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蛙萌图(带角的青蛙)

角蛙,身体呈矮胖的模样,仿似一只粽子,嘴巴很大,全身皮肤布满细长的疣粒,眼睛上方有凸起的三角形肉质小角,身体底色以黄色、黄褐色、鲜绿色居多,上面则散布有不规则之黑褐色、啡红色、淡棕色的斑纹。全身布满大大小小凸出之疣粒。角蛙主要分布阿根廷,乌拉圭大草原地带及巴西,是全世界最普遍的宠物蛙,近年业者更名为招财蛙。宠物“角蛙”其实叫做角花蟾或角蟾,主要生活在南美洲亚马孙雨林中。

青蛙萌图(带角的青蛙)(1)

成年角花蟾能长到拳头大小,圆滚滚的身体上方立着两个尖尖的“眼角”,这也是它们名字的由来。角花蟾很少活动,喜欢搞伏击,只要有猎物经过,它们就会伸出舌头把猎物拉入血盆大口。 角蛙的亚种至少有六种之多,其中最常见的就是钟角蛙(C. ornata)而最昂贵的就属亚马逊角蛙,又称为霸王角蛙,身价上万台币。

养过角蛙的人都知道,角蛙整天只是吃,一张大嘴占了将近身体的一半,这种构造可以说就是为了大量进食而演化的。正是所谓的嘴大吃四方。尽管角蛙饲养容易,体格又壮硕,但是繁殖却并不容易,必须经历1-2个月的干燥低温的所谓冬眠期才能诱发它们的交配与排卵.这一点可以将它们放在铺满潮湿水苔的小缸中再放在阴凉处所,温度控制在20-21度,让水苔自然干掉即可,但缸中还是需要置放小水盆.以备不时之需。交配后的雌蛙会将卵附着于水生植物旁,约2-3天就会孵化成蝌蚪。由于蝌蚪也有同类弱肉强食的习性,所以水中必须放入较多水生植物供躲藏,或是将蝌蚪各自隔离饲养。蝌蚪的成长迅速,只要一个月左右就可以转化为幼角蛙。幼蛙也是以隔离饲养比较安全。只要达到幼蛙阶段,死亡率就会大幅降低。除了不小心吃到哽死或撑死,倒也没什么致命的病症会威胁到它们的生存。它们算是饲养蛙类最好的入门种类。

青蛙萌图(带角的青蛙)(2)

每年的4~7月是角蛙的繁殖季节,也是乡间、河边最热闹的季节。到了晚上,大部分雄蛙会频频发出悦耳的叫声以吸引雌蛙前来产卵。通常一只雌蛙一次可产下约300~500颗卵,但由于一部分卵会被其它的动物吃掉,因此能够孵化出来的卵并不多。角蛙的卵经过变态发育成成体。蛙卵先变成蝌蚪。蝌蚪拖着长长的尾巴,经过一个半月后,蝌蚪生长出后腿,在过半个月前腿也从鳃孔中长出来。有趣的是,它们的腿都是在体内先长成后在突然伸出体外的。最后蝌蚪的鳃和尾巴消失,就发育成蛙。

青蛙萌图(带角的青蛙)(3)

角蛙是一种两栖类动物。所谓两栖就是角蛙的生活中需要有水域和陆地,角蛙的幼体─蝌蚪必须生活在水中,而成体都需要生活在近水的潮湿环境中。这种生活方式是角蛙在生物进化过程中形成的,角蛙类是由水中生活向陆地生活的进化中形成的过渡型类群。角蛙的幼体生活在水中,然而,成体适应陆地生活,由鳃呼吸发展到以肺和皮肤呼吸,外形上失去尾,形成了四肢。

青蛙萌图(带角的青蛙)(4)

所谓水陆两栖中的水是指淡水,海水中不能生存。因此,干燥、无水、阳光直射的环境是不可能有角蛙类生存的。大部分角蛙类的活动时间在晚上,白天则隐藏在隐蔽处,以防烈日和敌害。角蛙的体色是一种保护色,通常表现出与环境的颜色相近,不被敌害所发现,从而保护自己。在植物丛中的角蛙以绿色为主,并有斑纹。如林角蛙为绿色,棘胸角蛙为棕色,牛蛙在明亮的环境中体色会变浅。

青蛙萌图(带角的青蛙)(5)

角蛙为捕食性动物,通常只捕活的动物,主动地寻找措物或被动地等猎物靠近到一定距离时突然捕捉它们。捕食要依赖视觉。由于蛙的眼球角膜呈凸形,水晶体呈扁圆,并且远离角膜,所以能看到较远的物体,能发现数米以外的活饵。此外,蛙眼在头的上方两侧,两眼眼球距离大,对近距离内的食饵,不能形成双眼视觉,视野重叠范围小,所以近距离的食饵显得模糊不清。而且蛙的视觉反射是不完全的,会动的物体才能被看见。尽管蛙的视力不佳,但嗅觉能感知气味,帮助捕食。

青蛙萌图(带角的青蛙)(6)

角蛙在陆地上使用舌头捕捉猎物。在水中直接用下颌捕捉猎物。

角蛙可以饲养在任何有水的空间,大小不拘,只要水深不超过它体高的一半,它都可以活得很好,对温度的需求也不高,任何可以吞下的活体食物如小鱼蟋蟀等或是摇晃的肉片。死老鼠等都是照单全收,静止不动的食物它们是看不见的。在原栖地角蛙的主要食物就是同类的幼体,所以不适合与其他蛙类或大小差异太大的同类混养。

青蛙萌图(带角的青蛙)(7)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