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城市发展规划(山东城市国际化的优势)

在全球化、信息化和城市化进程的推动下,城市已经成为“跨国界、跨时空和跨文明的交流互鉴活动之场所……越来越成为国家文化战略的重要支撑点甚至是基本载体国家软实力竞争,往往以城市为载体” 城市甚至也获得了一定的国际关系行为主体资格全球化时代的城市,开放性是其最基本的属性,这就针对外交往不可避免地会产生明确的诉求,可以说这是全球化时代多元的国际行为体参与和推动全球网络化治理的真实表达,也是新时代外交形式的创新与发展,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山东城市发展规划?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山东城市发展规划(山东城市国际化的优势)

山东城市发展规划

在全球化、信息化和城市化进程的推动下,城市已经成为“跨国界、跨时空和跨文明的交流互鉴活动之场所……越来越成为国家文化战略的重要支撑点甚至是基本载体。国家软实力竞争,往往以城市为载体。” 城市甚至也获得了一定的国际关系行为主体资格。全球化时代的城市,开放性是其最基本的属性,这就针对外交往不可避免地会产生明确的诉求,可以说这是全球化时代多元的国际行为体参与和推动全球网络化治理的真实表达,也是新时代外交形式的创新与发展。

2014年5月15日,国家领导人‬在中国国际友好大会暨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成立60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中明确提出要---“更好推进民间外交、城市外交、公共外交,不断为中国民间对外友好工作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这是中国最高领导人首次在讲话中提出“城市外交”概念,对于中国城市外交的研究和开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目前,城市外交已经成为“中国国家总体外交的有机组成部分,随着‘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新进程的开启,需要更好地发挥城市外交在总体外交格局中的战略性作用。” 作为新时代中国走向世界的开放理念的体现,城市外交顺应了当前中国走向世界的大背景,也是新时代提升国家形象、讲好中国故事、彰显中国创造力的有效载体,并在中国人民外交友好协会推动的国际友城建设中实现了蓬勃的发展。

山东城市国际化的基本情况

目前,全国不少地方的城市外交实践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理论探索也取得了不少成果。作为城市外交重要内容的友好城市交往已经成为当前我国城市发展对外交流的有效平台和渠道,山东省在这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2019年是山东省开展国际友城结好40周年,为了进一步提升山东省及省内各城市与所缔结的国际友好城市间的交往层次和水平,加强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交流合作,推动山东省国际友好城市工作的快速发展,2019年10月15日至20日山东省人民政府和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联合主办的“山东国际友城合作发展大会”。本次大会共邀请到33个国家113个团组的886名外宾参会,举行双、多边活动33场,签署友城、友好协议28个,达成合作意向40多个,创造了山东省外事活动的多项历史纪录。此次国际友城合作发展大会是山东省城市外交发展的重要成果,对今后的山东省城市对外交往工作必将产生积极的影响。

自古以来,山东省就有着良好的对外交往传统,也因为悠久的历史文化和得天独厚的战略位置而成为辐射东北亚文化圈的重要原点区域。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山东省与世界各国的省、州及城市都建立了良好的联系,尤其与东北亚的日韩两国之间的合作,在领域、水平和层次等方面更是成绩斐然。自1979年缔结山东省第一对友好城市关系以来,山东已与61个国家的222个地方政府建立了友好省市关系,其中省级36对、市级162对、县级24对;与51个国家的241个地方政府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其中省级31对、市级156对、县级54对,形成了遍布世界的“朋友圈”、“伙伴群”。目前,山东省各级地方政府建立的国际友城友好关系数量位列全国第二位,仅次于江苏省。

山东与各国的友城在文化、体育、教育、经贸、旅游等领域开展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交流与合作。1979年,青岛市与日本山口县下关市缔结为友好城市关系,标志着山东省对外交流开放结交友好城市的开始。山东省在1982年与山口县结为第一对省级友城关系。38年来,双方在省县交流框架下建立了5对友城关系、20对友好学校关系、8对友好团体关系,强化了两地民众的相互了解和友好交往。自1982年济南市杂技团赴山口市访问演出以来,双方共派出30多批演出团体互访巡演。自1986年以来,山东省博物馆与山口县萩美术馆累计举办14场内容丰富的文物展览,双方观众总数超百万人次。山东省与山口县的良好友城关系已经发展成为山东省国际友城关系的重要标杆。

但是与其他地区相比,由于主客观方面的多重原因,山东在城市外交的理论研究方面却大大落后,这与山东作为经济强省、文化大省的地位有些不相称。对于山东这个有着优质的历史文化资源、发达的对外经贸联系、密集的人文交流等优势的省份而言,如果能顺天时、应地利,谋城市外交的“人和”,在积极推动山东各城市与世界其他国家城市之间的友好交流的同时加强对相关理论的研究,推动理论与实务工作的有机结合,定会在“一带一路”倡议的框架下更有作为,在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进程中扮演更加有意义的角色。

