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通常用的地球仪是什么(会有怎样的未来)

我们通常用的地球仪是什么(会有怎样的未来)(1)

■文|市井财经专栏作家 叶克飞

有多少人对地球的最初认识来自于地球仪?这个转来转去的球体,陪伴了无数人的童年。它可以用作教学工具和益智工具,也可以作为家庭装饰品,近年来还是收藏界的新宠。也正因此,从学校到家庭,从科研机构到时尚设计,地球仪无处不在。但你可知道,地球仪其实分很多种,要做一个规范的地球仪一点也不简单。而且国内对地球仪的出版发行实行严格的行政许可管理,国家测绘部门负责审核地球仪的地图内容,审核通过后才会发放审图号,国家新闻出版部门则负责管理地球仪出版发行需要的书号。换言之,在国内可不能随便生产地球仪。

早在古希腊时期,人类就提出了地球仪的制作

要发明地球仪,首先要先承认地球是个球。关于地球的形状,东西方古代都有无数说法,比如中国的“盖天说”,就认为大地是方形的,天是个盖子。孔子也说“天道曰圆,地道曰方”。古希腊集数学家、思想家、哲学家和科学家于一身的毕达哥拉斯曾提出了“大地是球体”的说法,亚里士多德也推断过这一点,他的论据有三点,一是人越往北走,北极星距地平线越高,向南反则之,二是海面上驶来的船只,先露出桅杆顶,然后露出船身,整艘船最后进入视野,三是月食的时候,地球在月球上的投影为圆形,其智慧令人惊叹。

但在地心引力一说出现之前,“地球是个球”的说法不可能得到太多人承认。相对普及的要算是欧洲,这是因为托勒密的“地心说”。虽然地心说现在看来毫不科学,但却让许多宗教信仰者认同了“地球是个球”的说法。直到很多年后,麦哲伦的环球航行才成为“地球是圆的”的铁证。至于中国,直到清末新政时期,引入西方科学,这一观点才得以渐渐普及。

不过地球仪的制作,其实远远早于“地球是圆的”这一观点的真正普及。这是因为许多持“地球是个球”观点的人,都会制作模型佐证自己的观点。只是,他们的成品多半已经不存。最大功臣仍然是托勒密,他在《地理学指南》第一卷末尾提出了地球仪制作的想法,他提出的曲线投影方法更是为地球仪的诞生奠定了基础。从公元2世纪到地理大发现时期的千年时光里,欧洲地理学家和地图学家一直以托勒密的方法为法则。

目前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地球仪,是由德国航海家、地理学家贝海姆于1492年所发明制作,保存在纽伦堡博物馆里。

1428年,托勒密的《地理学指南》拉丁版本在德国出版,旧时希腊典籍重新回到欧洲。人们开始重新学习当年的地理理论和制图方法,并掀起地理发现浪潮。

1480年,贝海姆以商人身份前往葡萄牙,自称是纽伦堡天文学家米勒的学生,所以成为葡萄牙王室的航海顾问,曾航行至非洲西岸。1490年回到纽伦堡后,他开始绘制自己设计的地球仪。1492年,他完成了一个直径51厘米的地球仪。

当然,这个地球仪的地图参照是托勒密的《地理学指南》,所以地图不但不准确,甚至还过时,但它融合了从古希腊到中世纪的地理猜想,以及此前人类航海的成果,极具价值。从工艺上来说,当时的技术要做出这样一个球体也不容易,1992年,专家曾在纽伦堡对这个地球仪做过详细研究,发现其制作工序十分复杂。

有意思的是,在这个地球仪上还标注了2000个地名、100多幅插图和数十个图例,甚至还有一些神话传说故事的片段,未知大陆上的古怪土著居民。

毫无疑问,贝海姆的地球仪是15世纪末人类最引人注目的地理描述,融合了各种地理知识表达。并非巧合的是,哥伦布发现新大陆恰恰也是这一年。

这个地球仪从未离开过纽伦堡,始终是博物馆中的珍品。与之一起珍藏的还有纽伦堡人肖纳制作的两个地球仪。作为手工业重镇,纽伦堡也从此拥有了制作地球仪的悠久历史。

甚至有人说,人类历史可以分为两部分,上半场是没有地球仪的历史,下半场是有了地球仪的历史。在地理大发现之后,地球仪变得更加重要,逐渐在教育和航海中普及,人类也正式进入全球史叙事的阶段。

