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双版纳傣拳(傣族武术的另一面)

外国人提到中国,一定要说到“chinese kungfu”,甚至有“中国人都会武术”的想法。

西双版纳傣拳(傣族武术的另一面)(1)

我们中国人并不是每个人都会武术,但中国武术确实是博大精深,流派林立、拳种繁多,比如咏春拳、太极拳、螳螂拳、形意拳……

西双版纳傣拳(傣族武术的另一面)(2)

图片来源于:屿森摄影和纳澜掌傣族象脚鼓舞传习所

在中华武术系统里,每一种流派都有自己的特点,不同的地区又形成不一样的武术,而在我们西双版纳的傣族地区则形成了傣族武术。

傣族武术

傣族武术是傣族人民为了生存,在采集、狩猎以及同其他部落的斗争中,通过模仿动物的动作,经过长期的实践形成的独具一格的武术。

西双版纳傣拳(傣族武术的另一面)(3)

传说傣族武术的攻防是从纺线布局中学来的,从猪尾巴绕八字摆动中学会如何调整身形步伐,把各种动物的姿态揉合在武术之中,形成独具特色的孔雀拳、青蛙拳、蛇拳、鹭鸶拳、猴拳、金鸡拳、齐眉棍、踅头棍等。

西双版纳傣拳(傣族武术的另一面)(4)

在汉代,傣族武术就初具雏形,到了明代,傣族武术还吸收了太极拳、长拳、形意拳、气功等汉族武术的一些特点,最终形成了以手臂的挥舞,牵援架隔,步伐以四平马步、弓步、跪步为基础,步稳势烈,节奏分明,多以借劲函力,以巧取胜的独特武术。

傣族武术分类

傣族武术主要有三个大类:拳术类、械类、对练。拳术有三十多套,孔雀拳、四门拳、美人拳、公鸡拳、虎拳、猫拳、象牙拳等约38个拳种,50多个套路。

西双版纳傣拳(傣族武术的另一面)(5)

械类分为单刀、双刀、三把刀、四把刀、贯线式、象牙刀、傣族大刀、匕首、长棍、两节棍、三节棍、铁齿、链夹等,大约有60多个套路。

西双版纳傣拳(傣族武术的另一面)(6)

图片来源于:屿森摄影和纳澜掌傣族象脚鼓舞传习所

对练分为单刀对双棍、双刀对棍、四门拳对练、徒手对双刀、象脚鼓对练、链夹对练和自由格斗等。

以武成舞—象脚鼓舞

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象脚鼓舞是傣族青年男女们在节日中最喜爱参与表演的舞蹈之一,过泼水节、村寨过赕、迎宾等活动,傣族群众都要敲锣打鼓,跳象脚鼓舞。

西双版纳傣拳(傣族武术的另一面)(7)

图片来源于:屿森摄影和纳澜掌傣族象脚鼓舞传习所

象脚鼓舞矫健、粗犷,双膝的起伏和敲鼓的动作配合紧密,用手敲鼓时,膝部就弯曲。抬手时膝部立直。

西双版纳傣拳(傣族武术的另一面)(8)

有“前点步半蹲”、“后点步半蹲”、“踏步全蹲”、“八字步半蹲”,还有以一腿为主力,另一腿做悠腿、抬腿、踢脚等姿态的动作,以及吸腿跳、踢腿跳、弹腿跳、跨腿跳等。

西双版纳傣拳(傣族武术的另一面)(9)

图片来源于:屿森摄影和纳澜掌傣族象脚鼓舞传习所

其中很多的基本动作都是从傣族武术套路里衍生出来的,傣族象脚鼓舞传承人波罕丙就是为了更好的掌握舞蹈动作特意拜师学习傣族武术,以此提高技艺。

《滇略》卷九中写到“威远州今尽为僰人(今傣族),男女勇健,走险如飞。”

由此可知武术在傣族中的普及以及傣族人对武术的擅长。

西双版纳傣拳(傣族武术的另一面)(10)

图片来源于:屿森摄影和纳澜掌傣族象脚鼓舞传习所

在傣族民间有一种说法:傣族男子一生中有三门必修课—出家、纹身、习武。

每一个傣族男子都要学习傣族武术,不仅用来健身防卫,他们还将武术融入象脚鼓舞中,成为傣族独特的民族文化。

来源:我爱版纳

原标题:傣族武术的另一面:不仅能实战,还有舞蹈般的观赏性

编辑:都市时报一点关注 施露

审核:祝小涵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