“一带一路”是山东省城市国际化的重要机遇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六年多来发展迅速,截至2019年11月,中国已与137个国家和30个国际组织签署了197份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影响力和号召力日益增强。随着“一带一路”倡议路线图的逐渐明朗清晰,相应的节点国家和城市也得以凸显,“最积极最活跃的行为体其实并不是各国中央政府,而是各级地方政府,不仅中国地方政府和城市表现十分积极,沿线其他国家的地方政府和沿线城市也表现出极大的热情” ,友好城市构建与社会人文交流合作也越来越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

山东位于“一带一路”的交汇区域,且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对东亚文化圈有着重要的影响,而且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也赢得了越来越多的国际关注度,迎来了“一带一路”倡议这一宏大历史语境中的重大发展机遇期。作为近年来迅速发展的沿海发达省份,积极融入和推进国家的“一带一路”倡议,实现山东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在更广领域和更深层次上的合作,对于山东的进一步开放发展和经济与社会的转型升级,提升山东在全国乃至更广区域的辐射影响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在“一带一路”倡议发展的大背景下,城市外交一方面将为山东省各城市的国际化进程插上一双有力的翅膀,另一方面将有力地推动山东省各城市在“一带一路”建设进程中扮演更加积极的角色,增进“一带一路”沿线各国之间的城市交流和民心相通。

自古以来,山东作为东方海上丝绸之路的首航地就曾经为中日韩三国的友好往来和交流沟通做出过积极的贡献。改革开放以来,山东更是成为韩国和日本投资的首选地之一,从而为加强东北亚各国之间的贸易往来与合作交流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早在2005年,山东省就将青岛列为山东省区域经济中心、山东乃至黄河中下游的龙头城市以及具有强大科研实力的国际性港口和国际滨海旅游城市。而烟台则被定为山东省区域经济副中心城市,并将青岛和烟台定位为山东省东部和南部、将济南定位为山东省西部的核心城市。而随着最近几年的快速发展和城市的国际化进程,青岛、济南和烟台也成为山东省内国际化程度最高的三座城市。如今济南和青岛更是提出了要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目标。

2007年,时任韩国观光协会中央会会长慎重睦访问山东时,曾明确指出:“在韩国有这样的说法,中国的山东人是可以信赖的。我从小就知道山东是礼仪之邦,在中国人的印象中,山东也是可以信赖的地区,韩国人也有这样的认同。” 在当前山东省的国际友好省州和友好城市中,较早建立的友好城市关系大多数是从日韩开始的。比如青岛与下关市、济南与和歌山市等等。中韩建交后,山东省在1993年与韩国庆尚南道建立了友好关系,济南市与韩国水原市、青岛市与大邱广域市也都是在1993年就开启了友好城市关系。 在“一带一路”倡议下,山东省内各城市与沿线国家的友城交往迎来了更多的发展机遇。目前,山东省以及各级城市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已经建立了47对友好城市关系,33对友好合作关系 ,为山东参与建设“一带一路”积极开展国际产能合作这一重头戏提供了有力的组织基础。

山东城市国际化的比较优势

100多年前,济南市虽然地处内陆,但是却成为晚清对外开放和城市国际化的重要示范性城市。1902年清政府批准德国在济南设立了驻济商办处,成为济南历史上首家外事机构。1905年10月10日,商办处改为德国驻济南领事馆,随后,“英国、美国、日本、瑞典和瑞士等国也相继在济南设立领事馆,意大利、奥地利等国也一度设立领事代办处” ,直到1948年济南解放前夕才陆续被撤销。德国人青睐的青岛,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就已经成为一座颇具规模的开放性城市。山东部分城市在20世纪上半叶的涉外活动也为如今山东发展与德国、日本等国家的省级交往和城市间交流提供了一定的历史渊源。