之后,人类的地球仪越做越好,也做来越详细,并且随着地理大发现而一再更新。

我们通常用的地球仪是什么(会有怎样的未来)(2)

16世纪中期,德国地理学家文森佐·科洛内里制作了两个地球仪,并赠送给当时的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利奥波德一世,其中一台藏于目前世界唯一的地球仪专业博物馆——奥地利维也纳的地球仪博物馆。1541年,荷兰地图学家杰拉杜斯·墨卡托制作了一台地球仪,此时正是地理大发现的高峰期,人们急需地图。墨卡托的地球仪就专为航海而生,第一次在地球仪上刻绘了子午圈、平行圈和等角航线。十年后,他又制作了一台更为先进的地球仪,二者都保存在奥地利的地球仪博物馆里。

中国皇帝曾嫌弃地球仪

虽然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地平说”垄断中国,但也曾有人探索地球仪的制作。不过比较讽刺的是,最早的记载来自元朝的西域人。公元1267年,西域天文学家札马鲁丁受朝廷委托,制作了天球仪和地球仪。《元史·天文志》描述地球仪“以木为圆球,七分为水,其色绿,三分为土地,其色白。画江河湖海,脉络贯穿于其中。画作小方井,以计幅员之广袤,道里之远近。”

不过,在地平说的“统治”下,地球仪注定缺乏研究基础。西方实现地理大发现后,利玛窦等传教士来到中国,此时已是明朝万历年间。他们将西方的物产与知识成果带到中国,其中也包括地球仪。

公元1603年,杭州人李之藻制作了一台地球仪,利玛窦也将此事记录在自己的文字中。天启三年,明廷命人制作了一台地球仪,与李之藻和利玛窦的一样,绘制了包括赤道、南北回归线和南北极圈在内的纬线,还用中文标注了五大洲。不过该地球仪制作者仍然是外国人——葡萄牙人阳玛诺和意大利人龙华民。

世界上现存最早的中国制作地球仪藏于伦敦博物馆,制作于1623年。后来,德国传教士汤若望所著的《浑天仪说》有了中译本,其中介绍了制作地球仪的“十二长圆法”。顺治年间,钦天监曾制作一台铁质镀金地球仪,如今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地球仪的设计和地图出自西方传教士之手,八角形底座则是中国传统元素。但这个藏品似乎也揭示了古代文明的区隔:西方重科技,中国重装饰。

此后的康熙和乾隆年间,中国也造出了几台地球仪。但在1793年,马嘎尔尼率领的英国使团到达中国后,却因为地球仪惹得乾隆皇帝不快。

此时的英国已经率先进行工业革命,成为世界上最先进的国家,在英国使团带来的礼品中就有一台地球仪。此时距离利玛窦带着地球仪来到中国,已有足足两百年时间,但对于中国统治者来说,地球仪远远不像在西方那般重要,仅仅是所谓的“奇技淫巧”,是供皇上把玩的玩具。

更重要的是,无论是皇帝还是官员,“天朝上国”的观念根深蒂固,根本无法接受地球仪所描绘的那个没有中心的世界。

直到鸦片战争后,才有一些睁眼看世界的国人接纳新的“地球观”,地球仪也从宫廷摆设变成了学校与民间研究世界的工具。曾国藩就曾在家中放置一个地球仪,供子孙学习。

地球仪行业的进步

早期地球仪都靠手工完成,制作时间长,成本很高,是绝对的稀有品。随着印刷术和测绘技术的进步,随着工业革命的到来,地球仪不再是奢侈品,得以批量生产,并进入寻常百姓家。

中国批量生产地球仪的时间不长,但改革开放后发展迅速,目前从产量来说是当之无愧的世界第一,但主要集中于中低端市场。

从地球仪的用途和分类来说,大致分为经纬网格地球仪(只有经纬网格以及度数注记)、政区地球仪(以行政区划分)、地形地球仪(球面有平面和立体隆起两种)、示意性地球仪(仅显示大陆版块及海洋分布情况,常见于装饰性用品)、教学地球仪(用于学校及家庭地理教学)、工艺礼品地球仪(用于家庭及办公摆挂件装饰等)、大型展示地球仪(用于大型展览展示、教学观摩演示)等。

