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年蒸枣花馍怎么做(原创年味儿是记忆中母亲蒸的那热气腾腾豆包馒头枣糕馍)

过年蒸枣花馍怎么做(原创年味儿是记忆中母亲蒸的那热气腾腾豆包馒头枣糕馍)(1)

(记忆中的春节前蒸馒头场景)

人们常说,年纪大点的人,每当看到眼前身边的景象,便很容易触景生情,勾起对陈年往事的回忆中,临近春节了,儿时记忆中那一幕幕与浓浓的年味儿有关的温馨往事,更是犹如潮水般涌上心头。年味儿是记忆中那扣人心弦、炸响在耳畔空中的爆竹声声,年味儿是记忆中热气腾腾的豆包馒头枣糕馍……

小时候家境窘迫生活清贫,一年之中家里日常饭桌上,极少能尝到白面馒头,只有赶上要过年了,到了年关的腊月二十六、七母亲才会毫不吝啬一般,用面瓢取出盛在厨房瓦罐中的白面,发上大大的一瓷盆面团,蒸上几笼白面馒头,储备出可供一架八口人吃上十来天的不同类型的馒头、菜包馍,对于今天生活甜蜜的人们来说,这,或许是一件难以想象、不可思议的事儿。

过年蒸枣花馍怎么做(原创年味儿是记忆中母亲蒸的那热气腾腾豆包馒头枣糕馍)(2)

(记忆中的春节前蒸馒头场景)

春节前蒸馍这两天,是母亲一年之中最盛大、最忙碌的时刻。母亲提前一天便要泡上用作发酵面条的“面剂儿”,用家里那个直径近两尺的大陶瓷和面盆,发上满满一大盆白白的面团,用于第二天用来进行大规模的正式的蒸馒头操作。这是那年代家庭厨房巧妇们蒸馍最有效的绝招儿,就是用上一次发酵好的蒸馍面团中,掐出拳头般大小的“酵种儿”,放在盛面粉的器具里,成为固体形状,然后在下次蒸馍发面时,用一碗凉水将其泡开为糊状,使其成为天然的发酵元素,聪明勤劳的母亲们,用这种古老的传统方式,蒸出的手工馍口感甜美瓷实,蒸馍味儿十足。

过年蒸枣花馍怎么做(原创年味儿是记忆中母亲蒸的那热气腾腾豆包馒头枣糕馍)(3)

(记忆中的春节前蒸馒头场景)

那时候,由于家里白面粉数量有限,为了全家人过年时能多吃几天自己手工蒸的馒头,母亲还想着法子侍弄出风味独特的馅来,提前煮上一小盆红豆,然后将煮得烂熟的红豆,加上几个煮熟的红薯,捣弄成稠糊状的豆泥,蒸制成甜滋滋、风味纯正的红豆包馒头,令家人们百吃不厌。母亲还会用泡涨的粉条、肥猪肉榨油后的“肉芝料”,掺在一起剁碎,做成香喷喷的馅,蒸制成美味可口的大包子。令儿女们记忆犹新的是,母亲每年还总会和上一盆红薯面,蒸制成黑乎乎的红薯面馒头,这是由于为让我们兄弟姐妹六人能多吃几个白面馍,留给父亲、母亲自己享用的。

过年蒸枣花馍怎么做(原创年味儿是记忆中母亲蒸的那热气腾腾豆包馒头枣糕馍)(4)

(这张母亲存世不多的照片是我给拍摄的)

第二天一大早,母亲从大陶瓷盆里取出发酵了一夜、膨胀得几乎溢出盆外的白面团,在厨房里那张大大的案板上兑上干面粉,用双手奋力揉成一坨坨软硬适中的面团,然后再揉搓成一个个半成品的馒头,整整齐齐摆放在案板上,直待装笼上锅开蒸时刻。在厨房为母亲当帮手的大姐、二姐,也同时把炉火烧的旺旺,将蒸馍用的尺八大铁锅烧上半锅热水,加上两层笼畀笼圈,随后用盒盘把母亲揉制好的、一排排整整齐齐摆放在案板上的半成品馒头,小心翼翼的端到热气腾腾的蒸锅前,再由母亲按照一定的合适间隙,有规则的摆放成环形的“小馒头阵”,之后双手托举起铁笼锅盖,娴熟的合上两层高的笼笼,并吩咐姐姐们看好火炉,要把炉火烧的猛猛!的,使锅中升腾起“嗤嗤”从蒸笼缝隙中冒出的热气,然后又转身返回到案板前,准备鞣制下一锅上笼的半成品馒头。望着母亲在厨房灶台前这一连串娴熟的操作,儿时的我感觉是那么神奇,十分崇拜忙碌而神通广大的母亲。