2018年6月青岛上合峰会的举办、9月在外交部蓝厅进行的山东全球推介活动以及2019年10月山东国际友城合作发展大会的召开,创造了更大发展机遇的同时也赋予了山东省内城市拓展对外交往的责任担当。山东城市群地处东北亚核心区域所具备的的独特地缘战略位置,地方政府和民间对外交往的活跃,都构成了当前山东省内城市开展城市外交的比较优势。青岛、济南等多个城市明确提出了要建设区域性国际化大都市和国际中心城市的发展愿景,都推动城市外交发展也进入了快车道。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以及深入,山东省各城市从事城市外交、推动城市国际化发展的比较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历史文化悠久,是东亚文化圈的代表思想儒家思想的重要发祥地。目前,很多韩国和日本的朋友到山东来都会到孔子故里曲阜去拜谒孔子,感受儒家文化;到泰山去登高许愿,到青岛观黄海风光,到稷下学宫遗址去聆听那段百家争鸣的历史,等等。文化与文明是一个国家提升其国际形象和国家品牌影响力的重要依托,对于一个城市而言亦复如此。而且以城市为主体的城市外交可以避免国家层面外交所可能面对的利益纠葛与意识形态冲突,真正能通过文化的交流与交融实现“民相亲”的合作发展目标。山东所具有的悠久的历史文化以及繁荣的思想对于拓展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城市外交优势明显,意义重大。

第二,“一带一路”倡议的推动在赋予山东省各城市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的同时,也为山东省各城市的对外交往搭设了更加宽广的国际化舞台。近年来尤其是在“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后,山东省紧跟国家发展战略,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在推动城市国际化以及对外交往方面取得了较大的进步。山东将抓住机遇,在融入“一带一路”过程中充分发挥产业优势,深入实施品牌、资本、市场、人才和技术的国际化战略,在“一带一路”沿线合作建设资源基地、生产基地、综合服务基地、研发设计基地和布局营销网络,并向产业价值链分工的高端发展,不断提高国际合作质量和水平。

第三,民间与官方的共同努力是山东城市外交发展的基础性动力。山东与德国巴伐利亚州的传统友好关系,自改革开放初期的1987年确立至今已经走过了30多年的历程,双方政府推动的经贸、文化等推介活动以及民间积极参与的交流有力地强化了鲁巴之间的合作关系,比如山东省政府在巴州开展的“山东周”“孔子故乡·中国山东”非遗图片展等活动就为巴伐利亚人民提供了一个走近中国、走进山东,了解中国文化、齐鲁文化的窗口,为增进两国文化交流与沟通,搭建文化交流互鉴、增进相互了解和友谊的平台。2010年,两省州的友好关系提升为战略伙伴关系。

第四,山东与韩日等国地理相近,有着得天独厚的对东北亚各国开展城市外交的地缘优势。中韩、中日等各国人民之间的交往有着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隔海相望、一衣带水的中韩两国之间更是有“威海鸡鸣仁川闻”的古语,这是对这一地缘特性的生动呈现。目前东北亚各国之间的人文交流和经贸往来都非常密切,山东是重要的桥头堡。韩国是山东省传统的第一大入境客源国,入境游客占全省入境游客接待总量的1/3。 目前,山东借助区位优势已与日韩地方政府建立了密集的经济合作伙伴关系,并不断拓展在音乐、美术、书法、非物质文化遗产等门类的文化交流活动。

山东城市国际化的相对不足

虽然山东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繁荣的文化,且有着得天独厚的地缘优势,但是整体来看山东在城市外交方面却存在较多不足,在某种程度上制约了山东省内城市的国际化进程。2018年7月,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发布的《城市对外交往活力指数研究报告》显示,在上榜的49个主要城市中共有4座山东城市入围,分别是青岛(第12位)、济南(第25位)、烟台(第29位)、威海(第37位)。虽然整体数量上占比较高,但是在排名位次方面并不占优,且省会济南的首位度并不高。这与多年来山东省及各城市存在的观念保守、实务滞后、定位模糊、传播不力等因素密切相关。

首先,在理论建设和实务推动方面,目前山东整体对城市外交、公共外交的认知较为模糊,至今没有成立正式的公共外交协会或者主管城市外交以及从事城市外交研究的官方机构,民间对此概念的热情也不够强烈。当前在山东省内缺少相应的城市外交理论研究的支撑是很大的一个短板,通观省内高校、社科院以及其他智库或研究机构,专门从事公共外交或城市外交研究的机构几乎为零。在官方层面,至今也没有成立相应的领导机构,相比其他省份或者城市,山东省及省内各城市在这方面的实务工作已大大落后。

其次,山东省内城市国际化定位较为模糊,城市品牌定位不够清晰,缺少有力的城市外交传播载体作为支撑,以致造成城市品牌建设薄弱。目前,国内众多城市都提出了明确的城市品牌形象,积极对接国家战略。虽然山东近年来依靠“好客山东”的文化品牌有力提升了山东省的国际和国内影响力,但是省内城市在这方面的品牌意识整体却比较淡薄,济南近年来提出了“打造四个中心,建设现代泉城”的发展愿景,但是只是对城市发展属性的拓展和界定,不能说是一个清晰的城市品牌。在当前这个倚重传播力的时代,如此的不重视城市外交和城市品牌建设是难以想象的。