从材质分类,有纸质地球仪、塑料地球仪、树脂地球仪、石质地球仪、金属地球仪、实木地球仪、磁悬浮地球仪、古典工艺地球仪、电子点读语音地球仪、语音地球仪和视频地球仪等。

在中国生产地球仪,可不能随随便便。首先要拿审图号,也就是通过国家测绘局的审核。这是因为地球仪涉及到国际行政区划,某种程度上代表一个国家的外交立场与政治原则。然后要拿书号,这是因为地球仪属于国家正式出版物,事关版权问题。另外,因为地球仪有着丰富的知识属性,国内仅有中国地图出版社和星球地图出版社等拥有自主知识产权。

一旦违规制作并出售,就会被有关部门查处。前些年浙江有一家玩具厂就曾违规生产全英文标识的充气地球仪准备出口,结果因大量疆土标识错误而被查处。

目前国内能买到的地球仪品牌不少,比如炫极星、童鸽、北斗、天屿、爱贝儿和博通等,它们多半都是文具品牌(博通主营半导体)。文具大牌得力也生产地球仪,不过价格偏贵,在国产货中相对高端。

现在的地球仪,因为技术的进步,实现了各种传统地球仪无法做到的事情。除了一二百块钱的低端产品外,还有不少中高端产品。在电商平台上,你可以见到各种花样,比如MOVA globe 光能自转地球仪就很受欢迎,售价一千多元。天屿有一款720度旋转的地球仪,看底部的地图和国家更为方便。

值得一提的是,因为地球仪做起来也不容易,所以不少品牌的产品实际上是老牌工厂代工而成。比如台湾的富加顺实业公司,就是隐藏在不少品牌身后的代工方。曾有相对执着挑剔的网友通过某些品牌说明书上的蛛丝马迹找到这家台湾工厂,发现它是专业研究地球仪40多年的工厂,拥有不少产品,其中一款充电式触控产品,就解决了一般的720度旋转地球仪必须拖着一根线的问题。

当然,如果是对地球仪要求很高的人,还是选择进口品牌为佳。比如美国的瑞格(reploge),专业生产地球仪已经近百年。博目、童鸽等品牌都常使用其球体,它有带LED灯的3D球体,也有不能翻转也非3D的环保纸质球体。

AR地球仪现在在全球都非常流行,可以说是地球仪界的时髦选择。它主要是在手机里装了一个APP,可以用手机扫描地球仪,然后观看AR效果。这种地球仪在早教领域使用最多,也很受孩子欢迎。比如美国的欧西亚品牌,虽然在中国并不知名,但在欧美国家市场占有率就很高,它还是第一个将点读功能运用到地球仪上的品牌。它的AR地球仪存有20000 的信息和500 的AR内容,已经可以算作一个小小的地球百科全书。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欧西亚的AR地球仪是世界上第一款可以更新内容的地球仪,只要你及时更新,那么你点击的国家无论是更换领导人,还是出了新的经济、人口数字,都会及时刷新。

目前也有一些国产品牌推出了AR地球仪,可以作为这一领域的入门级选择。

说来也有趣,因为在地球仪市场上一直走低端的缘故,业界还曾有过一次探讨,成为浙江和广东的对比。当然,这已经是十几年前的事情了。

大概是2005年左右,有人发现了地球仪市场存在的粤浙差异。2004年,浙江象山七家地球仪生产厂家共生产地球仪1934708只,总产值为1914万元,平均利润率只有3%左右,每只地球仪只有0.29元的赢利。但一只20多元的普通地球仪半成品被送到广东后,经过重新包装,就能卖出千元高价,即使算上商场和零售等环节,利润也高达每个470元左右。换言之,当时广东一个地球仪的利润竟然相当于浙江的1620个。

浙江是地图产品生产大省,上世纪80年代就已全面起步,并形成象山、浦江、义乌和黄岩等四大基地。低端地球仪的生产早已模式化,直接将地图片贴到球体上即可。一只直径为8厘米的地球仪,一个工人一天可以贴250个左右。

但随着厂家越来越多,加上塑料、纸张和人工费用的增加,地球仪的利润也从90年代初的30%降至2000年左右的3%。

而且,浙江作为地球仪生产大省,杭州各大商场工艺品专柜里的那些高端精美地球仪居然全部都标注着广东制造。可实际上,这些标价数千元甚至过万元的地球仪,最初都是在浙江生产。但广东厂家的订单普遍只需要普通的半成品,之后自行加工。这样一来,一个非常普通的浙江地球仪,在广东经过喷漆,或者贴仿宝石、仿玛瑙等处理,就成了美观的礼品,身价数百倍。