过年蒸枣花馍怎么做(原创年味儿是记忆中母亲蒸的那热气腾腾豆包馒头枣糕馍)(5)

(记忆中的春节前蒸馒头场景)

与母亲和姐姐们在厨房中忙活着蒸制馒头的过程中,大哥也被父亲分配了力气活儿,他抡起家里那把大大的劈柴阔板斧,将烧柴木头劈成一条条小块,以供有源源不断足够的柴火,来满足蒸馍炉中火旺盛。而我也抱着大哥劈好的柴禾,供给给熊熊燃烧的灶台。同时,还负责盯着放在院里窗台上的闹钟,不时向母亲报告着时辰。

过年蒸枣花馍怎么做(原创年味儿是记忆中母亲蒸的那热气腾腾豆包馒头枣糕馍)(6)

(记忆中的春节前蒸馒头场景)

四十多分钟后,母亲吆喝着姐姐们暂时远离锅台蒸笼,自己则用双手握住笼盖耳环,口中喝着“揭锅喽——!”用力掀开蒸笼盖,顷刻间,一股浓浓的水蒸气瞬间升腾,迅速弥漫整个小小的厨房空间,一股沁人心脾的蒸馍香甜气味扑年而来,母亲望着蒸笼上个个发胀白馒头,笑脸荡漾在弥漫着的气雾中,双手麻利的快速将馒头下笼,摆放在竹编的圆形簸箩中,那喜气洋洋的一幕犹如一幅生动的画面,定格在脑海里……

过年蒸枣花馍怎么做(原创年味儿是记忆中母亲蒸的那热气腾腾豆包馒头枣糕馍)(7)

(记忆中的春节前蒸馒头场景)

家里兄弟姐妹们吃饭的人口多,母亲每年往往总是要这样从一大早开始,忙碌到下午蒸七八锅馒头。馒头分类和形状也煞是有趣,有圆圆的实心馒头,有味道甜滋滋的红豆包馒头,有香喷喷的大花纹包子,有椭圆形的刺猬形状馒头,还有盘花枣糕馍,其中,还有每年总是要整蒸上两个的、个头如大花碗麦垛状的超大馒头,这是要留到最后供全家人最后分成八瓣来吃的。蒸制的这些馒头往往能盛上大半个簸箩,蒸的馒头能让全家人吃上整个春节。

过年蒸枣花馍怎么做(原创年味儿是记忆中母亲蒸的那热气腾腾豆包馒头枣糕馍)(8)

(记忆中的春节前蒸馒头场景)

那时候,吃着母亲蒸制的馒头是那么好吃,在口中是那么耐嚼,香喷喷甜滋滋的,馍味十足,特别是那甜滋滋的豆包馍、枣糕馒,吃起来更是竟然感觉回味无穷,那种味道和口感,与如今市面上馒头铺子里卖的那些相比,犹如天壤之别,也是再也难以寻回那种令人回味无穷、难以忘怀的馍味道。

记忆中的 那个年代,在春节前劳作过年食品时,左邻右舍家家户户都要这样进行隆重而又富有仪式感的进行这样的蒸馒头环节,寓示着来年的五谷丰登,充满着衣食无忧喜庆感,更弥漫着浓浓的过年气息,是令人永久留在记忆当中的特殊而又难忘的年味儿……

附录:全国著名书法大师沈安良先生的阅后点评——

左宏,你今天这篇“年味儿",看似写你自己的母亲,你的兄弟姐妹们,实是写出当了时那个时代的天下所有的母亲和任何一家人的兄弟姐妹们。

这还是指有一定条件的家庭情况,若是更贫困的地区,更艰难的家庭,这情形也难以如你笔下的情景,令其回忆,因为这些家庭过年过的是比平时日子更难的关口一样,实再是难以度过的。所以说"年关"就是这个意思。

那么,你这这篇"年味儿",只所以写的这么深刻、清晰、真实、尤如又把经过那个时代的人们都拉回去一样,所以让人感受到当时过年前几天因有吃的好而有回味不完的幸福感。

总之给我的感觉是,你的"年味儿"也是我的年味儿,更是天下人家的年味儿。写的非常平常,品味着确实又非常!好上加好的文章!

沈安良

2021年2月8日晨于墨竹斋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