牛。熊绎心里估计也嘀咕,我都得爵建国了,还得去“弱”国偷牛?

真实的楚襄王墓(南水北调工地出土的王子午鼎)(3)

鄀国盗牛

没过多久,周王室邀请各地封主去首都参加大会, 熊绎高高兴兴地去了,但没想到,周王室奚落熊绎,哎呀,这来人太多了,你国小,没排上座呀。熊绎回国后把这事告诉自己的大臣,大家纷纷觉得周王室过分,熊绎觉得气氛到了,就说咱们得一起奋发图强,众人连连称“是”。于是他带人去荒山开地,这才有了《左传》中的“筚路蓝缕,以启山林”。

熊绎的后辈继承他的意志,楚从最初方圆五十里的小国成为春秋战国时期以山河广袤为优势的超级大国。公元前689年,楚文王带人,从丹阳出发,南下到达新都城——郢(今湖北省江陵纪南城),开启了楚国的争霸之旅。而作为楚国的龙兴之地,丹阳就成为楚国宗室的居住地。

真实的楚襄王墓(南水北调工地出土的王子午鼎)(4)

王子午鼎

王子午鼎上的铭文就是楚国王室子孙“继往开来”的美好心愿。七个鼎内都有铭文,内容相同,但只有最大个的鼎铭文保存最好,专家破译了上面的文字。大概意思是:

某年的正月丁亥日,作为令尹的王子午受命选择上好的铜料,铸造了七件列鼎,感恩祖先神灵。希望后代子孙多学习前人,大胆谨慎、施行德政、不失威仪、永保社稷。

因为铭文上明确地出现了“王子午”这几个字,按照文物命名原则,就把这七个鼎命名为“王子午鼎”。由铭文可知,王子午官至令尹。令尹是楚国最高的官,掌握国家方方面面,颇有一人之下之意,所以这个位置的官员基本都出自楚国最核心的几大贵族家庭。

真实的楚襄王墓(南水北调工地出土的王子午鼎)(5)

铭文上的王子午三个字

王子午有一个顶级出身。他姓熊,妥妥的王室子弟。他爸爸是春秋五霸之一的楚庄王,哥哥是继任的楚共王,所以他是楚国“王子”。又因为他的名字叫“午”,所以有了“王子午”这个称呼。

很多史书上都记载了一个楚国的令尹——子庚,他出使秦国、大败吴国,做了不少事。“令尹子庚”四个字也出现在王子午鼎的铭文上,证实了子庚的身份,所以王子午鼎是楚国历史重要的断代器之一,具有重要价值。

真实的楚襄王墓(南水北调工地出土的王子午鼎)(6)

王子午鼎局部

楚庄王后,不同于中原的楚风已然成势,深刻体现在楚人的文化和审美上。王子午鼎从各方面来说,都非常“楚国”。

从体型上看,王子午鼎是典型的 “楚式升鼎”——双耳外撇,腰部收缩。很多人说这是楚人“好细腰”的体现。但 “楚人好细腰”故事的主人公只是几十位楚王中的其中一位,而“楚式升鼎”可是一直在楚国流行,可见,不是所有楚王都爱细腰的人,但大多数楚王都爱细腰的鼎。

真实的楚襄王墓(南水北调工地出土的王子午鼎)(7)

王子午鼎局部

从铭文来看,王子午鼎的八十六个文字都是楚国常用的鸟虫书,又称鸟篆。

《说文解字》有:“时有六书:一曰古文,孔子壁中书也。二曰奇字,即古文而异者也。三曰篆书,即小篆。四曰,佐书,即秦隶书。五曰缪篆,所以摹印也。六曰鸟虫书,所以书幡信也。”

鸟篆和一般的大篆相比,形状更加的飘逸、生动,拿中原出土的大盂鼎和王子午鼎的铭文放在一起比较,一眼就可以看出差别。

真实的楚襄王墓(南水北调工地出土的王子午鼎)(8)

铭文对比,左为王子午鼎,右边为大盂鼎

从制作工艺看,王子午鼎使用了楚国制作青铜器比较喜欢使用的失蜡法。目前出土的失蜡法的青铜器,曾侯乙尊盘、云纹铜禁等大都出自楚墓。

失蜡法可以说是青铜器铸造工艺的最高技艺。制作的时候先用蜂蜡做成器物模型,再用泥等耐火材料把它里外、每个细节都包裹起来,经过加热,蜂蜡融化,泥土等耐火材料形成空壳,再把铜液灌进去,形成器物,利用失蜡法做成的器物,纹饰细节特别的精细。

真实的楚襄王墓(南水北调工地出土的王子午鼎)(9)

失蜡法制作的曾侯乙尊盘局部

王子午去世后,这七个列鼎作为随葬品埋入他的墓中。他在鼎上寄托的楚国万世的心愿并没有达成,楚国终于战国,埋入历史。

真实的楚襄王墓(南水北调工地出土的王子午鼎)(10)

王子午七个鼎

南水北调 出于丹江

中国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南方多,北方少。新中国成立后,面对北方,尤其是黄淮地区建设、生活用水吃紧的情况,国家决定将南边水引到北边。这就是大名鼎鼎南水北调工程,总工程分为东、中、西三段。

