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书上有名的和亲公主(古代和亲的公主之中)

朋友们大家好,在古代有一个名词‘和亲’想必都不会陌生,然而在这个词语的背后又有多少故事,如果不细细研究的话,是不会背了你知道的。在有的朝代和亲是不得已而为之的事,为了国家的稳定,免受战争之苦,只得把自己国家的公主嫁给远离家园的地方,从此远离故土,远离亲人,去嫁给一个自己素未谋面而且不知道对方年龄的男人。而在不同的朝代,由于国力的强弱,和亲的公主也是有很大区别的,这其中有真正的皇帝之女,也有所谓的假公主,但也是皇帝的义女,但真正让人匪夷所思的是,在所有这些和亲的公主之中竟然有不能生育的‘石女’。

历史书上有名的和亲公主(古代和亲的公主之中)(1)

在汉朝景帝时期,汉朝和匈奴和亲,是要真公主的,否则的话一旦匈奴发现是假公主,就有引起战争的可能。这其实也一直是汉景帝心中的一块病,在他的心里是不愿意用自己的女儿换取短暂的和平。当时匈奴经常骚扰汉朝边境,在景帝心里一直想要和匈奴开战,但是他的母亲窦太后是不同意景帝的想法的,她宁可牺牲公主换取和平,也不愿意和匈奴开战,这就苦了这些和匈奴和亲的公主们,先不说原路故土和亲人,就是匈奴的生活习惯就够这些娇生惯养的公主们受的。

历史书上有名的和亲公主(古代和亲的公主之中)(2)

打破这种屈辱的和亲方式是景帝的儿子,也就是后来的汉武帝刘彻。因为在和匈奴众多和亲的公主当中,就有他的亲姐姐南宫公主。姐弟俩很要好,但是就是这种和亲政策让他们姐弟俩分开,就是他们的母亲王娡也无可奈何。也许就是在武帝的姐姐去往匈奴之后,使得汉武帝下定决心一定要打败匈奴,结束以女人换取和平的屈辱历史。在自己的对手强大于己方的力量时,用真公主和亲是不得已而为之的,换来的和平时期积蓄力量,等到时机成熟再打破这种局面,并不是长久之计。

历史书上有名的和亲公主(古代和亲的公主之中)(3)

在唐朝时期,所有的和亲公主其实都是假公主,这不是和汉朝时期一样了。唐朝时这样做的目的就不是换取和平了。这只是一种政治手段而已,而不是迫于藩国的淫威才做的事。这也就间接证明了唐朝的强大,不怕和亲的对方发现公主是假的,即使知道是假的,对于他们来说也是乐于接受的。虽然去和亲的公主和皇帝没有血缘关系,但是这些公主在出发之前,都会被认作为皇帝的义女,其它的陪嫁等一切财宝都和真公主是一样的,藩王虽在名义上是娶了一个假公主,其实他们是并不吃亏的。

历史书上有名的和亲公主(古代和亲的公主之中)(4)

这些藩国手里有了公主和陪嫁物资,就和大唐有了亲戚关系,有了此种关系以后,也就不好意思再去以兵力骚扰大唐了,而且既然和假公主结婚了,就是大唐的女婿了,也就可以理直气壮地向公主的婆家索要礼物了,既能娶到公主又能得到丰厚的礼物,这些藩王还会管你是不是真公主呢?那由此带来的结果就是,两国相安无事,不用为一些小的事情大动干戈。只是苦了那些去和亲的不管是真公主也好,假公主也罢,去异地生活,然而这也是她们的宿命,无可奈何,毕竟这是皇帝的命令,由不得半点反抗。

历史书上有名的和亲公主(古代和亲的公主之中)(5)

在清朝时期有‘满蒙一家’这样的说法,那时清朝把蒙古部落作为政治伙伴来合作。那么作为伙伴互相通婚,就是一种极为有利的互相拉拢手段。所以双方都会娶到对方的女子,然而有一点要注意的是,虽然此举也是政治婚姻,是为了两国互不侵犯和睦相处,但是清朝的女子是以‘下嫁’的姿态和蒙古部落和亲的,毕竟在国力上要比他们墙强许多。而蒙古部落不仅仅是得到了中原女子,还有很多的嫁妆,最重要的是与之一起带去的还有中原文化。再怎么说是下嫁,中原女子也是不愿意去蛮荒之地的,也是身不由己,也只是可怜的政治牺牲品而已。

历史书上有名的和亲公主(古代和亲的公主之中)(6)

但在这些去往蛮荒之地的众多公主中,有很多是不能生育的‘石女’,不知道这些人到了目的地以后,让人发现以后会是什么样的情境?也许那些酋长或是首领也不会计较,看在陪嫁丰厚的面子上,就不会计较这些了吧?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