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时过年的时刻(岁月拾遗儿时除夕)

岁月拾遗——儿时除夕

绿今

小时候最盼望过年,不仅盼吃炖肉解馋,盼穿新衣服,更盼望享受大年三十晚上孩子们聚在一起在昏暗夜色下放烟火。 除夕晚饭后,我们兄妹急不可待地把进腊月就从娘娘宫买来,不知摸了多少遍的花、炮,还有灯笼摆到床上。灯笼是自己糊的,为了省钱我们用竹棍扎成椭圆形、五角星形;糊上红纸、装上小腊,虽然粗糙,点亮之后,灯笼红彤彤的,满屋一片喜气预示“年”到了。

终于期盼,姗姗来迟的大年夜,让我们乐得直蹦高。换上新裤、新褂、新鞋,把小呲花,鞭炮上拆下的小炮揣在衣袋里,哥哥举着点好冒着火的一支香打头,我们小姐俩各提一个灯笼,跑到门外融入街上孩子们的欢乐中。我和姐姐先插进女孩子行列 提着灯笼转来转去连成红灯串串;又互相点着滴滴芯,前后左右摇着银花,嘴里念念有词:滴滴芯,冒火星,一分钱买10根!三十晚上,是男孩子一年最得意最大显身手的时候,当然必须要我们捧场。哥哥装满两衣袋小炮。放炮时,他或蹲在地上放,或往高处抛,清脆一响,我们姐妹捂着耳朵,闭上眼,一阵欢呼给他助兴。一旦有哑巴炮,我们迟疑一下,蹲下来从炮皮里择出完整的小炮,轻轻对折,用闪着红火的小香点着裸露的火药(呲花),嘶——一股蓝火焰喷射出耀眼的光束。

腊月夜晚寒风刺骨,那时没有保暖外套,都是家做的棉衣。男孩子蓝棉袄,戴帽子;女孩子花棉袄,系围脖,虽然冻出鼻涕,冻红嘴巴,甚至流着鼻涕,用手一抹仍忘情地玩。在灯火闪烁中,有的男孩炮仗放完了又抖起空竹;有的女孩跳着猴皮筋高唱着:“3151(曲)戗面的馒头,干饭炖肉炒山药豆,请吃吧,不要客气,明天再来吃好的。”怀着对年的期盼等了漫长的一年,终于等来了肉香弥漫的夜晚,孩子们声音比素日响亮许多,唱出得意与满足。

要放花了,哥哥飞跑家里,抱来泥娃娃(花炮)摆好,我们抢先从衣袋里掏出地老鼠,站在马路中间,搓搓冻僵的手,小心地抠开小小的尖尖,用香一点,只见它在地上嗖嗖飞转,闪光,我们跺着脚,眼跟着亮光转,映出满脸的兴奋。哥哥要点泥娃娃了,孩子们欢呼着围过来,“呲”的一声,焰火窜上天空,把孩子们的笑脸映红映亮。大家小手里拿着香、攥着滴滴芯、提着灯笼。不知哪把火把灯笼烧着了,灯笼一扔就都跑回了家。 回到家里,我们继续玩的内容是:守着桌上的瓜子、花生、黑枣、柿饼子、糖果等稀有零食,打开升官图,用捻捻转争夺探花、榜眼、状元;玩扑克牌一般就是“十点半、”“憋7”、“抽王八”或用瓜子押宝看谁赢得多……吃了饺子,接着玩,一直玩到快天亮睁不开眼睛的时候,迎来了大年初一。

儿时过年的时刻(岁月拾遗儿时除夕)(1)

儿时过年的时刻(岁月拾遗儿时除夕)(2)

儿时过年的时刻(岁月拾遗儿时除夕)(3)

儿时过年的时刻(岁月拾遗儿时除夕)(4)

儿时过年的时刻(岁月拾遗儿时除夕)(5)

儿时过年的时刻(岁月拾遗儿时除夕)(6)

将近六十年过去,我们都成了夕阳老人。岁月荏苒,生活巨变。如今物质极大丰富,游艺花样翻新,天天都是过年,但是真过年了,再也找不到小时候过年的那种热闹,而在贫乏年代期盼的除夕一顿肉仍记忆犹新,熬夜玩却让人留恋一生。孩子们自主创新、玩所欲玩,成帮结队、姊妹兄弟一起把过年推向极致的场景永远印在脑中,难以忘怀。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