也正因此,人们呼吁浙江地球仪产业应该向高附加值转变。至于广东,它要学习的对象则是附加值更高的欧美国家。十几年过去了,浙江进步神速,广东也没有倒退,但追赶欧美之路仍然很长。因为,人家的地球仪已经卖到几十万元一个了。

高端地球仪的奢侈程度,你想象不到

早在2011年,有一位制作地球仪的老兄惊动了全世界,他的名字叫彼得·贝勒比(PeterBellerby)。

2007年,彼得为自己80岁的父亲寻找生日礼物。他先是找到了一个18世纪地球仪的复刻品,在这款地球仪上,非洲大陆还是一片未被标注的土地。但在收集地球仪的过程中,几乎每个都让他有无法忍受的瑕疵,比如外观丑陋、制造粗糙和标注错误等。最终,他决定自己做一个仿古地球仪给父亲。

但这个想法很难实现,因为手工制作地球仪难度极大,而且因为难度过大,工匠几乎绝迹,想偷师都不可能。彼得耗费了大量金钱和时间,仅仅尝试将三角锥形的地图片附着在球体上,就足足花了八个月。至于球体模型,更是需要精密计算,他不得不每天花上六小时学习这一步。第一个手工地球仪的诞生,足足用了他一年半的时间。

不过,在自己的工作室制作地球仪时,总有人被彼得吸引。他也因此意识到仿古地球仪或许是个不错的生意,于是在伦敦开设了一家专卖仿古手工地球仪的小店。

因为是手工制作,价钱自然可观,一个直径五十厘米的地球仪售价在2390英镑(约合2.5万元人民币)到6280英镑(约合6.5万元人民币)之间,最贵的一个售价达到六十万元人民币,即使是保龄球大小的迷你地球仪,也需要过万人民币。这些地球仪也成为艺术品,被牛津大学和皇家地理协会等机构收藏,好莱坞和BBC等也纷纷借用为道具。

因为全手工的缘故,彼得和他的工作团队生产的每一个地球仪都独一无二,如今每年都能接获三四百个订单。

相比冰冷且量产的机器生产地球仪,手工地球仪显然更具气质,自带匠心,也因此洋浦了更高的附加值。

我们通常用的地球仪是什么(会有怎样的未来)(3)

即使是量产地球仪,欧美也有不少极具特色的产品,附加值极高。比如由纹路海绵和可挪动大陆磁铁组成的地球仪玩具,既可以摊开做地图,又可以折叠成球形,还带有声音、地标和各种地貌特征,是很好的益智玩具。贴心的是,它甚至还有盲文功能。再就是夜间发光的自动低速自转地球仪,会让你有俯瞰地球的感觉。这类产品数不胜数,都是收藏者所爱。

在收藏界,地球仪收藏其实也是一个时髦领域,当然,藏品更多的还是古董地球仪。有人认为,地球仪是“真正的‘能说话’的古董。人们总是想要去拨弄旋转它,而大多数的古董地球仪都带有完美的青铜锈,那些都是数十年甚至数百年时间的痕迹。”

藏品中以产于18、19世纪的口袋地球仪最多,因为这类地球仪当年往往被保存在球形的皮革盒子里,因此躲过了岁月的侵蚀。在英国拍卖行里常常能见到古董地球仪,往往能拍出几千上万英镑的高价。

地球仪的未来

地球仪会有怎样的未来

首先,它在教学和科研领域仍然会有很大需求,不过地球仪的形式将会越来越多样。以往的普通地球仪会越来越少,取而代之的是AR地球仪之类的产品。

另一个地球仪的主要渠道是装饰品,无论是家居环境还是办公室,地球仪都是一款百搭的摆设。

重要的是,地球仪是一款永远待完成的作品,人类对世界的探索永无止境,地球仪也随时处于更新之中。

在大航海时代,地球仪代表着人类的认知渴望,这种渴望其实到今天依然存在。许多人在家中摆放一个地球仪,其实就是潜意识里对世界的认知渴望。从这一点来说,它将是人类的长久伴侣,不管以何种形式和技术存在。

本文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市井财经立场,且不构成投资建议。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