1952年毛主席视察黄河时说到:“南方水多,北方水少,如有可能,借点水来也是可以的。”

真实的楚襄王墓(南水北调工地出土的王子午鼎)(11)

南水北调工程东、中、西三条线示意图

1958年,南水北调正式成为国家战略工程。王子午鼎的今生故事就这里说起。

为了给北方持续供水,首先得有个超大的蓄水池。中线的蓄水池就选在了丹江和汉江交汇处;也是湖北省和河南省的交界处,取名丹江口水库。1958年,丹江口水库开始修建,新中国第一代基建狂魔拿着篮子、锤子这些最原始的工具投入工作。1973年,丹江口大坝建成,蓄水后水库正式建成,升高的水位,掩埋了不少墓葬。

真实的楚襄王墓(南水北调工地出土的王子午鼎)(12)

拿原始工具修丹江口大坝的人们

本以为再难见天日的墓葬却因为1977年河南南部的一场大旱,命运得以改变。连续干旱,丹江口水库水位降低。一天,一个牧童在水库边放羊,被露出地面的器物绊倒,打开了丹江口尘封的历史。河南省考古研究所的工作者很快赶来,开始对这片地方进行抢救发掘,清理面积超10万平方米。1978 年 8 月,在丹江口水库西岸下寺 2 号楚墓中,考古工作者发现了王子午列鼎,七件鼎内都放有牛骨,还有配套的铜匕。

真实的楚襄王墓(南水北调工地出土的王子午鼎)(13)

王子午鼎出土地点

除王子午鼎外,这次发掘抢救重点文物超过6000件,云纹铜禁、王孙诰编钟等精美文物也是这时候出土的。

自此,淅川下寺墓群为新中国考古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丹江口水库的建成预示着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全面展开。大量水渠的修建,水库堤坝的提高,不少人被迫离开故土,去其他地方安家。 只因大坝加高需迁徙的人就达34.5万人,是世界水利史上移民强度最大的一次。

真实的楚襄王墓(南水北调工地出土的王子午鼎)(14)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迁徙新村

丹江口的人因南水北调离开故土,这里出土的文物也有着相同的命运。王子午这七只鼎在丹江口出土后,去了不同的地方,大哥去了国家博物馆,有一个去了河南博物院,另外几个兄弟,留在了河南省考古研究所。好在人和文物都得到了妥善安置,也许得适应新环境,但毕竟有了崭新的生活。尤其是对文物来讲,它们有了更好的保存环境。

真实的楚襄王墓(南水北调工地出土的王子午鼎)(15)

丹江口水库

1978年的这次发掘后,配合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建设的考古工作一直持续进行,在几十年的时间里累计完成考古发掘项目100多处,出土各类文物近4万件(套),这些考古成果价值极高。比如说位于丹江口库区淅川的沟湾遗址,考古工作者在里清理出了仰韶、屈家岭龙山三种文化叠压关系,还有商周、秦汉、唐宋、明清等5个不同时期的文化层,考古史上非常罕见。同样位于淅川的徐家岭楚墓群,因出土众多精美文物,被评为1992年中国十大考古发现之一。

真实的楚襄王墓(南水北调工地出土的王子午鼎)(16)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创造了好几个“之最,让我印象比较深的就是在郑州段的穿黄工程。简单地说就是把长江水从黄河南岸送到黄河北面。这种输送并不简单,要在黄河河床地下,铺设特殊管道,让长江水穿过黄河,黄河水不足的时候,还可以给黄河补水。黄河和长江就用这样一种方式交汇了。

真实的楚襄王墓(南水北调工地出土的王子午鼎)(17)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河南段部分出土文物

很多人看过王子午鼎,知道淅川下寺楚墓,但看到墓葬的位置是河南的时候会感觉很吃惊,觉得河南是最中原的省份,最能代表楚文化的应该是湖北。实际上湖北北边和河南挨着,丹江口水库就横跨两省。抛开行政区划,文化的的分界线从来都不能一刀斩断。王子午鼎出土的地方,古曰丹阳,今名丹江口,这里是黄河文明和长江文明的融合区,也是中原和楚文化的交界区。

真实的楚襄王墓(南水北调工地出土的王子午鼎)(18)

长渠缀珍——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出土文物展

王子午做七个鼎,记录祖辈筚路蓝缕、以启山林、建立楚国、逐鹿中原的峥嵘岁月;列鼎埋入地下,见证秦统一中国后,丹阳2000年历史风貌。2014年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正式贯通,丹江口水库的水一路向北到达华北平原,六年来,为沿线累计调水约348亿立方米(相当于2500个西湖的水量),受益近7000万人。

王子午鼎因丹江口水库建设而出土,因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而迁徙,在新家走向未来。

真实的楚襄王墓(南水北调工地出土的王子午鼎)(19)

丹江口大坝

参考文献

1.方雪. 王子午鼎铭文图像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20.

2.赵世纲,刘笑春.王子午鼎铭文试释[J].文物,1980(10):27-30.

3.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南水北调司官方网站:http://nsbd.mwr.gov.cn/

一个离开文物说不了历史的历史领域创作者!关注@灶物者,阅读更多专业却有趣的考古、文物故事!

声明:部分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