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画牡丹名家(笑傲冰雪真国色)

无师自通的牡丹画家李江,创作出的多幅牡丹画作品,被荣宝斋和世界上最悠久的艺术品拍卖行佳士得等机构收藏和向外推介。尤其是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在看到李江用感悟和实力相结合,创作出的“以笔头通体复色混染法落笔成画,突破颜料层层堆砌传统画法,独树一帜”的画作后,多次邀请李江到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高级研究班,去诠释他牡丹画独立成派的信息密码。

那么,李江萌生牡丹画创作的内在动因到底是什么,远离牡丹故土且非常遥远的冰峰林立、山高谷险的西藏高原上,有他可以参照的牡丹实物吗?对一个画科的突破,有其深刻的历史原因和背负的使命吗?我们不妨借用清华人王国维,在对研究哲学与美学的观点“大家之作,其言情也,必沁人心脾。其写景也,必豁人目,其词脱口而出,无娇柔妆束之态。以其所见者真,所知者深也。”按大师之逻辑,难道在冰雪高原的某个特殊的地方,让李江见识过高山牡丹的真容而使之崇敬终生?

原因起自西藏的一次落实党的拨乱反正政策的下乡行动,让这位高原官员,下决心把冰雪压不垮,凛冽罡风吹不萎的“牡丹”,从海拔4500米的雪山之巅,搬到宣纸上,让很多不能亲眼目睹到高山牡丹神姿的国画爱好者,尽睹其傲气而不娇气,华贵而不卖弄的不凡气质。

起码是35年前的往事了,李江对在4500米的冰雪覆盖的雪峰下见到“牡丹”的情景,至今都莫名难忘。

1980年5月过后,为落实给所谓的地富反坏右分子平反政策,他被西藏昌都地委落实政策办公室抽派到所属江达县,全面负责江达县生达区的政策甄别与落实工作。这里需要交待一下江达县的地理位置和交通情况。位于西藏昌都地区西北部的江达县,北与青海省玉树毗邻,东与四川省失去次按时、德格县和白玉县隔江相望,是典型的一脚踏三省的地方。平均海拔3650米,距地委所在地228公里。当时除了144公里的沙石路面川藏线过境外,再无其它现代交通路线可找。步行、骑马、坐马车等一切交通手段,成为出入江达县的最好选择。以李江多次进出的生达区为例,往返一趟昌都,正常情况下,没有5天时间,那就别想成行,况且进出必须翻越两三座几乎四季都是被冰雪覆盖的大山,稍有不慎,就有葬身高山峡谷的命运。

尽管当时没有什么条件可谈,对工作负有责任心使命感的李江,不仅尽心尽责地查证了解需要落实政策的所有人,也许本身就是文化人的情愫,使他在工作闲暇之余,对江达的自然生态和历史文化产生浓厚兴趣。从他留存的日记中,寻找到了江达的历史发展轨迹。“江达历史源远流长,据文献和史料考证”远古时期江达就有人类居住,繁衍生息。在漫长的社会演变过程中,这里的人们以部落群居,原始狩猎,刀耕火种 农耕牧野,屡遭战乱,历经沧桑。公元七世纪中期,江达成为吐蕃王朝属地。早在公元六世纪以前,江达县境内便有藏族先民的传统宗教苯波教。相传公元八世纪末,莲花生大师前往俄洛(即青海果洛地区和四川西北部)布教时,影响并改革了康西北部的苯波教 对加速这一地区苯波教与佛教的融合起到了主要作用。进军西藏的十八军的第一仗,就是在江达县的金沙江渡口打响的。”也就是说,看似和画牡丹没有任内在关系的这些“画外音”,激发他对这片深深眷恋“种子”的萌发,打下了抹不去的挚爱印记。

到了六月底,来江达工作已经两个月,按规定,李江需要回地委汇报政策落实的各项情况进度。一个非常晴朗的日子,李江在当地组织的安排下,选择了一匹良马,陪伴着他翻越江达县的最高山峰……生钦朗扎山。生钦朗扎山,系西康地方25座神山之首 海拔5300多米。远望,在雪雾缭绕中,简直就像直插天穹的一座巨大无比的大椎体,威严雄伟,寒气逼人。正常情况下,翻越它,需要一整天时间。大概仅中午时分,他牵着那匹体硕健壮的高头大马,已经走过垭口拐弯好几步远了,似乎有一个不知道叫什么名字的物体在召唤着他。慢慢回首凝望,在微弱阳光照射下,一丛鲜艳美丽花卉,在寒风中露出灿烂地微笑,……瞬间,让李江震撼了,除了见过有雪域圣洁之花雪莲花有如此自信外,还有比雪莲花更能抗御严寒,展示出比雪莲花更漂亮美丽身姿的其它圣洁之花吗?