第三,在交通方面,目前山东省内各城市的国际航线尤其是洲际航线数量较少,严重落后于山东省的经济发展速度以及社会发展和对外开放的时代需求。青岛市是山东省最为发达的国际航空港,但是与国内同类城市相比还是存在较大差距。而济南市也仅仅是在2016年12月初才开通首条直飞洛杉矶的洲际航线。山东航空公司发展很快,但是没有一架宽体客机,至今尚未开通一条洲际航线,与厦门航空、深圳航空、四川航空等位居第二阵营的航空公司的差距逐渐拉大。出现这一问题的关键并不是实力不足,而是观念保守和视野局限的问题。

山东城市国际化发展的路径选择

随着近年来山东省内高端对外交往平台的成功搭建,以及山东本土城市对国际化诉求的提升,目前山东城市外交的发展进程在不断加快,青岛、济南等城市的品牌已经产生了积极的国际影响力,城市软实力在持续提升。对于山东省城市外交工作以及城市品牌的建构与传播,必须谋大局、重细节、抓关键,将山东省各城市真正打造成对接“一带一路”的重要支点和连接中外交流的枢纽。

首先,更深地融入“一带一路”国家发展战略,充分发挥山东城市的龙头作用和桥头堡定位。“一带一路”的发展给全国各大城市都创造了难得的发展机遇,山东如何利用好历史、文化、地缘、经贸等方面的优势,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倡议,不仅将决定山东城市国际化的发展水平,也将对山东省的对外经贸和经济与社会发展产生重要影响。两者有着内在的一致性,城市外交所推动的软实力的提升也必然反哺经贸领域硬实力的增长,实现在“一带一路”倡议推动下软硬并举的良性发展局面。

其次,以国际友城合作交流为依托,打造山东城市外交的新高地。山东在全国的城市对外交往中起步并不晚,而且就现在国际友城数量和友好合作关系等各方面指标来看,山东的城市外交都应该是走在全国前列的。但是相比其他沿海省份,山东在推动城市外交发展方面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甚至在某些领域比内陆城市都要滞后。比如西宁在2014年就已经确立了要建立“世界凉爽城市”为载体的城市国际合作机制,通过主办“丝绸之路沿线国际友城峰会” 加快西宁市与世界各国城市间尤其是与丝路沿线国家城市间的互联互通与合作共赢,以此提升西宁城市的软实力,拓展国际影响和提升国际形象。这一案例对于山东而言有着重要的启发意义。

再次,要进一步夯实和完善山东城市外交的组织和研究体系,为城市外交提供有力的制度保障和智力支撑。山东的城市国际化进程中的多项对外交往活动从前几年的沉寂逐渐被激活,2018年青岛上合峰会对青岛城市品牌的提升不言而喻,而2019年山东国际友城合作发展大会则是山东打开思路,主动搭台与世界握手的积极尝试。山东只有山东省人民对外友好协会这一平台来主动推动城市外交工作,相比其他城市贸促会、公共外交协会、国际交流协会、国际商会等多平台联动做大城市外交大文章的模式还有较大的距离。目前也缺少专门的公共外交或者城市外交研究机构,缺少智库的外脑支持,城市的发展必然会受到影响。

第四,要加强城市外交的人才队伍建设。“一带一路”呼唤国际关系、外交学、国际法、国际贸易等懂国际问题、懂国际法和国际规范的复合型人才。山东省已经建立起了一支懂政策、会外语、有视野的专业涉外人才队伍,在山东省的城市外交发展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未来的人才队伍建设,要做到既能深切把握国家的对外政策和发展战略,又能深入了解和掌握山东省省情和对外交往工作;既有开阔的国际视野和研究思路,又能用世界听得懂的语言来讲好中国故事和山东故事;既能熟悉基本的业务又能严谨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结论

山东省城市国际化进程中对外交往的发展得益于政府的大力支持、民间的积极参与,以及与国家整体发展战略的积极对接。目前,山东的城市外交工作正面临着“一带一路”倡议发展的大好机遇,在这一大的背景下,山东依托自身优势和“一带一路”倡议实现有效的对接,在制度设计、理论创新、规则制定、实践推动等多个方面都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和实践能力。但是,因为固有的暂时难以克服的主客观困难,所以不可避免地会存在一些不足和短板。未来山东城市外交的发展要克服这些短板,一方面要依托山东实际情况,突出本土特色,另一方面又要契合国家发展战略和总体外交要求,只有这样才会让山东的城市外交发展赢得巨大的推动力。

本文原载于《亚太发展研究》第八卷,山东大学出版社2020年版。原标题:山东城市国际化的优势、不足与路径选择。有删改,注释略。

作者‬:范磊‬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