不知道真的是被花的冰雪中绽放的圣洁美丽所感染,还是他本身就是一朵敢于抗击严寒的“风骨牡丹”,他在一块巨大的石头上栓好陪伴他的骏马,两步并做一步,一下子扑到了“没打”的身旁,双手拥抱住这丛生长在几近生命禁区地方的“雪域牡丹”,最少也有半个小时之久……。他死死的盯着这丛其实是芍药的“牡丹”看下去。从此,就像一尊天赐“圣灵”,陪伴他走过人生的七十三年却还依然是那么的鲜活与不可侵犯。

噫,为何会有李江的牡丹画与其它牡丹画不一样的感觉?原来奥妙意蕴就在于此,“画要感物起兴,心与物动,达到心来神往,天然入妙之境。”只有画家的生命和感知的物体同呼吸共命运的时候,才有骨质、有生命感的画作来(清代范玑)《过云庐画论》句)。

尔后的三十多年间,无论是在西藏,还是川西云贵高原很多人迹罕至的地方 寻找野生牡丹标本则成了李江采风、创作的不变命题。他寻找到川西丹景山从峡谷谷底到山顶分布有超过万亩面积的野生牡丹群落。在云南香格里拉悬崖峭壁的石头缝里,看到过迎风怒放的牡丹风姿。在贵州省韭菜坪,这座海拔2906米的贵州最高山峰处 也是世界最大的连片喀斯特地貌地方,同样找到分布在落差很大的地域间的红白黑多色牡丹群落。面对大自然的无私馈赠,爱激动的李江先生,总是会像孩童那样,大声喊叫“老天啊,你振是我的爱神啊,每当我想要什么的时候,你怎么就会无私地把它们奉献给我呢?”有天之神助,自己若不能努力,既愧对苍天,更愧对自己第一次在海拔5300米的高山上见到的那株笑迎风寒的尊贵“牡丹”啊!所以,每当他走进我国西部高原的崇山峻岭间,寻找“牡丹金身”时,就会有无尽地冲动…… 也是出于创作的需要,又总是能够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侧面,细致入微观察生长在各种不同地方,不同空间的牡丹进行观察,借以区分它们内在外在的最大区别是什么,最大公约数又在哪里?

从李江身上,笔者似乎体会到了投入与献身的真谛。也许是一位哲人的话“纵观历史上任何一位画家,其作品都是其一生心血的凝练”说的太过准确,才印证了李江在特殊环境、特殊地方、特殊观察和特殊感受以后,用特殊的笔法,画出了具有风骨灵魂企鹅更给人视角美、画面美的牡丹画作来。

惟愿历经官场、商场等多个领域历练且都以非凡赞评、荣誉收官的李江,在你的牡丹画作上,继续秉承锐意变法,自成风骨的通体复色混染法的画技上,创作出更具灵肉结合,展现华贵非凡的上乘牡丹画作来。五代皮日休的一首七言《牡丹》诗,或者更能概括出李江牡丹画的独特意蕴来,“落尽残红始吐芳,佳名唤作百花王。竞夸天下无双艳,独立人间第一香”。

民国画牡丹名家(笑傲冰雪真国色)(1)

民国画牡丹名家(笑傲冰雪真国色)(2)

民国画牡丹名家(笑傲冰雪真国色)(3)

民国画牡丹名家(笑傲冰雪真国色)(4)

民国画牡丹名家(笑傲冰雪真国色)(5)

民国画牡丹名家(笑傲冰雪真国色)(6)

民国画牡丹名家(笑傲冰雪真国色)(7)

请诸君欣赏李江牡丹画作。看是不是独具高原牡丹画风骨。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